一种铰链机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44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35
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主体部内腔的转轴机构,外壳主体部置于装置本体的内腔壁上,铰链机构从整体上设计成未凸出于装置本体和门体,占用空间小,保证了装置外形美观。同时,转轴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旋转轴、第一滑块、弹簧组件、第二滑块和第二旋转轴,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外端与门体连接。门开启后带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旋转,由于二者的外螺旋面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同时压缩弹簧组件,并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提供轴向支撑力,在螺旋弧面上产生克服门体重力的径向力,且随门开合角度变化,径向力也相应变化,可使门保持平衡。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铰链机构的装置。

A kind of hinge mechanism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链机构及装置
本技术属于铰链
,特别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门体绕固定转轴上下开合的装置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门体的开合程度及能否自由保持稳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铰链机构的体积及外观的美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铰链机构03用于连接门体02和装置本体01,门体02可通过铰链机构03上下摆动。在开启后,如何不通过手扶门体,而仅通过铰链机构使门体在打开特定角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难题。此外,传统的铰链机构还存在如下缺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部的弹簧性能下降,同时也降低了铰链的使用寿命;铰链安装在装置本体后侧并凸出于装置,无论摆放还是仓储、运输都占用了一定空间,外观不美观,占用空间大;门体关闭时,速度过快,容易夹手;由于铰链构成零件几乎都是钢件,容易因摩擦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机构,能够使门体在打开特定角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铰链机构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包括连接于装置本体的外壳以及连接于门体的转轴机构;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部,所述外壳主体部沿轴向开设有内腔;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内腔中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旋转轴、滑块和弹簧组件;所述旋转轴的外端与所述门体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内端与所述滑块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外螺旋面和滑块螺旋面,所述弹簧组件用于对所述滑块提供向所述旋转轴运动的弹簧压力,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外壳主体部内腔壁在轴向上抵接、在周向上自由旋转,所述滑块在所述外壳主体部的轴向活动连接;所述门体在关闭状态下,所述旋转轴上外螺旋面的头部与所述滑块上滑块螺旋面的头部均为径向端面且相互抵接,所述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1;所述门体在最大开启角度状态下,所述旋转轴上外螺旋面底部与所述滑块上滑块螺旋面底部啮合锁死,所述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2,F2>F1>0,所述铰链机构产生的力矩大于所述门体自重产生的力矩。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外壳主体部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腔壁上。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外壳连接部,所述外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腔壁或外壁上。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旋转轴的外端均方头结构,所述门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方头结构卡接配合的方头卡槽。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阻尼组件为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壳连接部内腔中的两个,一个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一滑块和所述弹簧组件,另一个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旋转轴和所述弹簧组件,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螺旋面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且位于所述弹簧组件内圈的阻尼器。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第二滑块的内端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用于嵌入所述阻尼器一端的沉孔。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阻尼器的长度短于所述弹簧组件的长度。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螺旋面为加长螺旋面,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块螺旋面为加长滑块螺旋面。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内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间隔结构隔开,所述间隔结构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间隔结构一侧相抵,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间隔结构另一侧相抵。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平垫圈。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内腔上设有导向筋,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导向筋滑动配合的凹槽。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内腔两端均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凸台和用于对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向定位的环槽,所述导向凸台在所述导向筋的延长线上且与所述导向筋的宽度和高度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上沿外端向内端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凸台凹凸配合的环形槽以及与所述环槽凹凸配合的不通透凹槽。优选地,在上述铰链机构中,所述外壳的两端面上设有初始装配位置标记和铰链完成装配位置标记,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端面上均设有三角形标记。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为上述的铰链机构。本方案提供的一种铰链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主体部内腔的转轴机构,转轴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主体部的内腔中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旋转轴、滑块和弹簧组件,旋转轴的外端与门体连接。旋转轴的内端与滑块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外螺旋面和滑块螺旋面,弹簧组件用于对滑块提供向旋转轴运动的弹簧压力,旋转轴与外壳主体部内腔壁在轴向上抵接、在周向上自由旋转,滑块在外壳主体部的轴向活动连接。门体在关闭状态下,旋转轴上外螺旋面的头部与滑块上滑块螺旋面的头部均为径向端面且相互抵接,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1;门体在最大开启角度状态下,旋转轴上外螺旋面底部与滑块上滑块螺旋面底部啮合锁死,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2,F2>F1>0,铰链机构产生的力矩大于门体自重产生的力矩。门体在开合过程中,旋转轴的外螺旋面与滑块的滑块螺旋面相配合,弹簧组件受到压缩,铰链机构产生的力矩大于门体自重产生的力矩,可使门体保持平衡。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铰链机构的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装置上设置铰链机构的结构装配图;图2为本方案提供的装置上设置铰链机构的结构装配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方案提供的装置上的铰链机构使门体在开关过程中实现分段控制区域的示意图;图5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装配成成品后的透视图,也为门体打开最大角度时的状态;图7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中外壳的剖视图;图8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中第一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中第二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方案提供的铰链机构中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方案提供的第一旋转轴的安装初始位置;图13为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装置本体(1)的外壳(5)以及连接于门体(2)的转轴机构;/n其中,所述外壳(5)包括外壳主体部,所述外壳主体部沿轴向开设有内腔;/n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内腔中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旋转轴、滑块和弹簧组件;/n所述旋转轴的外端与所述门体(2)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内端与所述滑块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外螺旋面和滑块螺旋面,所述弹簧组件用于对所述滑块提供向所述旋转轴运动的弹簧压力,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外壳主体部内腔壁在轴向上抵接、在周向上自由旋转,所述滑块在所述外壳主体部的轴向活动连接;/n所述门体(2)在关闭状态下,所述旋转轴上外螺旋面的头部与所述滑块上滑块螺旋面的头部均为径向端面且相互抵接,所述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1;所述门体(2)在最大开启角度状态下,所述旋转轴上外螺旋面底部与所述滑块上滑块螺旋面底部啮合锁死,所述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2,F2>F1>0,所述铰链机构(4)产生的力矩大于所述门体(2)自重产生的力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装置本体(1)的外壳(5)以及连接于门体(2)的转轴机构;
其中,所述外壳(5)包括外壳主体部,所述外壳主体部沿轴向开设有内腔;
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内腔中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旋转轴、滑块和弹簧组件;
所述旋转轴的外端与所述门体(2)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内端与所述滑块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外螺旋面和滑块螺旋面,所述弹簧组件用于对所述滑块提供向所述旋转轴运动的弹簧压力,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外壳主体部内腔壁在轴向上抵接、在周向上自由旋转,所述滑块在所述外壳主体部的轴向活动连接;
所述门体(2)在关闭状态下,所述旋转轴上外螺旋面的头部与所述滑块上滑块螺旋面的头部均为径向端面且相互抵接,所述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1;所述门体(2)在最大开启角度状态下,所述旋转轴上外螺旋面底部与所述滑块上滑块螺旋面底部啮合锁死,所述弹簧组件的弹簧力为F2,F2>F1>0,所述铰链机构(4)产生的力矩大于所述门体(2)自重产生的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部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还包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外壳连接部,所述外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腔壁或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外端均方头结构,所述门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方头结构卡接配合的方头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为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壳连接部内腔中的两个,一个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旋转轴(6)、第一滑块(8)和所述弹簧组件(11),另一个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二滑块(9)、第二旋转轴(7)和所述弹簧组件(11),所述第一旋转轴(6)和所述第二旋转轴(7)的外螺旋面螺旋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8)和所述第二滑块(9)之间且位于所述弹簧组件(11)内圈的阻尼器(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祥孙炳兴王章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合铰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