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及智能离合控制系统自学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车辆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在拥堵的路况上,尤其对于手动挡的轻卡汽车,司机需要繁琐地控制离合踏板以至于带来了很不好的操作体验。对于此,部分客户选择具有AMT功能的轻卡,然而此种车型的性价比不高,常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智能离合控制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较佳途径。对智能离合系统(简称ICS,IntelligentClutchSystem)而言,其一般包括如下特点:(1)能够实现AMT的部分功能,给客户带来便捷的操作;即在传统MT车型上取消离合器踏板,增加电子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机电液压执行机构;根据驾驶员的换挡意图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以确保车辆起步平稳、换档顺畅、制动不熄火以及运行状态可视,在车辆各种工况下保留驾驶乐趣的同时解放左脚。(2)智能离合系统能实现燃油的节省:其中智能离合器系统通过对离合器的智能控制,在保证起步、爬行以及换挡舒适的同时达到节油目的,在城市工况下节油至少5%;(3)通过合理控制降档发动机转速上升率以及上升量,对EMS扭矩上升率进行干预来优化后驱车常有的clonk问题;(4)提升MT车型电气化程度,实现MT车型的信息网络集成,为MT车型混动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然而,现有技术中,部分智能离合系统仍存在起步时不够平稳,换挡时不够顺畅的问题,影响了驾乘人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ICS电控单元、选换档位置传感器、换档意图传感器、离合器操纵机构、离合器位置传感器以及电子节气门;/n其中,所述离合器位置传感器、所述选换档位置传感器以及所述换档意图出传感器均与所述ICS电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与所述ICS电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n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与离合器连接,所述选换档位置传感器以及所述换档意图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变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ICS电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连接;/n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输入端与加速踏板连接,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输出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电子节气门以及所述ICS电控单元均通过CAN网络进行数据的接收与发送;/n所述ICS电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获取的当前车辆工况信息,计算得到在汽车起步转速闭环控制时对应的目标分离速度以及目标结合速度,以及计算得到汽车在换挡结合时的目标速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分离速度、所述目标结合速度以及所述目标速度对应控制车辆进行离合切换,其中所述当前车辆工况信息至少包括基准速度、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以及油门开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ICS电控单元、选换档位置传感器、换档意图传感器、离合器操纵机构、离合器位置传感器以及电子节气门;
其中,所述离合器位置传感器、所述选换档位置传感器以及所述换档意图出传感器均与所述ICS电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与所述ICS电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与离合器连接,所述选换档位置传感器以及所述换档意图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变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ICS电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连接;
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输入端与加速踏板连接,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输出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电子节气门以及所述ICS电控单元均通过CAN网络进行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所述ICS电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获取的当前车辆工况信息,计算得到在汽车起步转速闭环控制时对应的目标分离速度以及目标结合速度,以及计算得到汽车在换挡结合时的目标速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分离速度、所述目标结合速度以及所述目标速度对应控制车辆进行离合切换,其中所述当前车辆工况信息至少包括基准速度、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以及油门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到当前发动机转速小于目标发动机转速与发动机转速阈值的差值,则设定所述目标分离速度为标定分离速度,其中所述标定分离速度为人工预设标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到当前发动机转速大于目标发动机转速与发动机转速阈值之和,则根据所述当前车辆工况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结合速度;
其中所述目标结合速度的公式为:
目标结合速度=基准速度+飞轮端速差*速差系数+转速上升率*转速上升率系数+速度偏移修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汽车在换挡结合时的升档状态时,所述目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目标速度=基准速度-位置修正值+飞轮端速差*速差系数+转速上升率*转速上升率系数+加速踏板位置*加速踏板修正系数+速度偏移修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离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汽车在换挡结合时的降档状态时,所述目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目标速度=基准速度-位置修正+飞轮端速差*降档修正系数+转速上升率*转速上升率系数+加速踏板位置*加速踏板修正系数+速度降档修正值。
6.一种智能离合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琼,熊春英,金文辉,李小军,丁文敏,刘淑英,骆旭薇,乔虹,易忠新,杜天义,徐梓峰,夏能银,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