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冰废液收集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27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58
本申请涉及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包括有位于机场除冰坪下、且互不贯通的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所述雨水通道设置有供雨水进入的第一竖井,且所述除冰废液通道设置有供除冰废液进入的第二竖井,所述第一竖井和所述第二竖井内均可开合地设置有阀门,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内设置有供除冰废液流通并与所述第二竖井贯通的排污管。如此设置,使得机场除冰坪上积蓄的除冰废液能够流入除冰废液通道内,积蓄的雨水能够流入雨水通道内,实现雨污分流,避免除冰废液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有利于对除冰废液的收集,并能够保护周围环境,而且避免了除冰废液对混凝土的腐蚀,便于除冰废液的处理净化和二次利用,进而有利于使用寿命。

Deicing waste liquid collection d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冰废液收集沟
本申请涉及飞机除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
技术介绍
在降雪、结冰条件下,冰、雪、霜对飞机的运行安全会造成直接影响,会使飞机外表面变得粗糙,增加飞机重量,限制飞机操纵面的活动范围,导致仪表误差,严重时还引起飞机失速增加和瞬间反常上仰,从而使飞机的飞行性能大大下降,特别当飞机起飞上升时,使得飞行姿态难以控制,严重则造成空难。因此,为了保障正常航运和飞行安全,必须除去飞机表面的冰霜积雪。目前,常规的飞机除冰方式是将飞机停靠在特定的除冰区域,即机场除冰坪,通过在飞机的表面喷刷除冰液,以使飞机表面附着的冰、雪、霜脱落,减小冰与飞机表面附着力或降低水在飞机防冰表面的冻结温度。但是,除冰后机场除冰坪上的除冰废液一般流入排水管沟,虽然通常机场都会考虑收集措施,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除冰废液会通过排水管沟直接排放,容易对机场外围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并且由于排水管沟通常为混凝土材质,除冰废液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腐蚀,容易使排水管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被腐蚀后的混凝土会混入到除冰废液中,对除冰废液造成污染,且不利于除冰废液处理净化和二次利用,而且由于除冰液价格昂贵且使用量较大,直接排放成本较大,不利于节约成本。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除冰废液直接排放,容易腐蚀排水管沟,且不利于除冰废液的处理净化和二次利用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其能够解决现有的除冰废液直接排放,容易腐蚀排水管沟,且不利于除冰废液的二次使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包括有位于机场除冰坪下、且互不贯通的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所述雨水通道设置有供雨水进入的第一竖井,且所述除冰废液通道设置有供除冰废液进入的第二竖井,所述第一竖井和所述第二竖井内均可开合地设置有阀门,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内设置有供除冰废液流通并与所述第二竖井贯通的排污管。优选地,所述雨水通道和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均包括有沟槽和将所述沟槽的开口封闭的盖板。优选地,所述雨水通道和所述除冰废液通道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截面呈方形,所述沟槽的两侧与槽底之间通过斜坡过渡。优选地,所述沟槽的下方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有碎石层和位于所述碎石层和所述沟槽之间的素混凝土层。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与所沟槽之间填充有湿贫混凝土,且所述沟槽与所述湿贫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防水层。优选地,所述排污管设置为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优选地,所述雨水通道和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并行且相邻设置,所述雨水通道和所述除冰废液通道之间设置有胀缝板。优选地,所述第一竖井和是第二竖井内设置为用于格挡杂物的篦子,所述篦子位于所述阀门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篦子与所述第一竖井和所述第二竖井的井口平齐。优选地,所述第一竖井和所述第二竖井的井口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篦子的边框,所述边框的内侧设置有供所述篦子嵌入的卡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第一竖井和第二竖井内均可开合地设置有阀门,当机场除冰坪上积蓄有雨水时,可以打开第一竖井的阀门、并关闭第二竖井的阀门,使雨水流入到雨水通道内;当机场除冰坪上积蓄有除冰废液时,可以打开第二竖井的阀门、并关闭第一竖井的阀门,使除冰废液流入到除冰废液通道内,进而实现了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的切换,可以对雨污分流的控制;在除冰废液通道内设置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用于供除冰废液流通,由第二竖井流入的除冰废液便可流入至排污管,进而通过排污管可以流至除冰废液回收池,有利于对除冰废液的收集,并能够保护周围环境,通过排污管输送和收集除冰废液,避免了除冰废液对混凝土的腐蚀,便于除冰废液的处理净化和二次利用,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稳固,进而有利于提升本除冰废液收集沟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除冰废液收集沟的剖面图;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除冰废液通道的剖面图;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除冰废液收集沟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口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第一竖井,2-第二竖井,3-阀门,4-排污管,5-沟槽,6-盖板,7-碎石层,8-素混凝土层,9-湿贫混凝土,10-胀缝板,11-篦子,12-边框。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考图1-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包括有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其中,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均设置在机场除冰坪下,而且,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相互独立设置、互不贯通,采用双排水通道设计模式,雨水通道与除冰废液通道完全隔离,这样,以使得机场除冰坪上积蓄的除冰废液能够流入除冰废液通道内,积蓄的雨水能够流入雨水通道内,实现雨污分流,避免除冰废液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为了便于雨水和除冰废液的流入,在雨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一竖井1,以使得雨水通道与机场除冰坪的地面贯通,进而便于机场除冰坪上的雨水通过第一竖井1流入到雨水管道内;在除冰废液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竖井2,以使得除冰废液通道与机场除冰坪的地面贯通,进而便于机场除冰坪上的除冰废液通过第二竖井2流入到除冰废液通道内。当然,为了便于收集雨水和除冰废液,该第一竖井1和第二竖井2可以在机场除冰坪上分布有多个。而且,在第一竖井1和第二竖井2内均可开合地设置有阀门3,该阀门3能够将第一竖井1或第二竖井2封闭,这样,当机场除冰坪上积蓄有雨水时,可以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于机场除冰坪下、且互不贯通的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所述雨水通道设置有供雨水进入的第一竖井(1),且所述除冰废液通道设置有供除冰废液进入的第二竖井(2),所述第一竖井(1)和所述第二竖井(2)内均可开合地设置有阀门(3),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内设置有供除冰废液流通并与所述第二竖井(2)贯通的排污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冰废液收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于机场除冰坪下、且互不贯通的雨水通道和除冰废液通道,所述雨水通道设置有供雨水进入的第一竖井(1),且所述除冰废液通道设置有供除冰废液进入的第二竖井(2),所述第一竖井(1)和所述第二竖井(2)内均可开合地设置有阀门(3),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内设置有供除冰废液流通并与所述第二竖井(2)贯通的排污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冰废液收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通道和所述除冰废液通道均包括有沟槽(5)和将所述沟槽(5)的开口封闭的盖板(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冰废液收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通道和所述除冰废液通道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截面呈方形,所述沟槽(5)的两侧与槽底之间通过斜坡过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冰废液收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5)的下方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有碎石层(7)和位于所述碎石层(7)和所述沟槽(5)之间的素混凝土层(8)。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冰废液收集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良邃
申请(专利权)人: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