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消能跌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7769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流消能跌水系统。该旋流消能跌水系统包括集水井、跌水井、旋流消能器、跌水管道以及空气开关,旋流消能器设置于跌水井内且位于跌水井底部,跌水管道的上端进口与集水井相连通,跌水管道的下端出口穿过跌水井的侧壁与旋流消能器相连通,空气开关包括空气输送管道,空气输送管道的进气口与集水井相连通,空气输送管道的出气口穿过跌水井的侧壁与跌水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流消能跌水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消除流体跌落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而且能够控制跌水流态的稳定性,消除跌水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噪声,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安全与稳定性。

Vortex energy dissipation and water dro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流消能跌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旋流消能跌水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而来的城市内涝、面源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控制。原有的规划理念及老旧的城市排水系统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防洪排涝需求,城市排涝能力偏低,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为了加强对雨水径流污染和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除兴建以合流制截污干管、初期雨水截污干管为核心的截污系统外,建立深层隧道排水的观念也开始逐步得到推广。由于深隧系统埋深较大,往往位于地下40-60m,必须通过跌水构筑物才能与原有市政排水管网进行衔接,因此跌水构筑物的设置成为了深隧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水流在跌水构筑物内跌落的过程中,其势能会转换为巨大的动能释放出来。然而现有的跌水构筑物,难以在水流进入主隧道前进行有效地消能处理,因此对深隧整体结构产生了巨大的损害。此外,在水流跌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入大量的气体,这部分气体的流态会直接影响到跌水的流态,现有的跌水构筑物难以有效控制水流在跌落过程中的流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消能跌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跌水井、旋流消能器、跌水管道以及空气开关,所述旋流消能器设置于所述跌水井内且位于所述跌水井底部;所述跌水管道的上端进口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所述跌水管道的下端出口穿过所述跌水井的侧壁与所述旋流消能器相连通;所述空气开关包括空气输送管道,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出气口穿过所述跌水井的侧壁与所述跌水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消能跌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跌水井、旋流消能器、跌水管道以及空气开关,所述旋流消能器设置于所述跌水井内且位于所述跌水井底部;所述跌水管道的上端进口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所述跌水管道的下端出口穿过所述跌水井的侧壁与所述旋流消能器相连通;所述空气开关包括空气输送管道,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出气口穿过所述跌水井的侧壁与所述跌水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消能跌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管道包括水平设置的进水管道、联通弯头以及竖直设置的输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水井相连,所述进水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联通弯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联通弯头的第二端与所述输水管道的上端相连,所述输水管道的下端与所述旋流消能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消能跌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进气管部、水平设置的输气管部和竖直设置的出气管部,所述进气管部的上端与所述输气管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输气管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气管部的上端相连,所述出气管部的下端与所述联通弯头相连;所述进气管部设置于所述集水井内部,所述进气管部的下端位于所述进水管道上方;所述出气管部的轴线与所述输水管道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消能跌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进气管部的下端,所述进气口的端面与水平面之间呈30~50°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梁胡晓庆李卉李若晗丹尼尔·贾曼克莱夫·埃文斯袁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卓盐城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