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98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获取分流带标线,获取分流带,获取减能坑,获取支管铺设带,获取排水管铺设带,安装、管道对接,试水查漏,回填。搭建排水系统,达到排出山地上过量的雨水,避免出现山地滑坡洪流的现象。

A method of building mountai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洪防洪排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初步显现,城市建设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的市政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中国城市的防洪排涝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化的建设速度。山地防洪仍然是目前防洪规划中的重大难题,在山地上种植植被是用的防洪手段,但是,当出现过大雨量的天气时,由于山地土壤的吸水能力饱和,过量的雨水将土壤浸泡,雨水无处可流而水量泛滥,长时间积累下来,造成植被下的土壤松动,而发生滑坡洪流,影响道路交通或居民生活。为了防止山地发生滑坡洪流,我们需要在山地地下层搭建防洪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搭建起防止山地滑坡的防洪排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获取分流带标线,根据山地整体走势,在山地表面滴洒石灰粉划分山地,获得分流带标线。获取分流带,沿着分流带标线施工培土埂,获取多条分流带,分流带为凸起的硬埂。获取减能坑,沿着山体走势,在两条分流带之间沿垂直于山地表面的方向,向山地地下开挖“V”字形土坑,获取减能坑。获取支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减能坑与分流带之间开挖土槽,获取多条支管铺设带。获取排水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多个支管铺设带末端之间开挖土槽,获取排水管铺设带。安装附着体、支管以及排水管,将附着体安装在减能坑底,将支管安装在支管铺设带中,将排水管安装在排水管铺设带中。附着体的数量为多个。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排水管的数量为多个。管道对接,将支管的末端与排水管的始端对接,将排水管的末端与雨水管的始端对接。试水查漏,从支管的始端注水,使水从雨水管的末端流出,检查支管之间、排水管之间以及支管与排水管之间对接处是否漏水。回填,回填支管铺设带和排水管铺设带,投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获取分流带标线、获取分流带、获取减能坑、获取支管铺设带、获取排水管铺设带、安装、管道对接、试水查漏以及回填过程,搭建排水系统,达到排出山地上过量的雨水,避免出现山地滑坡洪流的现象。进一步优化为:减能坑包括长侧面和短侧面,长侧面顺着山地走势,短侧面逆着山体走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侧面收集雨水,在短侧面将过量的雨水流入下一个长侧面,将急流的雨水减小势能,减少对土壤的冲刷。进一步优化为:支管铺设带的形状为任意线条的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适合山体走势的支管铺设带。进一步优化为:排水管铺设带的形状为任意线条的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适合山体走势的排水管铺设带。进一步优化为:管道对接的形式支持焊接、套接以及法兰连接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种对接形式连接所有管道,方便快捷。进一步优化为:排水管铺设带的宽度大于支管铺设带的宽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支管铺设带完全与排水管铺设带对接。进一步优化为:回填后的山地表面可继续种植植被。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被能稳定山地表面土壤,减少过量雨水冲刷土壤。进一步优化为:减能坑的两个侧面均可种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稳定减能坑两侧的土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搭建的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山地;2-分流带;3-减能坑;4-植被;5-附着体;51-U型管;52-渗透孔;6-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第一排水管;9-第二排水管;10-雨水管;11-第二入口;12-第一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包括分流带2、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第一排水管8、第二排水管9、雨水总管10以及附着体5,分流带2呈弧面,使雨水沿着山地1的弧面缓慢分流向下,减少对土壤的冲刷。分流带2的一边与第一支管6连接,第一支管6的出口与第一排水管8的进口连接。分流带2的另一边与第二支管7连接,第二支管7的出口与第二排水管9的进口连接。第一排水管8的出口和第二排水管9的出口分别与雨水管的两端连接。分流带2上开设有减能坑,减能坑3的底部与附着体5的顶部连接,附着体5的出口与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连接。雨水总管10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入口12和第二入口11,第一排水管8的出口与第一入口12连接,第二排水管9与第二入口11连接,通过第一排水管8和第二排水管9将雨水一起排至雨水总管10。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均深埋于分流带2下的土壤中,将分流带2上多余的雨水从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流出。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上均开设有多个进水孔,进水孔与附着体5的出口连接,雨水从附着体5的顶部进入,从出口进入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如图1和图2所示,减能坑3的截面形状呈“V”字型。能够收集山地上大量的雨水,能够收集山地上过量的雨水。减能坑3的斜边分别种植较低的植被,减少雨水直接冲刷减能坑,植被的根系能够抓住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如图2所示,附着体5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U型管51,U型管51上开设有多个渗透孔52,附着体5将雨水收集起来,通过渗透孔52流入周围的土壤中,在干旱时期向土壤中供水。附着体5为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高分子吸水材料具有很好的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而且具有较强的伸展膨胀能力,能够牢固的抓住周围的土壤。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用于搭建起防止山地滑坡的防洪排水系统,获取分流带标线,根据山地整体走势,在山地表面滴洒石灰粉划分山地,获得分流带标线。获取分流带,沿着分流带标线施工培土埂,获取多条分流带,分流带为凸起的硬埂。获取减能坑3,沿着山体走势,在两条分流带之间沿垂直于山地表面的方向,向山地地下开挖“V”字形土坑,获取减能坑3。减能坑3包括长侧面和短侧面,长侧面顺着山地走势,短侧面逆着山体走势,在长侧面收集雨水,在短侧面将过量的雨水流入下一个长侧面,将急流的雨水减小势能,减少对土壤的冲刷。减能坑3的两个侧面均可种草,达到稳定减能坑3两侧的土壤的效果。获取支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减能坑3与分流带之间开挖土槽,获取多条支管铺设带。支管铺设带的形状为任意线条的凹槽,实现适合山体走势的支管铺设带。获取排水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多个支管铺设带末端之间开挖土槽,获取排水管铺设带。排水管铺设带的形状为任意线条的凹槽,实现适合山体走势的排水管铺设带。安装附着体5、支管以及排水管,将附着体安装在减能坑底,将支管安装在支管铺设带中,将排水管安装在排水管铺设带中。附着体的数量为多个。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排水管的数量为多个。支管指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排水管指第一排水管8和第二排水管9。管道对接,将支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n获取分流带标线,根据山地整体走势,在山地表面滴洒石灰粉划分山地,获得分流带标线;/n获取分流带,沿着所述分流带标线施工培土埂,获取多条分流带,所述分流带为凸起的硬埂;/n获取减能坑,沿着山体走势,在两条所述分流带之间沿垂直于山地表面的方向,向山地地下开挖“V”字形土坑,获取减能坑;/n获取支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所述减能坑与分流带之间开挖土槽,获取多条支管铺设带;/n获取排水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多个所述支管铺设带末端之间开挖土槽,获取排水管铺设带;/n安装附着体、支管以及排水管,将附着体安装在所述减能坑底,将支管安装在所述支管铺设带中,将排水管安装在所述排水管铺设带中;所述附着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多个;/n管道对接,将所述支管的末端与所述排水管的始端对接,将所述排水管的末端与雨水管的始端对接;/n试水查漏,从所述支管的始端注水,使水从所述雨水管的末端流出,检查所述所述支管之间、所述排水管之间以及所述支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对接处是否漏水;/n回填,回填所述支管铺设带和所述排水管铺设带,投入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分流带标线,根据山地整体走势,在山地表面滴洒石灰粉划分山地,获得分流带标线;
获取分流带,沿着所述分流带标线施工培土埂,获取多条分流带,所述分流带为凸起的硬埂;
获取减能坑,沿着山体走势,在两条所述分流带之间沿垂直于山地表面的方向,向山地地下开挖“V”字形土坑,获取减能坑;
获取支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所述减能坑与分流带之间开挖土槽,获取多条支管铺设带;
获取排水管铺设带,沿着山体走势,在多个所述支管铺设带末端之间开挖土槽,获取排水管铺设带;
安装附着体、支管以及排水管,将附着体安装在所述减能坑底,将支管安装在所述支管铺设带中,将排水管安装在所述排水管铺设带中;所述附着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多个;
管道对接,将所述支管的末端与所述排水管的始端对接,将所述排水管的末端与雨水管的始端对接;
试水查漏,从所述支管的始端注水,使水从所述雨水管的末端流出,检查所述所述支管之间、所述排水管之间以及所述支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对接处是否漏水;
回填,回填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飞周粉华王婷陈小云钱宸浩王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