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25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获取进气系统的初始方案的进气口噪声;分析所述初始方案的进气口噪声中是否存在声压级大于设定的声压级阈值的峰值噪声,如果是,则确定声压级大于设定的声压级阈值的峰值噪声所对应的问题频率;进行进气系统声学模态仿真计算;查看问题频率下的进气系统声学模态声压云图分布,初步确定针对问题频率的消声元件的前三佳位置;结合机舱布置空间确定针对问题频率的消声元件的最佳位置,然后结束优化设计。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消声元件位置的精准化,便于发挥最大的消声作用,提高整车声品质。

An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the location of silencing elements based on the acoustic mode of intak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进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进气口低频轰鸣声及中频共振声尤为突出,往往成为车内轰鸣声的主要贡献源。为了解决进气口的低频轰鸣声及中频共振声问题,通常需要在进气系统上增加消声元件。而消声元件的位置直接影响消声元件在整个进气系统中的消声作用,进而影响到整车声品质及整个进气系统的成本。传统的消声元件布置方式为:基于现有机舱布置空间,哪里有位置就加在哪里;各类消声元件的位置不固定,没规律,无理论支撑。此种布置方式很难保证消声元件起到最大的消声作用,且后期很难再优化出最佳位置或者改动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以实现消声元件位置的精准化,便于发挥最大的消声作用,提高整车声品质。本专利技术进行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所应用到的理论基础有:一维平面波理论、进气系统管道声学理论及消声元件的消声原理。一维平面波理论:在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步、获取进气系统的初始方案的进气口噪声;/n第二步、分析所述初始方案的进气口噪声中是否存在声压级大于设定的声压级阈值的峰值噪声,如果是,则执行第三步,否则结束优化设计;/n第三步、确定声压级大于设定的声压级阈值的峰值噪声所对应的问题频率;/n第四步、进行进气系统声学模态仿真计算;/n第五步、查看问题频率下的进气系统声学模态声压云图分布,初步确定针对问题频率的消声元件的前三佳位置;/n第六步、结合机舱布置空间确定针对问题频率的消声元件的最佳位置,然后结束优化设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消声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获取进气系统的初始方案的进气口噪声;
第二步、分析所述初始方案的进气口噪声中是否存在声压级大于设定的声压级阈值的峰值噪声,如果是,则执行第三步,否则结束优化设计;
第三步、确定声压级大于设定的声压级阈值的峰值噪声所对应的问题频率;
第四步、进行进气系统声学模态仿真计算;
第五步、查看问题频率下的进气系统声学模态声压云图分布,初步确定针对问题频率的消声元件的前三佳位置;
第六步、结合机舱布置空间确定针对问题频率的消声元件的最佳位置,然后结束优化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进气系统声学模态的元件位置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三佳位置为问题频率下声压幅值有效值由大到小的位置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莲杨亮徐小敏庞剑黎杰赵立峰谭长均高海莲杨渝杨乐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