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国炜专利>正文

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8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带。该减速带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平行,所述本体的侧面均为斜面,所述底面的宽度为300~400mm,所述顶面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本体的高度为40~50mm。通过对减速带的尺寸进行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速带对车辆的冲击感保持在适度,既有冲击感的提醒同时不会对车辆冲击过大,使得车辆在过减速带时车内乘客不会受到伤害,增加了行车安全性。

Deceleration z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带
本技术涉及交通道路安全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速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货物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公路货物运输占了很大的比重,货车的承载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大。为保证行人、过往车辆及一些交通相关设施的安全,全国各地在主要交通路口、高速收费站口等处安装减速带,限制车辆的速度,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设施的损坏。现各地安装的减速带一般是截面呈圆形、三角形或梯形的突起,此类减速带使车辆有冲击感而促使驾驶员减速。根据实验研究发现,车辆经过减速带时受到的冲击与减速带的坡度、尺寸有关,截面呈半圆形的减速带的冲击感比截面呈梯形的减速带的冲击感更加强烈。现有截面呈梯形的减速带的高度为40~50mm,下底为300~500mm,上底为50~100mm;但是使用中发现该尺寸的减速带会带给车辆带来过大的冲击,使车内乘客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速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速带因对车辆冲击力过大造成车内乘客不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减速带的技术方案是:减速带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平行,所述本体的侧面均为斜面,所述底面的宽度为300~400mm,所述顶面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本体的高度为40~5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面的宽度为5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面的宽度为8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面的宽度为10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长度为50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面的宽度为300~35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面的宽度为35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高度为40~45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高度为4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减速带的尺寸进行设计,使得本技术的减速带对车辆的冲击感保持在适度,既有冲击感的提醒同时不会对车辆冲击过大,使得车辆在过减速带时车内乘客不会受到伤害,增加了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减速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减速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减速带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顶面;3-底面;4-安装孔;5-本体;6-顶面;7-本体;8-顶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减速带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为具有弹性缓冲作用的橡胶本体1,橡胶本体1的设置不同于现有的减速带,它可以有效吸收车辆的动能,从而降低车辆行驶速度。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长度为500mm,本体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本体1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两个侧面,本体的顶面的宽度为50mm,底面的宽度为350mm。两个斜面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斜面上下两侧的安装孔4,用于安装本技术的减速带。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高度为45mm。为了测试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带的效果,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车辆为雷诺牌科雷傲SUV,测试器材包括尼康D7000单反相机一台、三脚架一个、螺丝四颗、车内振动监测手机一台、车内数据拍摄手机一台、硬币若干以及瓶子若干。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摄像机摄像机架设在适合的拍摄位置。S2:水泥地上分别打入2组相距150mm的2颗螺丝,将减速带固定在地上。S3:安装振动监测手机。S4:启动车辆进行不同速度重复测试。S5:进行数据记录。S6:进行数据复查与校核。S7:收集数据。测试车速分别为10km/h、15km/h和20km/h,每组数据重复三次测试以保证减小偏差,记录冲击数据我们使用了详细数据记录与直观数据记录。详细数据记录我们用的是振动检测软件进行记录,直观数据记录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小物品放在车内,观察不同速度的物品运动情况。试验结果显示车辆在过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带时,车内人员虽然感觉到冲击感但是较平稳,车内测试物品纹丝不动,测振数据显示振动波形振幅小,而且振动频率少,只有1-2次。本技术的减速带的具体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包括本体5,本体5为具有弹性缓冲作用的橡胶本体5,橡胶本体5的设置不同于现有的减速带,它可以有效吸收车辆的动能,从而降低车辆行驶速度。本实施例中,本体5的长度为500mm,本体5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本体5包括顶面6、底面以及两个侧面,本体的顶面6的宽度为80mm,底面的宽度为350mm。两个斜面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斜面上下两侧的安装孔4,用于安装本技术的减速带。本实施例中,本体5的高度为45mm。为了测试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带的效果,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车辆为雷诺牌科雷傲SUV,测试器材包括尼康D7000单反相机一台、三脚架一个、螺丝四颗、车内振动监测手机一台、车内数据拍摄手机一台、硬币若干以及瓶子若干。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摄像机摄像机架设在适合的拍摄位置。S2:水泥地上分别打入2组相距150mm的2颗螺丝,将减速带固定在地上。S3:安装振动监测手机。S4:启动车辆进行不同速度重复测试。S5:进行数据记录。S6:进行数据复查与校核。S7:收集数据。测试车速分别为10km/h、15km/h和20km/h,每组数据重复三次测试以保证减小偏差,记录冲击数据我们使用了详细数据记录与直观数据记录。详细数据记录我们用的是振动检测软件进行记录,直观数据记录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小物品放在车内,观察不同速度的物品运动情况。试验结果显示车辆在过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带时,车内人员感觉冲击感比车辆经过实施例一的减速带的冲击感强,而且抖动感强,车内测试物品电池倒下,测振数据显示振动波形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2-3次。本技术的减速带的具体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包括本体7,本体7为具有弹性缓冲作用的橡胶本体7,橡胶本体7的设置不同于现有的减速带,它可以有效吸收车辆的动能,从而降低车辆行驶速度。本实施例中,本体7的长度为500mm,本体7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本体7包括顶面8、底面3以及两个侧面,本体的顶面8的宽度为100mm,底面的宽度为350mm。两个斜面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斜面上下两侧的安装孔4,用于安装本技术的减速带。本实施例中,本体7的高度为45mm。为了测试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带的效果,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车辆为雷诺牌科雷傲SUV,测试器材包括尼康D7000单反相机一台、三脚架一个、螺丝四颗、车内振动监测手机一台、车内数据拍摄手机一台、硬币若干以及瓶子若干。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摄像机摄像机架设在适合的拍摄位置。S2:水泥地上分别打入2组相距150mm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平行,所述本体的侧面均为斜面,所述底面的宽度为300~400mm,所述顶面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本体的高度为40~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平行,所述本体的侧面均为斜面,所述底面的宽度为300~400mm,所述顶面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本体的高度为40~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的宽度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的宽度为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的宽度为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炜张磊王映丽蔡凯武周俊英
申请(专利权)人:钟国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