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捷专利>正文

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54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其中所述端口调节包括:活动臂、臂转轴、进水管、漂浮板、移动水槽,空心转轴;脊背骨;位于一侧的移动水槽上部开放式、充满水,水体表面漂浮着漂浮板,漂浮板与移动水槽松散连接;漂浮板上部固定有脊背骨;移动水槽底部贯通连接多只进水管,相互等距排列;进水管另一端通过空心转轴与主进水管路连通;进水管腰部通过活动臂与臂转轴铰接;活动臂伸缩结构、两端铰接;活动臂的伸展与收缩,带动移动水槽水平上升与下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结构新颖合理,去除污染物所发挥的辅助作用功能强大,适用范围广阔。

A kind of rack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halohydrocarbon in min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卤代烃为无色有毒液体,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中含有Cl。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具氯仿的微甜气味。由于卤代烃沸点低,通过简单的加热、震荡处理液态的卤代烃易挥发成气态。卤代烃分子量小,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蒸气压小,蒸气密度低,标准状况下是液态卤代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重者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水体中卤代烃处理技术的辅助设备尚未发展成熟,主要体现在现有技术中没有端口调节机构。或该机构中没有活动臂、臂转轴、进水管、漂浮板、移动水槽,空心转轴;脊背骨结构。由于缺乏或上述机构不成熟,导致工艺老旧、处理成本高、去除效率低、工艺流程长、控制复杂、占地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包括:反应池1、支撑架2、回流管3、支架减震器4、管转向器5、管连接器546,回流管对接器544;位于中央的反应池1,在其顶部设有喷淋管和喷淋头,两者通过水泵与外部待处理水连接,在反应池1左侧底部设有回流管3的进水口,并通过水泵的输送作用,一路从反应池1右侧箱体高位进入反应池1,另一路通过顶部的喷淋管和喷淋头再次进入反应池1;在反应池1左侧箱体高位设有出水口,通过反复回流处理后的净水,从出水口排出;在反应池1底部设有出渣口;在反应池1的上部设有支撑架2、倒U形结构,所有管线依托支撑架2支撑,在管线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设有支架减震器4,用于减小设备震动;在喷淋管与回流管3之间设有管转向器5,用于更换设备;在喷淋管与喷淋头之间设有管连接器546,用于管路连接;回流管对接器544实现两个回流管3间的对接。进一步的,所述管连接器546包括:定位滑轨5461、轨道轮5462、滑轨精确段5463、定位头5464、连接臂5465、滑竿5466、接收端5467、接收囊5468、囊弹簧5469;位于一侧的定位滑轨5461与其内部的轨道轮5462实现相对滑动,定位滑轨5461平行多跟、上下排列,通过滑轨精确段5463实现连通;在定位滑轨5461右侧端部设有滑轨精确段5463两者轨道贯通,滑轨精确段5463实现将轨道轮5462在上下两个定位滑轨5461之间切换贯通;位于一侧的连接臂5465一端与轨道轮5462连接,另一端与滑竿5466连接,轨道轮5462通过连接臂5465带动滑竿5466水平滑动;在滑竿5466右侧设有定位头5464,两者固定连接;定位头5464锥体结构、斜面设有许多滑槽;在另一管连接器546设有接收端5467、接收囊5468、囊弹簧5469;其中接收囊5468凹型槽结构、左侧大右侧小,与定位头5464形状吻合,实现与定位头5464套接;在接收囊5468外部包裹着接收端5467,两者通过四个囊弹簧5469悬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对接器544包括:转动杆5441、套管5442、轴承5443、底座5444、壳体5445、对丝5446;卡盘543;位于壳体5445两端设有卡盘543,两者相对滑动,在壳体5445内部中央设有外螺纹的对丝5446,对丝5446两端分别设有套管5442,两者螺纹连接,且两端套管5442螺纹互为反向螺纹攻丝;位于一端的转动杆5441穿过套管5442、轴承5443、底座5444与对丝5446固定连接;转动杆5441的转动通过对丝5446带动两边的套管5442相对靠近,反方向相互远离;其中底座5444固定在卡盘543上、轴承5443一端与底座5444相对转动、另一端与套管544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囊5468包括:囊驱动54681、转轮54682、端口调节54683、弹性钢丝54684、后减震54685、收紧簧54686、脊背骨54687;位于一侧的囊驱动54681通过连杆与转轮54682连接,转轮54682与接收囊5468壳体连接,囊驱动54681通过转轮54682带动接收囊5468壳体小范围转动,实现角度调整;在接收囊5468壳体中央设有脊背骨54687,多个脊背骨54687相互串接、如花瓣状绽开;在其根部设有后减震54685,吸收因对接撞击所产生的能量;所述弹性钢丝54684一端与脊背骨54687连接,另一端通过收紧簧54686与接收囊5468壳体连接;端口调节54683与脊背骨54687组成的花瓣端部连接,控制脊背骨54687组成花瓣的轴线始终保持水平。进一步的,所述后减震54685包括:液压缸546851、顶推器546852、连接板546853、曲臂546854、曲臂簧546855、橡胶帽546856;脊背骨54687;位于顶部的液压缸546851,其两侧设有顶推器546852,液压缸546851、顶推器546852与连接板546853连接;两个顶推器546852推动连接板546853下降或上升;液压缸546851的缓冲设计,实现脊背骨54687对接时产生的撞击被液压缸546851所吸收;在连接板546853下部设有四个曲臂546854,其为钢板弹性材质,曲臂546854通过曲臂簧546855与下部的橡胶帽546856连接;橡胶帽546856橡胶弹性材质,与脊背骨54687弹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推器546852包括:滑动管5468521、推动杆5468522、平衡器5468523、注入器5468524、底板5468525、带齿纹皮带5468526、顶推齿轮5468527;位于一侧的推动杆5468522与顶推齿轮5468527机械连接,顶推齿轮5468527转轴与底板5468525侧立板的固定点铰接;推动杆5468522带动顶推齿轮5468527绕着侧立板的固定点转动;顶推齿轮5468527下部设有带齿纹皮带5468526,两者齿牙啮合连接,带齿纹皮带5468526围绕底板5468525两个端点旋转;底板5468525下部设有滑动管5468521,两者相对滑动,滑动管5468521表面设有条状齿牙,该齿牙与带齿纹皮带5468526啮合传动;在底板5468525顶部设有平衡器5468523,保障滑动管5468521沿着水平滑动;底板5468525一侧设有注入器5468524,为带齿纹皮带5468526接触面滴加润滑油。进一步的,所述端口调节54683包括:活动臂546831、臂转轴546832、进水管546833、漂浮板546834、移动水槽546835,空心转轴546836;脊背骨54687;位于一侧的移动水槽546835上部开放式、充满水,水体表面漂浮着漂浮板546834,漂浮板546834与移动水槽546835松散连接;漂浮板546834上部固定有脊背骨54687;移动水槽546835底部贯通连接多只进水管546833,相互等距排列;进水管546833另一端通过空心转轴546836与主进水管路连通;进水管546833腰部通过活动臂546831与臂转轴546832铰接;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包括:反应池(1)、支撑架(2)、回流管(3)、支架减震器(4)、管转向器(5)、管连接器(546),回流管对接器(544);/n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央的反应池(1),在其顶部设有喷淋管和喷淋头,两者通过水泵与外部待处理水连接,在反应池(1)左侧底部设有回流管(3)的进水口,并通过水泵的输送作用,一路从反应池(1)右侧箱体高位进入反应池(1),另一路通过顶部的喷淋管和喷淋头再次进入反应池(1);在反应池(1)左侧箱体高位设有出水口,通过反复回流处理后的净水,从出水口排出;在反应池(1)底部设有出渣口;在反应池(1)的上部设有支撑架(2)、倒U形结构,所有管线依托支撑架(2)支撑,在管线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设有支架减震器(4),用于减小设备震动;在喷淋管与回流管(3)之间设有管转向器(5),用于更换设备;在喷淋管与喷淋头之间设有管连接器(546),用于管路连接;回流管对接器(544)实现两个回流管(3)间的对接;/n所述端口调节(54683)包括:活动臂(546831)、臂转轴(546832)、进水管(546833)、漂浮板(546834)、移动水槽(546835),空心转轴(546836);脊背骨(54687);/n位于一侧的移动水槽(546835)上部开放式、充满水,水体表面漂浮着漂浮板(546834),漂浮板(546834)与移动水槽(546835)松散连接;漂浮板(546834)上部固定有脊背骨(54687);移动水槽(546835)底部贯通连接多只进水管(546833),相互等距排列;进水管(546833)另一端通过空心转轴(546836)与主进水管路连通;进水管(546833)腰部通过活动臂(546831)与臂转轴(546832)铰接;活动臂(546831)伸缩结构、两端铰接;活动臂(546831)的伸展与收缩,带动移动水槽(546835)水平上升与下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包括:反应池(1)、支撑架(2)、回流管(3)、支架减震器(4)、管转向器(5)、管连接器(546),回流管对接器(544);
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央的反应池(1),在其顶部设有喷淋管和喷淋头,两者通过水泵与外部待处理水连接,在反应池(1)左侧底部设有回流管(3)的进水口,并通过水泵的输送作用,一路从反应池(1)右侧箱体高位进入反应池(1),另一路通过顶部的喷淋管和喷淋头再次进入反应池(1);在反应池(1)左侧箱体高位设有出水口,通过反复回流处理后的净水,从出水口排出;在反应池(1)底部设有出渣口;在反应池(1)的上部设有支撑架(2)、倒U形结构,所有管线依托支撑架(2)支撑,在管线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设有支架减震器(4),用于减小设备震动;在喷淋管与回流管(3)之间设有管转向器(5),用于更换设备;在喷淋管与喷淋头之间设有管连接器(546),用于管路连接;回流管对接器(544)实现两个回流管(3)间的对接;
所述端口调节(54683)包括:活动臂(546831)、臂转轴(546832)、进水管(546833)、漂浮板(546834)、移动水槽(546835),空心转轴(546836);脊背骨(54687);
位于一侧的移动水槽(546835)上部开放式、充满水,水体表面漂浮着漂浮板(546834),漂浮板(546834)与移动水槽(546835)松散连接;漂浮板(546834)上部固定有脊背骨(54687);移动水槽(546835)底部贯通连接多只进水管(546833),相互等距排列;进水管(546833)另一端通过空心转轴(546836)与主进水管路连通;进水管(546833)腰部通过活动臂(546831)与臂转轴(546832)铰接;活动臂(546831)伸缩结构、两端铰接;活动臂(546831)的伸展与收缩,带动移动水槽(546835)水平上升与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器(546)包括:定位滑轨(5461)、轨道轮(5462)、滑轨精确段(5463)、定位头(5464)、连接臂(5465)、滑竿(5466)、接收端(5467)、接收囊(5468)、囊弹簧(5469);
位于一侧的定位滑轨(5461)与其内部的轨道轮(5462)实现相对滑动,定位滑轨(5461)平行多跟、上下排列,通过滑轨精确段(5463)实现连通;在定位滑轨(5461)右侧端部设有滑轨精确段(5463)两者轨道贯通,滑轨精确段(5463)实现将轨道轮(5462)在上下两个定位滑轨(5461)之间切换贯通;位于一侧的连接臂(5465)一端与轨道轮(5462)连接,另一端与滑竿(5466)连接,轨道轮(5462)通过连接臂(5465)带动滑竿(5466)水平滑动;在滑竿(5466)右侧设有定位头(5464),两者固定连接;定位头(5464)锥体结构、斜面设有许多滑槽;在另一管连接器(546)设有接收端(5467)、接收囊(5468)、囊弹簧(5469);其中接收囊(5468)凹型槽结构、左侧大右侧小,与定位头(5464)形状吻合,实现与定位头(5464)套接;在接收囊(5468)外部包裹着接收端(5467),两者通过四个囊弹簧(5469)悬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对接器(544)包括:转动杆(5441)、套管(5442)、轴承(5443)、底座(5444)、壳体(5445)、对丝(5446);卡盘(543);
位于壳体(5445)两端设有卡盘(543),两者相对滑动,在壳体(5445)内部中央设有外螺纹的对丝(5446),对丝(5446)两端分别设有套管(5442),两者螺纹连接,且两端套管(5442)螺纹互为反向螺纹攻丝;位于一端的转动杆(5441)穿过套管(5442)、轴承(5443)、底座(5444)与对丝(5446)固定连接;转动杆(5441)的转动通过对丝(5446)带动两边的套管(5442)相对靠近,反方向相互远离;其中底座(5444)固定在卡盘(543)上、轴承(5443)一端与底座(5444)相对转动、另一端与套管(54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井水中卤代烃处理行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囊(5468)包括:囊驱动(54681)、转轮(54682)、端口调节(54683)、弹性钢丝(54684)、后减震(54685)、收紧簧(54686)、脊背骨(54687);
位于一侧的囊驱动(54681)通过连杆与转轮(54682)连接,转轮(54682)与接收囊(5468)壳体连接,囊驱动(54681)通过转轮(54682)带动接收囊(5468)壳体小范围转动,实现角度调整;在接收囊(5468)壳体中央设有脊背骨(54687),多个脊背骨(54687)相互串接、如花瓣状绽开;在其根部设有后减震(54685),吸收因对接撞击所产生的能量;所述弹性钢丝(54684)一端与脊背骨(54687)连接,另一端通过收紧簧(54686)与接收囊(5468)壳体连接;端口调节(54683)与脊背骨(54687)组成的花瓣端部连接,控制脊背骨(54687)组成花瓣的轴线始终保持水平。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捷黄旭东刘晨睿周宇李冲王义单玉皓
申请(专利权)人:马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