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体机器人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仿生器械与软体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驱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刚性机器人在工业、农业、医疗、建筑、教育等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已部分取代了人类工作,大大提高了操作精准性和工作效率。然而,刚性机器人在与自然环境交互时,由于刚性元件只能平移或旋转运动,存在马达驱动惯性大、体型笨重、人机交互危险等问题,因此刚性机器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复杂环境所需的柔顺性操作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刚性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随着机器人应用需求和领域的不断扩大,康复医疗、复杂地形救援与勘探、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对机器人的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益于智能材料与仿生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学者采用柔性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聚合物等),通过模仿生物结构和运动行为开发了一系列软体机器人,代表性的成果有蠕虫、毛毛虫、蝠鲼等仿生机器。与传统刚性机器人不同,软体机器人理论上具有无限多个自由度,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连续弯曲、扭转、伸缩等动作,成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由于软体机器人材质柔软、动作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体机器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由软体材料组成,包括阀体(1)、主通道(2)、上隔板(3)、平衡腔(4)、旁通道(5)、隔膜(6)、控制腔(7)、下隔板(8)和副通道(9);/n所述主通道(2)设有入口(21)和扩展流道一(22),平衡腔(4)设有气孔一(41),隔膜(6)设有上凸柱(61)和下凸柱(62),旁通道(5)设有气孔二(51),下隔板(8)设有气孔三(81),副通道(9)设有气孔四(91)和扩展流道二(92);/n所述主通道(2)和副通道(9)通过旁通道(5)连通,主通道(2)与平衡腔(4)通过上隔板(3)分开,平衡腔(4)与控制腔(7)通过隔膜(6)分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机器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由软体材料组成,包括阀体(1)、主通道(2)、上隔板(3)、平衡腔(4)、旁通道(5)、隔膜(6)、控制腔(7)、下隔板(8)和副通道(9);
所述主通道(2)设有入口(21)和扩展流道一(22),平衡腔(4)设有气孔一(41),隔膜(6)设有上凸柱(61)和下凸柱(62),旁通道(5)设有气孔二(51),下隔板(8)设有气孔三(81),副通道(9)设有气孔四(91)和扩展流道二(92);
所述主通道(2)和副通道(9)通过旁通道(5)连通,主通道(2)与平衡腔(4)通过上隔板(3)分开,平衡腔(4)与控制腔(7)通过隔膜(6)分开,副通道(9)与控制腔(7)通过下隔板(8)分开;
所述隔膜(6)为双稳态柔性膜,具有两个稳定位置,常态时保持下凹状态,受力激发时迅速向上弹起,并保持上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机器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3)和下隔板(8)均具有弹性,能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机器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腔(4)通过气孔一(41)连通至大气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机器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柱(61)和下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杰,夏康,纪爱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