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63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包括包括基座、轴套螺钉、滑块、活动夹块、弹簧、V形弹簧片、解锁板、外壳、调节螺栓、转动轴;外力作用推动滑块上移可将装置切换为夹持状态;外力作用将解锁板外拉可将装置复位,切换为非夹持状态;改变V形弹簧片的施力点位置和夹持状态下的滑动支点位置,可以调整装置加持力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夹持力度不可控、操作繁琐的问题,其变力稳定,调整操作便捷,具有结构可靠的特点。

A clamping device based on moving fulcr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具,具体是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属于衣夹的

技术介绍
衣夹一般是由两个相对的片块和一个支点组成,利用弹簧弹力或扭簧扭力,使夹持端收紧用于夹住衣物;但一般的衣夹有时会出现因为不够长而不能够夹持衣物,和因加持力过大而致使无法夹持或因加持力过大致使使用者无法顺来松开夹持端和损坏被夹持物的情况,这会导致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下降,同时也不利于被加持物体的长期使用。为改变现有的衣夹的不足之处,中国专利(专利号为:3N1065672321)专利技术了一种可伸缩的衣夹以解决衣夹在特殊条件下不够长的问题。该专利仅通过将传板在容纳板内移动和固定来解决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进行复杂的伸缩操作,增加了额外的操作负担。此外,其结构复杂,而安装载体较小,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性价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夹持力固定、操作繁琐、夹持不灵活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包括基座、轴套螺钉、滑块、活动夹块、弹簧、V形弹簧片、解锁板、外壳、调节螺栓、转动轴;所述基座顶部设有凹坑和第一弹簧孔,基座中部设有滑道,基座下部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滑块顶部设有圆弧面和第二弹簧孔,滑块位于基座内侧;所述轴套螺钉穿过所述滑道,与滑块通过螺纹配合固定,保证所述滑块可同轴套螺钉沿滑道上下移动,且滑块上的第二弹簧孔对准基座上的第一弹簧孔;所述弹簧一端插入第一弹簧孔内,另一端插入第二弹簧孔内;所述V形弹簧片一侧开有通孔,在V形弹簧片内侧与通孔对齐固装有螺母;所述外壳顶部设有调节滑道和矩形孔;所述调节螺栓从外壳顶部依次穿过调节滑道和V形弹簧片的通孔后,与螺母螺纹配合,保证V形弹簧片固定于外壳内侧,且V形弹簧片开口朝向矩形孔;所述解锁板一端有开口,开口两侧设有固定孔;所述解锁板另一端从外壳内侧可穿出矩形孔;所述活动夹块中部设有中央孔,后端面为滑动面,前端面为施力面,下部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转动轴穿设活动夹块的中央孔和解锁板的固定孔,将活动夹块和解锁板组合,保证活动夹块的第二夹持面面向基座的第一夹持面;所述V形弹簧片在活动夹块的施力面上的接触部分为施力点,依靠V形弹簧片在施力点作用完成夹持衣、物;所述基座与外壳装配孔位对齐,通过螺钉固装,保证活动夹块顶端插入基座的凹坑;所述滑块的轴套螺钉位于滑道的最下端时,该装置处于非夹持状态,活动夹块的滑动面与凹坑上的工作面接触组成临时支点,圆弧面与滑动面组成滑动支点,V形弹簧片在施力面上施力点位于滑动支点与临时支点之间,活动夹块力矩平衡,保持稳定。非夹持状态下,置于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之间的衣、物受外力拖曳向上推动滑块或外力直接向上推动滑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动支点同步向上移动,至滑动支点越过施力点;依靠弹簧片的弹力,活动夹块绕滑动支点顺时针转动,第二夹持面与衣、物接触组成夹持支点;活动夹块的滑动面与工作面不再接触,临时支点解除;此时施力点位于夹持支点和滑动支点之间,构成新的平衡状态,该装置切换至夹持状态。为了解除夹持,克服V形弹簧片弹力,施加外力向外拉动伸出外壳矩形孔的解锁板,活动夹块及施力点同步横移,夹持力下降至不足以夹住衣、物时,衣、物借助重力脱离装置,夹持支点解除,完成衣、物的卸载。外力继续将解锁板向外拉动至极限过程中,圆弧面与滑动面脱离接触,滑动支点解除;活动夹块的滑动面与工作面重新接触组成临时支点;滑块同轴套螺钉在弹簧作用向下移动,轴套螺钉移至滑道的最下端,完成滑块的复位;卸去解锁板上外力,在V形弹簧片弹力作用下,解锁板同活动夹块一起复位,圆弧面与滑动面重新接触组成滑动支点;此时,施力点重新位于滑动支点与临时支点之间,装置恢复至非夹持状态。优选的,夹持状态下,当外力直接推动或通过拖曳衣、物推动滑块向上移动,滑动支点逐渐远离施力点,可增加夹持力;夹持状态下,当外力直接向下拖曳滑块,滑动支点逐渐靠近施力点,且滑动支点不越过施力点时,可减小夹持力。优选的,通过调节螺栓,V形弹簧片同调节螺栓一起沿调节滑道上下移动,改变施力点相对施力面的位置,改变力臂,可以改变夹持力大小;V形弹簧片越靠近调节滑道下端,力臂越短,夹持力越大。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表面均设有若干凹凸条纹或锯齿状。优先的,所述外壳的调节滑道沿内侧设有滑槽,防止V形弹簧片绕调节螺栓转动。优选的,所述滑块底部设有两个受力块,两者相互平行,使衣、物在不干涉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夹紧的情况下有效推动滑块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上夹方式简易,无需使用者多余操作,负担小;2、装置夹持力适当适量,可根据实际所需提供合适的夹持力;3、解锁动力来源多样,可以人力提供,也可由电机或其他动力源提供。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把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的基座1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的外壳8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处于非夹持状态下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的夹持衣、物状态示意图(未显示外壳8侧壁);图7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的夹持状态示意图(未显示外壳8侧壁);图8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下结构剖视图。图中:1-基座、11-滑道、12-凹坑、121-工作面、13第一弹簧孔、14-第一夹持面、2-轴套螺钉、3-滑块、31-圆弧面、32-第二弹簧孔、33-受力块、4-活动夹块、40-中央孔、41-滑动面、411-滑动支点、412-临时支点、42-施力面、421-施力点、43-第二夹持面、431-夹持支点、5-弹簧、6-V形弹簧片、60-通孔、61-螺母、7-解锁板、71-固定孔、8-外壳、81-调节滑道、82-矩形孔、83-滑槽、9-调节螺栓、100-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8所示,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包括基座1、轴套螺钉2、滑块3、活动夹块4、弹簧5、V形弹簧片6、解锁板7、外壳8、调节螺栓9、转动轴100;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凹坑12和第一弹簧孔13,基座1中部设有滑道11,基座1下部设有第一夹持面14;所述滑块3顶部设有圆弧面31和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轴套螺钉(2)、滑块(3)、活动夹块(4)、弹簧(5)、V形弹簧片(6)、解锁板(7)、外壳(8)、调节螺栓(9)、转动轴(100);/n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凹坑(12)和第一弹簧孔(13),基座(1)中部设有滑道(11),基座(1)下部设有第一夹持面(14);/n所述滑块(3)顶部设有圆弧面(31)和第二弹簧孔(32),滑块(3)位于基座(1)内侧;/n所述轴套螺钉(2)穿过所述滑道(11),与滑块(3)通过螺纹配合固定,保证所述滑块(3)可同轴套螺钉(2)沿滑道(11)上下移动,且滑块(3)上的第二弹簧孔(32)对准基座(1)上的第一弹簧孔(13);/n所述弹簧(5)一端插入第一弹簧孔(13)内,另一端插入第二弹簧孔(32)内;/n所述V形弹簧片(6)一侧开有通孔(60),在V形弹簧片(6)内侧与通孔(60)对齐固装有螺母(61);/n所述外壳(8)顶部设有调节滑道(81)和矩形孔(82);/n所述调节螺栓(9)从外壳(8)顶部依次穿过调节滑道(81)和V形弹簧片(6)的通孔(60)后,与螺母(61)螺纹配合,保证V形弹簧片(6)固定于外壳(8)内侧,且V形弹簧片(6)开口朝向矩形孔(82);/n所述解锁板(7)一端有开口,开口两侧设有固定孔(71);所述解锁板(7)另一端从外壳(8)内侧可穿出矩形孔(82);/n所述活动夹块(4)中部设有中央孔(40),后端面为滑动面(41),前端面为施力面(42),下部设有第二夹持面(43);/n所述转动轴(100)穿设活动夹块(4)的中央孔(40)和解锁板(7)的固定孔(71),将活动夹块(4)和解锁板(7)组合,保证活动夹块(4)的第二夹持面(43)面向基座(1)的第一夹持面(14);/n所述V形弹簧片(6)在活动夹块(4)的施力面(42)上的接触部分为施力点(421),依靠V形弹簧片(6)在施力点(421)作用完成夹持衣、物;/n所述基座(1)与外壳(8)装配孔位对齐,通过螺钉固装,保证活动夹块(4)顶端插入基座(1)的凹坑(12);/n所述滑块(3)的轴套螺钉(2)位于滑道(11)的最下端时,该装置处于非夹持状态,活动夹块(4)的滑动面(41)与凹坑(12)上的工作面(121)接触组成临时支点(412),圆弧面(31)与滑动面(41)组成滑动支点(411),V形弹簧片(6)在施力面(42)上施力点(421)位于滑动支点(411)与临时支点(412)之间,活动夹块(4)力矩平衡,保持稳定;/n非夹持状态下,置于第一夹持面(14)与第二夹持面(43)之间的衣、物受外力拖曳向上推动滑块(3)或外力直接向上推动滑块(3),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滑动支点(411)同步向上移动,至滑动支点(411)越过施力点(421);依靠弹簧片(6)的弹力,活动夹块(4)绕滑动支点(411)顺时针转动,第二夹持面(43)与衣、物接触组成夹持支点(431);活动夹块(4)的滑动面(41)与工作面(121)不再接触,临时支点(412)解除;此时施力点(421)位于夹持支点(431)和滑动支点(411)之间,构成新的平衡状态,该装置切换至夹持状态;/n为了解除夹持,克服V形弹簧片(6)弹力,施加外力向外拉动伸出外壳(8)矩形孔(82)的解锁板(7),活动夹块(4)及施力点(421)同步横移,夹持力下降至不足以夹住衣、物时,衣、物借助重力脱离装置,夹持支点(431)解除,完成衣、物的卸载;/n外力继续将解锁板(7)向外拉动至极限过程中,圆弧面(31)与滑动面(41)脱离接触,滑动支点(411)解除;活动夹块(4)的滑动面(41)与工作面(121)重新接触组成临时支点(412);滑块(3)同轴套螺钉(2)在弹簧(5)作用向下移动,轴套螺钉(2)移至滑道(11)的最下端,完成滑块(3)的复位;/n卸去解锁板(7)上外力,在V形弹簧片(6)弹力作用下,解锁板(7)同活动夹块(4)一起复位,圆弧面(31)与滑动面(41)重新接触组成滑动支点(411);此时,施力点(421)重新位于滑动支点(411)与临时支点(412)之间,装置恢复至非夹持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支点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轴套螺钉(2)、滑块(3)、活动夹块(4)、弹簧(5)、V形弹簧片(6)、解锁板(7)、外壳(8)、调节螺栓(9)、转动轴(100);
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凹坑(12)和第一弹簧孔(13),基座(1)中部设有滑道(11),基座(1)下部设有第一夹持面(14);
所述滑块(3)顶部设有圆弧面(31)和第二弹簧孔(32),滑块(3)位于基座(1)内侧;
所述轴套螺钉(2)穿过所述滑道(11),与滑块(3)通过螺纹配合固定,保证所述滑块(3)可同轴套螺钉(2)沿滑道(11)上下移动,且滑块(3)上的第二弹簧孔(32)对准基座(1)上的第一弹簧孔(13);
所述弹簧(5)一端插入第一弹簧孔(13)内,另一端插入第二弹簧孔(32)内;
所述V形弹簧片(6)一侧开有通孔(60),在V形弹簧片(6)内侧与通孔(60)对齐固装有螺母(61);
所述外壳(8)顶部设有调节滑道(81)和矩形孔(82);
所述调节螺栓(9)从外壳(8)顶部依次穿过调节滑道(81)和V形弹簧片(6)的通孔(60)后,与螺母(61)螺纹配合,保证V形弹簧片(6)固定于外壳(8)内侧,且V形弹簧片(6)开口朝向矩形孔(82);
所述解锁板(7)一端有开口,开口两侧设有固定孔(71);所述解锁板(7)另一端从外壳(8)内侧可穿出矩形孔(82);
所述活动夹块(4)中部设有中央孔(40),后端面为滑动面(41),前端面为施力面(42),下部设有第二夹持面(43);
所述转动轴(100)穿设活动夹块(4)的中央孔(40)和解锁板(7)的固定孔(71),将活动夹块(4)和解锁板(7)组合,保证活动夹块(4)的第二夹持面(43)面向基座(1)的第一夹持面(14);
所述V形弹簧片(6)在活动夹块(4)的施力面(42)上的接触部分为施力点(421),依靠V形弹簧片(6)在施力点(421)作用完成夹持衣、物;
所述基座(1)与外壳(8)装配孔位对齐,通过螺钉固装,保证活动夹块(4)顶端插入基座(1)的凹坑(12);
所述滑块(3)的轴套螺钉(2)位于滑道(11)的最下端时,该装置处于非夹持状态,活动夹块(4)的滑动面(41)与凹坑(12)上的工作面(121)接触组成临时支点(412),圆弧面(31)与滑动面(41)组成滑动支点(411),V形弹簧片(6)在施力面(42)上施力点(421)位于滑动支点(411)与临时支点(412)之间,活动夹块(4)力矩平衡,保持稳定;
非夹持状态下,置于第一夹持面(14)与第二夹持面(43)之间的衣、物受外力拖曳向上推动滑块(3)或外力直接向上推动滑块(3),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滑动支点(411)同步向上移动,至滑动支点(411)越过施力点(421);依靠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楷锜姜瑞森张予钟万福苏亮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