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51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装配架、悬梁架、电磁导轨和进给装置,电磁导轨平行设有两组,电磁导轨上设有装配架,装配架上设有装配组件,装配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第一工作台上方设有悬梁架,悬梁架上设有进给装置,进给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设有顶针,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均设有弧形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装配组件和进给装置进行装配上聚氨酯胶套,能够节约人工和时间的消耗,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上聚氨酯胶套装配作业,通过上下料过程便捷易操作,机械化长度高,能够适用于大批量的聚氨酯输送辊生产加工作业,通过装配后的聚氨酯胶套装配稳定性高。

Assembly device of polyurethane rubber sleeve on polyurethane conveying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胶辊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动,与橡胶材料相比,聚氨酯输送辊以优异的力学性能,如硬度范围宽、高拉伸强度、高抗撕裂强度、高承载性、高弹性,耐冲击、减震缓冲、极高的耐磨性、优异的耐化学腐蚀、耐辐射、耐油和耐低温性能等被频繁使用;为了使聚氨酯输送辊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避免运输的物品对聚氨酯输送辊的胶层磨损过大,会在聚氨酯输送辊上套上一个聚氨酯胶套,这样磨损集中在聚氨酯胶套上,只要更换聚氨酯胶套即可,无需整个更换聚氨酯输送辊,能够节约成本投入;现有聚氨酯胶套装配过程中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较大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适用于大批量的聚氨酯输送辊生产加工,因此,本技术提出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通过利用装配组件和进给装置进行装配上聚氨酯胶套,能够节约人工和时间的消耗,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上聚氨酯胶套装配作业,通过上下料过程便捷易操作,机械化长度高,能够适用于大批量的聚氨酯输送辊生产加工作业,通过装配后的聚氨酯胶套装配稳定性高。本技术提出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装配架、悬梁架、电磁导轨和进给装置,所述电磁导轨平行设有两组,所述电磁导轨上设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上设有装配组件,所述装配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方设有悬梁架,所述悬梁架上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设有顶针,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均设有弧形长槽,所述弧形长槽的半径大于聚氨酯输送辊的半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配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立柱两端之间均设有横梁,所述装配架呈正方形,一组所述横梁底部两端与电磁导轨滑动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弧形装配板,所述立柱和横梁内侧中间处均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一端设有弧形装配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装配板与聚氨酯胶套内弧面相适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给装置包括滑轨、电机和丝杆,所述悬梁架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悬梁架固定,所述悬梁架内侧对称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内螺纹套环与丝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装配组件和进给装置进行装配上聚氨酯胶套,能够节约人工和时间的消耗,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上聚氨酯胶套装配作业,通过上下料过程便捷易操作,机械化长度高,能够适用于大批量的聚氨酯输送辊生产加工作业,通过装配后的聚氨酯胶套装配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组件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给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弧形长槽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1、第一工作台;2、第二工作台;3、装配架;4、悬梁架;5、电磁导轨;6、第一气缸;7、顶针;8、弧形长槽;9、立柱;10、横梁;11、第二气缸;12、弧形装配板;13、滑轨;14、电机;15、丝杆;16、轴承座;17、连接板;18、内螺纹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1、第二工作台2、装配架3、悬梁架4、电磁导轨5和进给装置,所述电磁导轨5平行设有两组,所述电磁导轨5上设有装配架3,所述装配架3上设有装配组件,所述装配架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所述第一工作台1上方设有悬梁架4,所述悬梁架4上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6设有顶针7,所述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上均设有弧形长槽8,所述弧形长槽8的半径大于聚氨酯输送辊的半径。所述装配架3包括立柱9和横梁10,所述立柱9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立柱9两端之间均设有横梁10,所述装配架3呈正方形,一组所述横梁10底部两端与电磁导轨5滑动连接。所述装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1和弧形装配板12,所述立柱9和横梁10内侧中间处均设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一端设有弧形装配板12。所述弧形装配板12与聚氨酯胶套内弧面相适配。所述进给装置包括滑轨13、电机14和丝杆15,所述悬梁架4一端设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输出端设有丝杆15,所述丝杆15一端通过轴承座16与悬梁架4固定,所述悬梁架4内侧对称设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上设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通过内螺纹套环18与丝杆15连接。进行聚氨酯胶套装配作业时,将聚氨酯胶套利用弧形装配板12撑住,让聚氨酯胶套内径大于聚氨酯输送辊外径,然后利用顶针7固定聚氨酯输送辊的辊芯孔,进给装置的连接板17待滑轨13上移动,带动聚氨酯输送辊穿入聚氨酯胶套内部,然后在装配架3在电磁导轨5作用下移动,将弧形装配板12移出聚氨酯胶套内部,聚氨酯胶套在聚氨酯输送辊上装配好后,进入第二工作台2的弧形长槽8内,然后进行人工下料即可。通过利用装配组件和进给装置进行装配上聚氨酯胶套,能够节约人工和时间的消耗,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上聚氨酯胶套装配作业,通过上下料过程便捷易操作,机械化长度高,能够适用于大批量的聚氨酯输送辊生产加工作业,通过装配后的聚氨酯胶套装配稳定性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台(1)、第二工作台(2)、装配架(3)、悬梁架(4)、电磁导轨(5)和进给装置,所述电磁导轨(5)平行设有两组,所述电磁导轨(5)上设有装配架(3),所述装配架(3)上设有装配组件,所述装配架(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所述第一工作台(1)上方设有悬梁架(4),所述悬梁架(4)上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6)设有顶针(7),所述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上均设有弧形长槽(8),所述弧形长槽(8)的半径大于聚氨酯输送辊的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台(1)、第二工作台(2)、装配架(3)、悬梁架(4)、电磁导轨(5)和进给装置,所述电磁导轨(5)平行设有两组,所述电磁导轨(5)上设有装配架(3),所述装配架(3)上设有装配组件,所述装配架(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所述第一工作台(1)上方设有悬梁架(4),所述悬梁架(4)上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6)设有顶针(7),所述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上均设有弧形长槽(8),所述弧形长槽(8)的半径大于聚氨酯输送辊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输送辊上聚氨酯胶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3)包括立柱(9)和横梁(10),所述立柱(9)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立柱(9)两端之间均设有横梁(10),所述装配架(3)呈正方形,一组所述横梁(10)底部两端与电磁导轨(5)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发明谢涛
申请(专利权)人:来安县泰阳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