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51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属于镜头安装设备领域,包括夹持镜头的气动机械手、带动机械手旋转的旋转电机、升降板和机械手下方设置的旋转台;所述机械手沿轴向弹性连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机械手和电机轴之间还设有扭矩限制器;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旋转台的一个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工件的定位处;其中一个定位处正对机械手设置;所述机械手在升降台的带动下沿机械手所对的定位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拧螺纹容易导致螺纹损坏的问题且自动化程度高。

An automatic lens tight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头组装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镜头安装设备。
技术介绍
在摄像头组装过程中,需要将镜头旋进底座,由于螺纹牙数相对较多,人工旋拧费时费力,造成浪费人力和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采用机械旋拧是不错的方式。但是,镜头和底座均是塑料制品,且均为圆形,夹持位置不易进行角度控制,导致底座和镜头螺纹很难第一时间配合;往往需要旋转一定的角度后才能配合,这就导致通过设置电机旋转固定角度的方式旋紧时,容易导致某些镜头并未完全拧紧,进而导致质量问题。若设置电机多转,则容易将螺纹拧滑丝损坏,同时,旋拧时镜头上需要一定的压紧力,通过旋拧设备沿轴向移动达到这一效果,但是这个配合过程精度要求很高,稍有偏差致使螺纹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拧螺纹容易导致螺纹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包括夹持镜头的气动机械手、带动机械手旋转的旋转电机、升降板和机械手下方设置的旋转台;所述机械手沿轴向弹性连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机械手和电机轴之间还设有扭矩限制器;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旋转台的一个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底座的定位处;其中一个定位处正对机械手设置;所述机械手在升降台的带动下沿机械手所对的定位处移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机械手夹持镜头,并在电机的带动下拧紧镜头与定位处的底座;利用机械手与电机轴的弹性连接,防止镜头、底座和机械手之间的机械碰撞的同时,给予镜头与底座相互之间的一定压力,便于拧入,无需随螺纹精确进给,也不会损坏螺纹;机械手采用扭矩限制器连接,当拧紧到一定程度后,扭矩限制器处打滑,机械手不再随电机轴旋转;与拧固定圈数不同,不会出现没有拧紧或者过度拧紧导致螺纹滑丝的现象;设置旋转台以便拧螺纹时也可以放置或取下工件,保证效率。上述技术方案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升降板的俯视图;图3为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夹爪的俯视图。其中,升降板1、旋转电机2、机械手3、旋转台4、定位处5、丝杠6、旋转盘7、输送带8、取料台9、缓冲气缸10、套筒31、压缩弹簧32、防脱板33、扭矩限制器34、夹爪35、橡胶层3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4所示,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包括夹持镜头的气动机械手3、带动机械手3旋转的旋转电机2、升降板1和机械手3下方设置的旋转台4;所述机械手3沿轴向弹性连接在旋转电机2的电机轴上,且机械手3和电机轴之间还设有扭矩限制器34;所述旋转电机2固定在升降板1上;所述旋转台4的一个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工件的定位处5;其中一个定位处5正对机械手3设置;所述机械手3在升降台的带动下沿机械手3所对的定位处5移动。本技术的技术思路为:通过机械手3的弹性连接以及扭矩限制,实现自动化拧动并且不会损坏螺纹。优选的,所述电机轴端部套设有套筒31;所述套筒31沿电机轴轴向滑动连接在电机轴上;所述电机轴外还套设有压缩弹簧32,所述压缩弹簧32一端与电机轴固定,另一端套筒31固定;所述扭矩限制器34设置在套筒31与机械手3之间。通过套筒31和弹簧的配合实现弹性连接,同时在套筒31和机械手3之间设置扭矩限制器34,实现带动机械手3旋转的作用。所述电机轴插入所述套筒31内,且端部设有与套筒31内的孔配合的防脱板33;套筒31内的孔的截面不是圆形。工作时,套筒31可以与电机轴做轴向滑动,压缩弹簧32,保证一定的压紧力,保证镜头和底座螺纹的顺利配合;由于孔的截面不是圆形,电机轴不会与套筒31做相对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机械手3旋转。但是,由于机械手3与套筒31之间是通过扭矩限制器34连接的,在拧紧后,由于受到较大的阻力,扭矩限制器34打滑,防止将镜头螺纹拧坏,也不会出现没有拧紧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机械手3的两个夹爪35呈圆弧形且夹爪35内侧设有橡胶层36。镜头和底座均有部分是圆柱状的,设置圆弧形的夹爪35以便更好的和镜头或者底座配合。同时橡胶层36可以避免夹持不紧或者夹持力量过大导致磨损镜头外表面的现象。橡胶层36的内层设有若干条纹,以便更容易与镜头外壁的花键装纹路配合夹紧。优选的,所述升降台通过丝杠6结构带动,且丝杠6一侧设有与升降台配合导向的滑轨。丝杠6结构带动相对稳定且精确,更适于旋转进给。优选的,所述升降台上设有旋转盘7,所述旋转盘7的其中一个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带有机械手3的旋转电机2;所述旋转台4的一侧设有输送镜头的输送带8,所述输送带8上均匀设有若干取料台9,其中一个位置的取料台9正对一个旋转电机2设置。旋转台4的设置,可以实现拧紧的同时另一工位上料,再旋转至拧紧工位;而旋转盘7的设置,实现拧紧同时,抓取下移镜头的工序,输送带8提供物料。而无需在旋转台4上既设置镜头的定位处5,又设置底座的定位处5。优选的,所述升降台还通过沿其移动方向设置的缓冲气缸10来支撑。由于升降台的跨度相对较大,且受力较偏,因此,还通过缓冲气缸10的支撑来缓冲和达到平衡。如上述方案所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在输送带8的取料台9上定位放置镜头,在旋转台4上定位处5放置底座;旋转盘7上位于定位处5上方的机械手3上应当夹持有镜头;丝杠6驱动升降板1下降,直至镜头与底座接触,压缩弹簧32略微压缩;然后旋转盘7上两个机械手3,一个夹持镜头,一个开始拧;拧完后扭矩限制器34短暂打滑完成拧紧;定位处5上方的机械手3放松。然后升降板1复位,旋转盘7旋转180°,旋转台4旋转至下一工位,开始下个循环。旋转台4上拧紧后的产品由机械手3夹持走并在空的定位处5放置下一底座。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拧紧时,电机转速并不高,扭矩限制器34的大小类型可根据安装直径进行直接购买。由于拧紧时有一定的弹性压力,因此定位处5可以只有放置底座的沉台和限制底座旋转的定位销。底座的放置和成品的取出可以通过机械手3完成,也可以通过人工取走,通过机械时候取走时,应当设置弹性销。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上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和范围的,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镜头的气动机械手、带动机械手旋转的旋转电机、升降板和机械手下方设置的旋转台;所述机械手沿轴向弹性连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机械手和电机轴之间还设有扭矩限制器;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旋转台的一个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工件的定位处;其中一个定位处正对机械手设置;所述机械手在升降台的带动下沿机械手所对的定位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镜头的气动机械手、带动机械手旋转的旋转电机、升降板和机械手下方设置的旋转台;所述机械手沿轴向弹性连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机械手和电机轴之间还设有扭矩限制器;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旋转台的一个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工件的定位处;其中一个定位处正对机械手设置;所述机械手在升降台的带动下沿机械手所对的定位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端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沿电机轴轴向滑动连接在电机轴上;所述电机轴外还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电机轴固定,另一端与套筒固定;所述扭矩限制器设置在套筒与机械手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镜头自动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插入所述套筒内,且端部设有与套筒内的孔配合的防脱板;套筒内的孔的截面不是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健
申请(专利权)人:宜都同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