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22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提高了铸铁锅炉的热效率,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前炉片和中间炉片的燃烧室外壁为环形,炉片环形外壁上部加高,上部在厚度方向凹进,在此处设置若干锥体成锥体区。(*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
现有技术中铸铁锅炉以其耐腐蚀而使用寿命较之一般锅炉更长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一般铸铁锅炉的热效率不高又是其使用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铸铁锅炉的热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锅炉内表面积(包括对流换热面积和辐射换热面积)较小,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能被锅炉中的工质充分吸收。一般铸铁锅炉的燃烧室形式多为形,由于下部无工质而被称为干底湿背型,这样,下部就不能进行辐射换热。一般铸铁锅炉的烟道与燃烧室直接相通,这样就使燃烧室内的仍有较高温度的烟气直接进入烟道而不能充分利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高铸铁锅炉的热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是(1)通过增加燃烧室下部为锅炉内腔(工质能够到达部分)的一部分来增大锅炉内表面占炉膛的比例,即湿底湿背结构。(2)将锅炉设计成一定形状,使锅炉的一部分置于烟气的排放通道中,并使这部分炉体的表面积尽可能的大,以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通过对流换热充分的吸收烟气中的热量。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新型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由前、中、后三种炉片组成,其中中间炉片的数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种炉片外轮廓完全一致,前炉片和后炉片的下部分别设置两个支撑脚,炉片与炉片之间用耐热材料隔离、密封,设有供水接口、回水接口,炉片与炉片之间在出水孔和回水孔两处以金属锥管相连并密封,前后片之间用螺杆紧固,前炉片和中间炉片的燃烧室外壁为环形,二者的内部结构为环形中空腔体,对应于前炉片上的回水接口在中间炉片和后炉片的下部设置有回水孔,三种炉片的上部均设置有出水孔,出水孔外加盖,回水孔和出水孔分别置于换热器的左右两侧,炉片与炉片之间密封用的耐热材料设置在炉片的左、右、下三侧,中间炉片环形外壁的上部加高,正反两面的上部均在厚度方向凹进,正反两面均在此处设置若干锥体成锥体区,前炉片与中间炉片相对的一面上部亦对应加高,且在厚度方向凹进,于此处对应设置锥体区,后炉片制成整体的中空腔体,与中间片相对的一面对应设置锥体区。本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当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燃烧产生的含热烟气,通过锥体区进入附属设备--烟道。此种热交换器的换热方式为(1)炉膛内的热辐射和对流;(2)锥体区内的对流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一部分热辐射和对流换热。经测试,此种锅炉的热效率可达到85%。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的中间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新型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的后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新型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的后炉片的A-A剖视图。本新型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由前1、中2、后3三种炉片组成,其中中间炉片2的数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种炉片外轮廓完全一致,前炉片1和后炉片3的下部分别设置两个支撑脚10,炉片与炉片之间用耐热材料4隔离、密封,设有供水接口6、回水接口9,炉片与炉片之间在出水孔12和回水孔11两处以金属锥管相连并密封,前后片1、3之间用螺杆13紧固,前炉片1和中间炉片2的燃烧室8外壁14为环形,二者的内部结构为环形中空腔体,对应于前炉片1上的回水接口9在中间炉片2和后炉片3的下部设置有回水孔11,三种炉片的上部均设置有出水孔12,出水孔12外加盖,回水孔11和出水孔12分别置于换热器的左右两侧,炉片与炉片之间密封用的耐热材料4设置在炉片的左、右、下三侧,中间炉片2环形外壁的上部加高,正反两面的上部均在厚度方向凹进,正反两面均在此处设置若干锥体5成锥体区,前炉片1与中间炉片2相对的一面上部亦对应加高,且在厚度方向凹进,于此处对应设置锥体区,后炉片3制成整体的中空腔体,与中间片2相对的一面对应设置锥体区。前炉片1与中间炉片2的区别是不与中间片2相对的那一面不用设置锥体区,而相应地设置一些仪表的接口以及在下部设置二个支撑脚10。后炉片3不是做成环形,而是整体的中空腔体,与中间片2相对的一面设置成相应的锥体区,不对应的一面就不用设置锥体区了,但在下部设置一个备用接口,也在下部设置二个支撑脚10。锥体区的锥体5可设置成交错对应排列,如图2、图3,可使较高温度的烟气与锥体区的锥体5进行更多的接触,热交换更充分,余热可被利用。还可在前炉片1的出水孔12内设置一个无罐换热器7,锅炉工作时,可快捷、便利地提供生活热水。选图1做为摘要附图。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由前(1)、中(2)、后(3)三种炉片组成,其中中间炉片(2)的数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种炉片外轮廓完全一致,前炉片(1)和后炉片(3)的下部分别设置两个支撑脚(10),炉片与炉片之间用耐热材料4隔离、密封,设有供水接口(6)、回水接口(9),炉片与炉片之间在出水孔(10)和回水孔(11)两处以金属锥管相连并密封,前后片(1)(3)之间用螺杆(13)紧固,其特征在于前炉片(1)和中间炉片(2)的燃烧室(8)外壁(14)为环形,二者的内部结构为环形中空腔体,对应于前炉片(1)上的回水接口(9)在中间炉片(2)和后炉片(3)的下部设置有回水孔(11),三种炉片的上部均设置有出水孔(12),出水孔(12)外加盖,回水孔(11)和出水孔(12)分别置于换热器的左右两侧,炉片与炉片之间密封用的耐热材料(4)设置在炉片的左、右、下三侧,中间炉片(2)环形外壁的上部加高,正反两面的上部均在厚度方向凹进,正反两面均在此处设置若干锥体(5)成锥体区,前炉片(1)与中间炉片(2)相对的一面上部亦对应加高,且在厚度方向凹进,于此处对应设置锥体区,后炉片(3)制成整体的中空腔体,与中间片(2)相对的一面对应设置锥体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锥体区锥体(5)的设置为交错对应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炉片(1)的出水孔(12)内设置一无罐换热器(7)。专利摘要本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提高了铸铁锅炉的热效率,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前炉片和中间炉片的燃烧室外壁为环形,炉片环形外壁上部加高,上部在厚度方向凹进,在此处设置若干锥体成锥体区。文档编号F24H1/40GK2298471SQ9722318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张大伟 申请人:沈阳戴维国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铸铁热交换器,由前(1)、中(2)、后(3)三种炉片组成,其中中间炉片(2)的数量可以任意配置,三种炉片外轮廓完全一致,前炉片(1)和后炉片(3)的下部分别设置两个支撑脚(10),炉片与炉片之间用耐热材料4隔离、密封,设有供水接口(6)、回水接口(9),炉片与炉片之间在出水孔(10)和回水孔(11)两处以金属锥管相连并密封,前后片(1)(3)之间用螺杆(13)紧固,其特征在于前炉片(1)和中间炉片(2)的燃烧室(8)外壁(14)为环形,二者的内部结构为环形中空腔体,对应于前炉片(1)上的回水接口(9)在中间炉片(2)和后炉片(3)的下部设置有回水孔(11),三种炉片的上部均设置有出水孔(12),出水孔(12)外加盖,回水孔(11)和出水孔(12)分别置于换热器的左右两侧,炉片与炉片之间密封用的耐热材料(4)设置在炉片的左、右、下三侧,中间炉片(2)环形外壁的上部加高,正反两面的上部均在厚度方向凹进,正反两面均在此处设置若干锥体(5)成锥体区,前炉片(1)与中间炉片(2)相对的一面上部亦对应加高,且在厚度方向凹进,于此处对应设置锥体区,后炉片(3)制成整体的中空腔体,与中间片(2)相对的一面对应设置锥体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戴维国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