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玮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加热锅具及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01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加热锅具及炒菜机。锅具包括锅壁和锅底,锅壁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锅壁在感应线圈的磁场作用下发热;锅底设置有电阻加热模块,电阻加热模块发热后为锅底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炒菜机使用该复合加热锅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锅底设置电阻加热模块,实现对锅底的独立加热,使锅底食材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而不用再使锅壁干烧,保护锅壁且节省电能。

A kind of compound heating pot and cook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加热锅具及炒菜机
本技术涉及炒菜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加热锅具及炒菜机。
技术介绍
传统电磁加热的炒菜机的锅体周围缠绕有感应线圈,但由于锅底结构和绕制问题,感应线圈没有覆盖到锅底。在加热过程中,有感应线圈的锅壁部分发热较好,但由于锅底没有覆盖到,需要热量从锅壁逐渐传导至锅底,导致锅底的加热不足。在烹饪油、姜葱蒜等辅料过程中,食材都集中在锅底,这就会导致锅壁长期处于干烧状态,不仅浪费热量,还会损坏锅壁的涂层。另外,现有锅体仅有一个加热源,不利于对锅体温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加热锅具及炒菜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复合加热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壁和锅底,所述锅壁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所述锅壁在感应线圈的磁场作用下发热;所述锅底设置有电阻加热模块,所述电阻加热模块发热后为所述锅底加热。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中,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位于所述锅底外侧,且所述电阻加热模块和所述锅底贴合;或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位于所述锅底外侧,所述电阻加热模块通过导热介质和所述锅底贴合;或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位于所述锅底内部,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与所述锅底一体。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中,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位于所述锅底外侧,且所述电阻加热模块和所述锅底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中,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为包含加热电阻丝的厚膜电阻丝加热模块。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中,所述电阻加热模块为电阻式发热盘。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中,所述锅底为平底或圆底,所述电阻加热模块的形状与所述锅底一致。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炒菜机,所述炒菜机包括如上述的复合加热锅具。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炒菜机中,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电源连接所述锅具的感应线圈,所述第二供电电源连接所述锅具的电阻加热模块。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炒菜机中,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电阻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的功率调节模块,所述功率调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源,所述功率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加热模块。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炒菜机中,所述功率调节模块为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源,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加热模块。实施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加热锅具及炒菜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锅底设置电阻加热模块,实现对锅底的独立加热,使锅底食材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而不用再使锅壁干烧,保护锅壁且节省电能。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加热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加热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包括锅壁10和锅底20,锅壁10和锅底20的范围划分与锅具的形状有关,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划分。锅壁10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30,锅壁10在感应线圈30的磁场作用下发热。锅底20设置有电阻加热模块40,电阻加热模块40发热后为锅底20加热。感应线圈30和电阻加热模块40可同时进行加热,也可独立加热。例如在烹饪初期,在烹饪油、姜葱蒜等辅料过程中,食材都集中在锅底,可仅用电阻加热模块40加热,不仅加热效率高,还可避免对锅壁的干烧,保护锅壁。本实施例通过在锅底设置电阻加热模块,实现对锅底的独立加热,使锅底食材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而不用再使锅壁干烧,保护锅壁且节省电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锅底20外侧,且电阻加热模块40和锅底20贴合,达到较好的热传导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锅底20外侧,电阻加热模块40通过导热介质和锅底20贴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锅底20内部,电阻加热模块40与锅底20一体。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锅底20外侧,且电阻加热模块40和锅底20之间存在间隙。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电阻加热模块40为包含加热电阻丝的厚膜电阻丝加热模块,即厚膜电阻丝加热模块中的加热部件为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布。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电阻加热模块40为电阻式发热盘,电阻式发热盘可参考现有技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复合加热锅具中,锅底20为平底或圆底,电阻加热模块40的形状与锅底20一致,以使锅底20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因不能穷尽列举,本实施例中锅底20为平底或圆底并不用于限定锅底的形状,其他形状改变也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炒菜机包括如上述的复合加热锅具。复合加热锅具包括锅壁10和锅底20,锅壁10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30,锅壁10在感应线圈30的磁场作用下发热。锅底20设置有电阻加热模块40,电阻加热模块40发热后为锅底20加热。感应线圈30和电阻加热模块40可同时进行加热,也可独立加热。例如在烹饪初期,在烹饪油、姜葱蒜等辅料过程中,食材都集中在锅底,可仅用电阻加热模块40加热,不仅加热效率高,还可避免对锅壁的干烧,保护锅壁。本实施例通过在锅底设置电阻加热模块,实现对锅底的独立加热,使锅底食材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而不用再使锅壁干烧,保护锅壁且节省电能。一些实施例中炒菜机还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一供电电源连接锅具的感应线圈30,为感应线圈30提供电能;第二供电电源连接锅具的电阻加热模块40,为电阻加热模块40提供电能。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相互独立,可实现感应线圈30和电阻加热模块40的独立控制。一些实施例中炒菜机还包括用于调节电阻加热模块40的输出功率的功率调节模块,功率调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功率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阻加热模块40。作为选择,功率调节模块为可控硅,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可控硅的输出端连接电阻加热模块40。可控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在锅底设置电阻加热模块,实现对锅底的独立加热,使锅底食材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而不用再使锅壁干烧,保护锅壁且节省电能。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加热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壁(10)和锅底(20),所述锅壁(10)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30),所述锅壁(10)在感应线圈(30)的磁场作用下发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20)设置有电阻加热模块(40),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发热后为所述锅底(20)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加热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壁(10)和锅底(20),所述锅壁(10)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30),所述锅壁(10)在感应线圈(30)的磁场作用下发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20)设置有电阻加热模块(40),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发热后为所述锅底(20)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所述锅底(20)外侧,且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和所述锅底(20)贴合;或
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所述锅底(20)外侧,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通过导热介质和所述锅底(20)贴合;或
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所述锅底(20)内部,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与所述锅底(20)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位于所述锅底(20)外侧,且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和所述锅底(20)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模块(40)为包含加热电阻丝的厚膜电阻丝加热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