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817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包括公榫结构、母榫结构,所述公榫结构包括公榫榫部、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的下底面上的公榫凸部,所述母榫结构包括母榫榫部、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的内底面上的母榫凹部,且所述母榫凹部与所述公榫凸部相配合;所述公榫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前缘上部的前缘凸部,所述母榫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内顶面上的内缘凹部,且所述内缘凹部与所述前缘凸部相配合。由此,本申请的稳定型锁扣结构具有静音、锁合力强的有点。

A stable lo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
本申请涉及木质地板锁扣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
技术介绍
锁扣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强化地板的拼装固定结构。由于木质地板具有干缩湿涨的特性,特别的,实木地板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变化率与各向异性,因此,当锁扣结构被设计成松装配时,木质地板的收缩拉力会使锁扣脱合;而被设计成紧装配时,木质地板的顶涨力也会使锁扣脱合,同时还会踩踏发生响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其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因收缩拉力、或顶涨力造成的锁扣脱合,从而使锁扣结构兼具静音、锁合力强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包括公榫结构、母榫结构,所述公榫结构包括公榫榫部、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的下底面上的公榫凸部,所述母榫结构包括母榫榫部、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的内底面上的母榫凹部,且所述母榫凹部与所述公榫凸部相配合;所述公榫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前缘上部的前缘凸部,所述母榫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内顶面上的内缘凹部,且所述内缘凹部与所述前缘凸部相配合。现有技术的锁扣结构中,在公榫榫部的下底面上形成公榫凸部,在母榫榫部的内底面上开设母榫榫部,通过二者的配合实现锁合。然而,出于便易装配的考虑,母榫凹部被设计成具有两侧倾斜槽壁的倒置梯形的凹槽,公榫凸部的形状与母榫凹部的形状相配合。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实践、研究发现,当木质地板在干燥环境下发生收缩时,相邻两个地板块分别向两侧相背移动,并由于公榫凸部的第二凸部侧面与母榫凹部的第二凹部侧面之间的抵靠作用,使公榫凸部的第二凸部侧面沿母榫凹部的第二凹部侧面斜向上滑移,而最终使锁扣结构脱合。当木质地板在潮湿环境下发生膨胀时,呈倒置梯形的凹槽形状的母榫凹部,对公榫凸部形成挤压,使公榫凸部上抬,而最终使锁扣结构脱合。在本申请中,借由上述结构,当木质地板在干燥环境下收缩时,公榫凸部的第二凸部侧面发生沿母榫凹部的第二凹部侧面斜向上滑移的趋势,或,当木质地板在潮湿环境下膨胀时,母榫凹部挤压公榫凸部而使公榫凸部上抬,借由前缘凸部与内缘凹部的配合、并结合公榫凸部与母榫凹部的配合下,前缘凸部顶靠内缘凹部,以避免公榫结构从母榫结构中脱出。由此,本申请的稳定型锁扣结构不会因木质地板的收缩、膨胀而造成锁扣脱合的问题,同时,锁扣结构也可以根据踩踏响声发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装配松紧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缘凸部的凸起高度为0.45mm-0.75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缘凸部包括靠近于所述公榫榫部一侧的前缘凸部内侧面、与所述公榫榫部前端端面相连接的前缘凸部外侧面,所述前缘凸部内侧面的顶线与根部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公榫榫部的上顶面之间具有140°-150°的角度。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前缘凸部内侧面的顶线与根部所形成的平面,设置为与公榫榫部的上顶面之间具有140°-150°的角度,从而能够在保证便易安装的前提下,使其与公榫凸部、母榫凹部之间的配合形成自锁。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缘凹部包括与所述前缘凸部内侧面相抵靠配合的第一内缘凹部侧壁、与所述第一内缘凹部侧壁相对的第二内缘凹部侧壁、内缘凹部底面,所述第一内缘凹部侧壁与第一顶面部之间具有135°-145°的角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缘凹部侧壁与第二顶面部之间具有150°-160°的角度。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内缘凹部侧壁,设置为与第二顶面部之间具有150°-160°的角度,从而当木质地板在潮湿环境下发生膨胀,前缘凸部的顶部、或前侧与第二内缘凹部侧壁之间仅形成线接触,而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二者形成面接触,以避免造成响声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顶面部与所述公榫榫部的上顶面之间具有0.08mm-0.12mm的间隙。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顶面部与地板表面的距离,较所述第二顶面部与地板表面的距离大0.32mm-0.50mm。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顶面部设置的较第一顶面部高,从而能够与第二内缘凹部侧壁的倾斜角度相配合,更进一步地避免前缘凸部的顶部、或前侧与第二内缘凹部侧壁之间形成面接触,以避免造成响声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榫凸部包括第一凸部侧面、第二凸部侧面、凸部顶面,所述母榫凹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凸部侧面、所述第二凸部侧面、所述凸部顶面相配合的第一凹部侧面、第二凹部侧面、凹部底面,装配后,所述第二凸部侧面与所述第二凹部侧面相抵靠,所述第一凸部侧面与所述第一凹部侧面之间具有0mm-0.2mm的间隙。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部侧面与所述第一凹部侧面相抵靠。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木质地板在潮湿环境下,母榫凹部挤压公榫凸部而使公榫凸部上抬,造成锁扣脱合的问题,会在第一凸部侧面与第一凹部侧面之间预留有相对较大的间隙,从而在一个方面,造成了锁扣的踩踏响声。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凸部侧面与第一凹部侧面之间的预留间隙设置为相对较小的间隙、或无间隙(抵靠配合),从而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响声。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母榫榫部的内侧壁与内底面之间通过过度面连接,所述过度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10°-15°的锐角夹角。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借由前缘凸部与内缘凹部的配合、并结合公榫凸部与母榫凹部的配合下,前缘凸部顶靠内缘凹部,以避免公榫结构从母榫结构中脱出。由此,本申请的稳定型锁扣结构不会因木质地板的收缩、膨胀而造成锁扣脱合的问题,同时,锁扣结构也可以根据踩踏响声发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装配松紧度。由此,本申请的稳定型锁扣结构具有静音、锁合力强的有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稳定型锁扣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缘凸部的一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缘凹部的一种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00-公榫结构,200-母榫结构,300-地板表面,110-公榫榫部,120-公榫凸部,130-前缘凸部,210-母榫榫部,220-母榫凹部,230-内缘凹部,250-内侧壁,260-内底面,270-过度面,121-第一凸部侧面,122-第二凸部侧面,123-凸部顶面,131-前缘凸部内侧面,132-前缘凸部外侧面,221-第一凹部侧面,222-第二凹部侧面,223-凹部底面,231-第一内缘凹部侧壁,232-第二内缘凹部侧壁,233-内缘凹部底面,241-第一顶面部,242-第二顶面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包括公榫结构100、母榫结构200,公榫结构100包括公榫榫部110、形成于公榫榫部110的下底面上的公榫凸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包括公榫结构(100)、母榫结构(200),所述公榫结构(100)包括公榫榫部(110)、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110)的下底面上的公榫凸部(120),所述母榫结构(200)包括母榫榫部(210)、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210)的内底面上的母榫凹部(220),且所述母榫凹部(220)与所述公榫凸部(120)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榫结构(10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110)前缘上部的前缘凸部(130),所述母榫结构(20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210)内顶面上的内缘凹部(230),且所述内缘凹部(230)与所述前缘凸部(130)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包括公榫结构(100)、母榫结构(200),所述公榫结构(100)包括公榫榫部(110)、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110)的下底面上的公榫凸部(120),所述母榫结构(200)包括母榫榫部(210)、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210)的内底面上的母榫凹部(220),且所述母榫凹部(220)与所述公榫凸部(120)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榫结构(10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公榫榫部(110)前缘上部的前缘凸部(130),所述母榫结构(20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母榫榫部(210)内顶面上的内缘凹部(230),且所述内缘凹部(230)与所述前缘凸部(130)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凸部(130)的凸起高度为0.45mm-0.7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凸部(130)包括靠近于所述公榫榫部(110)一侧的前缘凸部内侧面(131)、与所述公榫榫部(110)前端端面相连接的前缘凸部外侧面(132),所述前缘凸部内侧面(131)的顶线与根部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公榫榫部(110)的上顶面之间具有140°-150°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缘凹部(230)包括与所述前缘凸部内侧面(131)相抵靠配合的第一内缘凹部侧壁(231)、与所述第一内缘凹部侧壁(231)相对的第二内缘凹部侧壁(232)、内缘凹部底面(233),所述第一内缘凹部侧壁(231)与第一顶面部(241)之间具有135°-145°的角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彬叶经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菱格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