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801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包括墙板本体、U型骨架和第一凸块,所述墙板本体顶端设置有第一凸块,墙板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墙板本体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块,墙板本体右端设置有U型骨架,所述墙板本体从内到外依次由内板、PE隔汽层、轻钢龙骨、岩棉保温层、防水透气层、防火层和外板构成,使用时,通过第二凸块与U型骨架配合,及第一凸块与第二凹槽配合,便于将多个墙板本体拼接在一起,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人的装配效率,且通过第二凹槽设置的密封垫,不仅对连接处起到了密封作用,且防止了墙板本体之间发生磨损。

A wall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目前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大都不便于装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工作效率低下,其隔热性能、防潮性能都较差,使现有的建筑装配式墙体使用寿命较短,实用性较差,另外虫鼠易钻进墙体内部对墙体造成腐蚀,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包括墙板本体、U型骨架和第一凸块,所述墙板本体顶端设置有第一凸块,墙板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墙板本体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块,墙板本体右端设置有U型骨架,所述墙板本体从内到外依次由内板、PE隔汽层、轻钢龙骨、岩棉保温层、防水透气层、防火层和外板构成,且内板侧壁设置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墙板本体右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尺寸与U型骨架的尺寸相等,U型骨架的内槽尺寸与第二凸块的尺寸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型骨架通过膨胀螺栓与墙板本体固定连接,且U型骨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膨胀螺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凸块的尺寸与第二凹槽的尺寸相等,且第二凹槽表面设置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轻钢龙骨嵌套于PE隔汽层和岩棉保温层之间,且轻钢龙骨内填充有减震填充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卡紧块和安装板,所述卡紧块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表面设置有两个紧固螺栓,卡紧块设置有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时,通过第二凸块与U型骨架配合,及第一凸块与第二凹槽配合,便于将多个墙板本体拼接在一起,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人的装配效率。2、过第二凹槽设置的密封垫,不仅对连接处起到了密封作用,且防止了墙板本体之间发生磨损,通过设置的U型骨架,有效的防止了虫鼠及灰尘进入通过侧面进入墙板本体内部,对墙板本体内部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墙板本体的使用寿命。3、通过设置PE隔汽层、岩棉保温层、防水透气层和防火层,使得该墙板本体具有保温、防水及防火的功能,使得安全性极高,适合社会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中U型骨架与第一凹槽的连接图。图3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中墙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板本体、2-U型骨架、3-第一凸块、4-第二凸块、5-第一凹槽、6-膨胀螺栓、7-第二凹槽、8-密封垫、9-固定件、10-内板、11-PE隔汽层、12-减震填充层、13-轻钢龙骨、14-岩棉保温层、15-防水透气层、16-防火层、17-外板、18-安装板、19-卡紧块、20-卡槽、21-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包括墙板本体1、U型骨架2和第一凸块3,所述墙板本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凸块3,墙板本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7,墙板本体1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块4,墙板本体1右端设置有U型骨架2,所述墙板本体1从内到外依次由内板10、PE隔汽层11、轻钢龙骨13、岩棉保温层14、防水透气层15、防火层16和外板17构成,且内板10侧壁设置通过紧固螺栓21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9。所述墙板本体1右端设置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尺寸与U型骨架2的尺寸相等,U型骨架2的内槽尺寸与第二凸块4的尺寸相等。所述U型骨架2通过膨胀螺栓6与墙板本体1固定连接,且U型骨架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膨胀螺栓6。所述第一凸块3的尺寸与第二凹槽7的尺寸相等,且第二凹槽7表面设置有密封垫8。所述轻钢龙骨13嵌套于PE隔汽层11和岩棉保温层14之间,且轻钢龙骨13内填充有减震填充层12。所述固定件9包括卡紧块19和安装板18,所述卡紧块19一侧设置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表面设置有两个紧固螺栓21,卡紧块19设置有卡槽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使用时,通过第二凸块4与U型骨架2配合,及第一凸块3与第二凹槽7配合,便于将多个墙板本体1拼接在一起,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人的装配效率,且通过第二凹槽7设置的密封垫8,不仅对连接处起到了密封作用,且防止了墙板本体1之间发生磨损,通过设置的U型骨架2,有效的防止了虫鼠及灰尘进入通过侧面进入墙板本体1内部,对墙板本体1内部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墙板本体1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PE隔汽层11、岩棉保温层14、防水透气层15和防火层16,使得该墙板本体1具有保温、防水及防火的功能,使得安全性极高,适合社会广泛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包括墙板本体(1)、U型骨架(2)和第一凸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凸块(3),墙板本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7),墙板本体(1)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块(4),墙板本体(1)右端设置有U型骨架(2),所述墙板本体(1)从内到外依次由内板(10)、PE隔汽层(11)、轻钢龙骨(13)、岩棉保温层(14)、防水透气层(15)、防火层(16)和外板(17)构成,且内板(10)侧壁设置通过紧固螺栓(21)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包括墙板本体(1)、U型骨架(2)和第一凸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凸块(3),墙板本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7),墙板本体(1)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块(4),墙板本体(1)右端设置有U型骨架(2),所述墙板本体(1)从内到外依次由内板(10)、PE隔汽层(11)、轻钢龙骨(13)、岩棉保温层(14)、防水透气层(15)、防火层(16)和外板(17)构成,且内板(10)侧壁设置通过紧固螺栓(21)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1)右端设置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尺寸与U型骨架(2)的尺寸相等,U型骨架(2)的内槽尺寸与第二凸块(4)的尺寸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方春华郭进郭晓钧罗靓陈胜严玉兰吕锋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方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