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96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楼板上的梁柱、水平搭设于相邻梁柱之间的H型钢梁以及铺设于钢梁端部上的多块预制板,多块预制板内均水平预埋有若干根纵横交错且延伸至其外侧的钢筋,相邻预制板上延伸设置的钢筋均相互错位排列,还包括固定套设于每一对钢筋相交处的两组加固组件,两组加固组件的两相对应面分别设置有衔接件。该楼板连接结构通过在相邻两块预制板之间延伸的每一对钢筋相交的相交处都套设有使两根钢筋的连接强度加强的两组加固组件,从而使楼板的整体性以及承载力增强,减少了后浇注于相邻预制板之间的混凝土发生下陷或开裂等情况。

A prefabricated floor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国家大力推行建筑产业化政策以及钢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装配式钢结构楼板得以快速发展,而装配式钢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砌筑或现浇方式施工的楼板,其自身重量较轻,且易于实现构件施工的标准滑、工业化,可极大的提高施工工效,缩短施工工期。而装配式楼板搭建的主要施工构件为预制板,预制板在预制场通过混凝土浇注生产而成,批量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安装铺设,但由于目前相邻预制板之间仅通过浇注混凝土加以衔接,导致铺设兼顾的跨度较小、楼房的整体性以及承载力较差,楼房在使用较长一段时候后,板与板之间易产生间隙与缝隙,从而楼层之间易产生漏水等现象,因此上述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相邻预制板衔接更加牢固的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楼板上的梁柱、水平搭设于相邻所述梁柱之间的H型钢梁以及铺设于所述钢梁端部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楼板上的梁柱(1)、水平搭设于相邻所述梁柱(1)之间的H型钢梁(2)以及铺设于所述钢梁(2)端部上的多块预制板(3),多块所述预制板(3)内均水平预埋有若干根纵横交错且延伸至其外侧的钢筋(4),相邻所述预制板(3)上延伸设置的所述钢筋(4)均相互错位排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设于每一对所述钢筋(4)相交处的两组加固组件(5),两组所述加固组件(5)的两相对应面分别设置有衔接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楼板上的梁柱(1)、水平搭设于相邻所述梁柱(1)之间的H型钢梁(2)以及铺设于所述钢梁(2)端部上的多块预制板(3),多块所述预制板(3)内均水平预埋有若干根纵横交错且延伸至其外侧的钢筋(4),相邻所述预制板(3)上延伸设置的所述钢筋(4)均相互错位排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设于每一对所述钢筋(4)相交处的两组加固组件(5),两组所述加固组件(5)的两相对应面分别设置有衔接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加固组件(5)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钢筋(4)上用于加强相邻所述预制板(3)连接强度的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竖直贯通开设于两个套管中心处的通孔(53)以及穿过所述通孔(53)与相邻所述钢筋(4)周侧活动抵接的铁楔子(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3)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铁楔子(54)的周侧均竖直嵌设有两块位于所述第一套管(51)内的加强块(6),两块所述加强块(6)外侧上均凹设有与所述钢筋(4)周侧弧度匹配的弧形面(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5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水平段(501)和一对弧形段(502),所述水平段(501)的两相对应面沿所述第一套管(51)轴向贯通开设有抵接槽(8),当所述铁楔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赵严李营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旭科建筑工业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