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4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热风发生器是属于燃烧技术领域中供给热风的设备,它是由燃烧段(1),掺混段(2)和S形弯管(3)组成,从燃烧段(1)进口处的燃料枪(6)喷入的燃料与燃烧段进气管(5)进入的助燃空气在燃烧段(1)内充分混合燃烧形成高温烟气,由掺混段进气管(12)进入的冷空气与燃烧段(1)排入渗混段(2)内的高温烟气掺混并降温为热风气体流,经S形弯管(3)送出温度均匀的热风,该热风发生器火焰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出口气体温度均匀,结构简单,节能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风发生器是属于燃烧
中供给热风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烘干、以及需要中温、低温气体的炉窑中。目前国内所用的热风发生器火焰稳定性差、燃料燃烧不完全;结构苯重、发生器出口气体温度不均匀。为了克服现有热风发生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热风发生器的燃料结构,气流组织及冷却方面进行改进提高火焰稳定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出口气体温度的均匀度;延长发生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点火的可靠性。本技术专利技术的内容是热风发生器是由燃烧段、掺混段和S形弯管三部分组成。燃烧段是一个性能良好的燃烧器,又是由燃料枪、旋流器、锥顶、燃烧筒体、外壳等组成。从燃烧段出口排出高温烟气进入掺混段的扩散管内形成热风气体流,当这股气体流流经S形弯管时,由于受到强烈的扰动,使气体流温度进一步均匀,送出温度均匀热风。附图说明图1是热风发生器结构原理图;图2是燃烧段结构原理图;图3是燃气枪头结构图;图4是旋流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旋流器叶片安装示意图;图6是锥顶结构图;图7是燃烧筒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掺混段结构原理图。图中(1)是燃烧段,(2)是掺混段,(3)是S形弯管,(4)是防爆门,(5)是燃烧段进气管,(6)是燃料枪,(7)是支架,(8)是旋流器,(9)是锥顶,(10)是燃烧筒体。(11)是燃烧段外壳,(12)是掺混段进气管,(13)是掺混段外壳,(14)是扩散管,(15)是外圈,(16)是内圈,(17)是叶片,(18)是金属圆棒。本技术热风发生器的具体实施是热风发生器由燃烧段(1),掺混段(2)和S形弯管(3)三部分组成。其中燃烧段(1)由燃料枪(6)、旋流器(8)、锥顶(9)、燃烧筒体(10)和燃烧段外壳(11)等组成。燃烧段(1)进口处是燃料枪(6),燃料枪(6)的出口处有旋流器(8),锥顶(9)与旋流器(8)相连,燃烧筒体(10)与锥顶(9)组合成锥形圆筒体,燃烧段外壳(11)与燃烧筒体(10)间形成一环形空间,燃烧段外壳(11)前端接有燃烧段进气管(5),其末端有一锥形收缩段,收缩段出口处内表面与燃烧筒体(10)末端外表面环形空间的高度为H1=d5+(0~2mm),在此环形空间中沿燃烧筒体(10)外表面均匀分布焊有数量为n5=8~60只,直径d5=1~15mm,长L5=5~60mm的金属圆棒(18),金属圆棒(18)起固定和冷却燃烧筒体10的作用。燃烧筒体10上有许多沿圆周均匀分布直径为d3=6mm的发散冷却孔和直径为d4=5~50mm的进气补燃孔和掺混孔。燃料枪(6)有三种形式,即燃气枪、燃轻质液体燃料枪,燃重质液体燃料枪,决定燃料枪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是枪头的结构。燃重质液体燃料枪头采用预混式油枪枪头;燃轻质液体燃料枪头采用预混式油枪或采用介质雾化柴油烧嘴。燃气枪头呈圆锥形,锥顶角2β=30°~180°,锥面上沿环向均匀分布有n1=0~10排圆喷孔,每排圆喷孔的数量n2=1~20只,孔的直径d1=0.5~50mm,锥顶中心有一只d2=0~dn的圆喷孔,dn为燃气枪头内径,dn=6~100mm。旋流器(8)的内圈(16)与外圈(15)之间装有叶片(17),叶片17为直叶片,叶片(17)与旋流器(8)轴线的安装角θ=20°~80°。锥顶(9)上有许多沿环向均匀分布的发散冷却小孔,其直径d3=0~6mm,锥顶角为2δ,且与旋流器(8)上叶片(17)安装角θ有如下关系tgδ≤2sinθ。燃烧段(1)出口与由扩散管(14)和掺混段外壳(13)组成的掺混段(2)进口处相连,掺混段外壳(13)前端连有掺混段进气管(12)。扩散管(14)呈喇叭形,其进口直径与燃烧段(1)出口直径相配匹,其出口外径与掺混般外壳(13)内径DN相等,DN=150~1000mm,扩散管(14)的扩散角2γ=30°~120°,扩散管(14)的进口处有许多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扁圆形或圆形孔,扁圆形孔的长轴或圆形孔直径d6=15~200mm,扩散管(14)的末端有许多沿圆周均匀分布,直径为d7=10~40mm的圆孔,孔间节距L7=(1.5~5)d7,此外还有许多沿圆周均匀分布直径为d8=0.5~6mm的发散冷却孔。掺混段(2)的出口与S形弯管(3)相连,S形弯管(3)可以是方形管也可以是圆形管,方形管边长L9=150~1000mm,圆形管直径d9=L9,S形弯管(3)的弯曲半径R9=1~6d9。S形弯管(3)上设有两只对称的边长为20~400mm方形防爆门(4)。图1中虚线表示S形弯管(3)的出口轴线与热风发生器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实线表示二者不在同一平面上。燃烧段(1)实际上是一个性能良好的燃烧器,燃料从燃料枪(6)喷入燃烧筒体(10)内,设计时选择了最佳的喷射角度,使之与助燃空气的配合良好,形成一个校为理想的燃料浓度场,提高了火焰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助燃空气从燃烧段(1)上的进气管(5)进入燃烧段外壳(11)后分为两部分空气,一部分空气经旋流器(8)进入燃烧筒体(10)内,在那里形成一个稳定火焰的回流区,并与燃料充分混合、燃烧,形成火焰,产生高温烟气,第二部分空气从锥顶(9)和燃烧筒体(10)上的孔,以及筒体(10)与外壳(11)间的环形空间流入燃烧筒体(10)内,起助燃和部分掺混降温的作用,同时保护燃烧筒体,使其不致烧坏。高温烟气从燃烧段(1)出口排出,进入掺混段(2)的扩散管(14)内;炉窑排出的废气或冷空气经渗混段进气管(12)送入掺混段外壳(13)内,这些气体在压差作用下,绝大部分经扩散管(14)上的扁圆形孔进入扩散管(14)内与高温烟气掺混,并降温至接近所需温度。少量空气经扩散管(14)上的小孔进入扩散管(14)内,起保护扩散管(14)的作用,并使气体进一步降温到所需要的温度,产生的热风,通过S形弯管(3)送出。当这股气体流热风流经S形弯管时,由于受到强烈的扰动,温度进一步均匀,提高了供气质量。同时S形弯管(3)能吸收热风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膨胀。当因某种原因使热风气体中含有可燃气体成份并爆炸时,设在S形弯管(3)上的防爆门(4)能迅速打开,起减压作用,从而保护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技术的热风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1、火焰稳定性好,即使在发生器的出口处有较高负压的情况下也易于点火,点火后不会产生脱火现象,故较一般中、低温气体燃烧器更安全、更可靠。2、调节比大,调节比可达110。3、调温范围广,燃烧段能在空气过剩系数α=1~14的范围内稳定燃烧。燃烧效率高。4、热风温度可在100℃~燃料理论燃烧温度范围内调节。5、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可利用炉窑的余热,节能效果显著。权利要求1.一种由燃烧段(1),掺混段(2)和S形弯管(3)组成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燃烧段(1)是由燃料枪(6),旋流器(8),锥顶(9),燃烧筒体(10)和燃烧段外壳(11)等组成,燃烧段(1)的进口处是燃料枪(6),燃料枪(6)的出口处装有旋流器(8),锥顶(9)与旋流器(8)相连,燃烧筒体(10)与锥顶(9)组合成锥形园筒体,燃烧段外壳(11)与燃烧筒体(10)间形成一环形空间,燃烧段外壳(11)前端接有燃烧段进气管(5),其末端有一锥形收缩段,燃烧段(1)出口与由扩散管(14)和掺混段外壳(13)组成的掺混段(2)进口相连,掺混段外壳(13)的前端连有掺混段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燃烧段(1),掺混段(2)和S形弯管(3)组成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燃烧段(1)是由燃料枪(6),旋流器(8),锥顶(9),燃烧筒体(10)和燃烧段外壳(11)等组成,燃烧段(1)的进口处是燃料枪(6),燃料枪(6)的出口处装有旋流器(8),锥顶(9)与旋流器(8)相连,燃烧筒体(10)与锥顶(9)组合成锥形园筒体,燃烧段外壳(11)与燃烧筒体(10)间形成一环形空间,燃烧段外壳(11)前端接有燃烧段进气管(5),其末端有一锥形收缩段,燃烧段(1)出口与由扩散管(14)和掺混段外壳(13)组成的掺混段(2)进口相连,掺混段外壳(13)的前端连有掺混段进气管(12),扩散管(14)呈喇叭形,其进口直径与燃烧段(1)出口直径相匹配,其出口外径与掺混段外壳(13)内径DN相等,掺混段(2)的出口与S形弯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绥蕃张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