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68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床,属于铁路道口技术领域。所述道床包括:道床主体、内线主轨、内线护轨、外线轨及两个钢板;所述道床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所述两个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轨道槽内;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内线主轨及内线护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外线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道床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更换简单,易于及时清理,安装简单,易于维护。

A kind of track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床
本技术涉及铁路道口
,特别涉及一种道床。
技术介绍
目前,铁路与公路交叉口采用的多为在枕木基础上铺设铁轨,然后用橡胶块填平,使铁路道口具备通汽车、行人的功能。但是,枕木、橡胶块形式的铁路道口在使用若干年后,在其他车辆的碾压下、排水不畅等外在条件下,枕木腐蚀严重、轨距超标、弧线超高不足、路面平整度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导致使用寿命短,给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行人安全带了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道床,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铁路与公路交叉口采用在枕木基础上铺设铁轨的方式,导致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床包括:道床主体、内线主轨、内线护轨、外线轨及两个钢板;所述道床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所述两个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轨道槽内;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内线主轨及内线护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外线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道床主体的所述两个轨道槽之间形成凸台;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内线护轨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护角;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外线轨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护角。进一步地,所述凸台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轨距拉杆;所述轨距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内线主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线轨固定连接;所述轨距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钢板错开。进一步地,所述钢板与所述轨道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开设有排水槽。>进一步地,所述内线主轨、内线护轨及外线轨的形状为I型。进一步地,所述内线主轨的高度与所述内线护轨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外线轨的高度≥所述内线主轨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道床还包括:连接杆及掌铁;所述掌铁设置在所述内线主轨与所述内线护轨之间;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内线主轨及掌铁与所述内线护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道床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锚固螺栓、第二锚固螺栓、第三锚固螺栓及第四锚固螺栓;所述第一锚固螺栓穿过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与所述道床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固螺栓的顶部与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条,所述第一弹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凸起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弹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内线主轨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锚固螺栓穿过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与所述道床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固螺栓的顶部与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条,所述第二弹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侧凸起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二弹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内线护轨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三锚固螺栓穿过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与所述道床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锚固螺栓的顶部与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条,所述第三弹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凸起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三弹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线轨底部的一侧接触;所述第四锚固螺栓穿过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与所述道床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锚固螺栓的顶部与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条,所述第四弹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侧凸起的顶部接触,所述第四弹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线轨底部的另一侧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条、第二弹条、第三弹条及第四弹条的形状均为C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条、第二弹条、第三弹条及第四弹条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道床主体。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道床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两个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轨道槽内,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内线主轨及内线护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外线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所以,火车的车轮可以在内线主轨及外线轨上行驶,通过两个钢板保证了支撑强度,内线护轨防止火车在弧线轨上运行时脱轨的功能,同时,两个钢板强度高、耐腐蚀,不再使用枕木,使用寿命长,更换简单,易于及时清理,安装简单,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道床的凸台开设的通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床包括:道床主体1、内线主轨2、内线护轨3、外线轨4及两个钢板5。道床主体1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6,两个钢板5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轨道槽6内。两个钢板5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内线主轨2及内线护轨3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两个钢板5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外线轨4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道床主体1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6,两个钢板5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轨道槽6内,两个钢板5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内线主轨2及内线护轨3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两个钢板5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外线轨4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所以,火车的车轮可以在内线主轨2及外线轨4上行驶,通过两个钢板5保证了支撑强度,内线护轨3具有防止火车在弧线轨上运行时脱轨的功能,同时,两个钢板5强度高、耐腐蚀,不再使用枕木,使用寿命长,更换简单,易于及时清理,安装简单,易于维护。参见图2,具体地,道床主体1的两个轨道槽6之间形成凸台7。凸台7朝向内线护轨2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护角8;凸台7朝向外线轨4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护角9。第一护角8及第二护角9的设计起到了保护整体道床的作用,对提高公路运输安全和提高整体道床寿命提到了重要作用。凸台7内开设有通孔10,通孔内设置有轨距拉杆;轨距拉杆的一端与内线主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线轨固定连接;轨距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板5错开。通过操作轨距拉杆,使内线护轨2与外线轨4在两个钢板上滑动,进而调整内线护轨2与外线轨4之间的间距,满足火车行驶需求。其中,轨距拉杆绝缘。具体地,钢板5与轨道槽6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开设有排水槽11,保证整体道床排水畅通,避免水聚集导致钢板5、内线主轨2、内线护轨3及外线轨4腐蚀。具体地,内线主轨2、内线护轨3及外线轨4的形状为I型。内线主轨2的高度与内线护轨3的高度保持一致;外线轨4的高度≥内线主轨2的高度。当要设置直线轨时,外线轨4的高度等于内线主轨2的高度,当要设置弧形轨时,外线轨4的高度大于内线主轨2的高度。具体地,道床还包括:连接杆12及掌铁13。掌铁13设置在内线主轨2与内线护轨3之间,用于保证内线主轨2与内线护轨3的强度。连接杆12依次穿过内线主轨2及掌铁13与内线护轨4连接,使内线主轨2、掌铁13与内线护轨4连接为一个整体。具体地,道床还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锚固螺栓14、第二锚固螺栓15、第三锚固螺栓16及第四锚固螺栓17。第一锚固螺栓14穿过两个钢板5中的一个钢板与道床主体1固定连接,第一锚固螺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床主体、内线主轨、内线护轨、外线轨及两个钢板;/n所述道床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所述两个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轨道槽内;/n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内线主轨及内线护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n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外线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床主体、内线主轨、内线护轨、外线轨及两个钢板;
所述道床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槽,所述两个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轨道槽内;
所述两个钢板中的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内线主轨及内线护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
所述两个钢板中的另一个钢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外线轨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道床主体的所述两个轨道槽之间形成凸台;
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内线护轨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护角;
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外线轨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护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轨距拉杆;
所述轨距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内线主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线轨固定连接;
所述轨距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钢板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板与所述轨道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开设有排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线主轨、内线护轨及外线轨的形状为I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线主轨的高度与所述内线护轨的高度保持一致;
所述外线轨的高度≥所述内线主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还包括:连接杆及掌铁;
所述掌铁设置在所述内线主轨与所述内线护轨之间;
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内线主轨及掌铁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永生李景超于洪喜杨毅高伟乔振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