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3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其主要包括一面料、一底料、一拉带组、一中层料及一围片,拉带组连接面料及底料,围料是围绕并连接面料边缘、中层料及底料边缘;其中该中层料主要是由前、后、左、右四个拉片组成,其分别将底料的四边与围片中部连接在一起。中层料是由四个拉片可采用一些边角料,相对在先技术的中层料是采用整块的片材材料节省了很多,有效利用了边角余料,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空气床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
技术介绍
由于充气床易使用、重量轻容易移动,及收藏携带方便的特性,使得其作为临时性或是非固定式的床体使用时是相当适宜的选择。而充气后床体厚度较小的充气床一般均是户外使用较多,若要增进充气床的舒适性以媲美家庭使用的床铺时,充气床充气后的厚度则必须如一般床铺的高度,且结构亦必须较这稳固,因此产生一种为了增进舒适性及支撑稳固而制作的充气床。如图1、2、3所示,为公开号为CN1459265A的“具有定位设计的充气床”,其包含有一面料1’、一底料2’、一拉带组3’、一中层料4’及一围料5’。面料1’形成有床表面11’及内侧面12’。底料2’与面料1’大小相近,其也形成有底面21’及内里面22’。拉带组3’为多个呈并列状的纵向拉带31’,拉带3’的上下侧缘连接在面料1’的内侧面12’与底料2’的内里面22’。中层料4’为一配合底料2’形状大小的环形塑胶片,其中央中空处形成内侧边缘41’,而最外侧形成外侧边缘42’,内侧边缘41’熔接在底料2’的内里面22’上接近外侧的地方。围料5’是一长条形的塑胶片材形状,用以围绕在外侧处,其上下方的侧缘分别与面料1’的外侧边缘及底料2’的外侧边缘互相熔接,而中层料4’的外侧缘42’也连接在围料5’上并位于面料1’与底料2’的中间。如图2、3所示,整体材料熔接完成后,面料1’、底料2’及围料5’可共同界定一充气空间,当充入气体后,因中层料4’的区隔作用,使将充气床的高度提高,同时当使用者位于面料1’的床表面11’上面有一向下施加的重力时,底料2’与支承面6’之间形成一大型吸盘的作用,使充气床更为稳固定位在支承面6’上而不容易移动。相反地,当使用者不使用时,充气床即不再受重力压迫时,吸盘作用消失,此时充气床可形成较为容易移动的状态。但是上述结构的充气床仍存有下述的缺陷1、浪费材料中料层是采用配合底料形状的片体,其中部是挖空以形成内侧边缘,因此该中料层必须是采用整体的片材,而中部被挖除的部份无形中是形成了材料的浪费。2、舒适度欠佳如拉带组是采用纵向的拉带,则拉带对面料的支撑强度高,但是硬度高,躺着不够舒服;如拉带组采用环形拉带,躺着虽然柔软,但其支撑强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材料的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更加舒适的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其主要包括一面料、一底料、一拉带组、一中层料及一围片,拉带组连接面料及底料,围料是围绕并连接面料边缘、中层料及底料边缘;其中该中层料主要是由前、后、左、右四个拉片组成,其分别将底料的四边与围片中部连接在一起。该中层料的前、后拉片大小相同,左、右拉片的大小相同。左、右拉片的长度接近底料的长度,而前、后拉片的长度接近底料的宽度。所述的拉带组由包括至少一组由一个“O”型拉带配合左右两个“I”型拉带构成。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相对在先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材料本技术中的中层料是由四个拉片组成,因此采用一些边角料即可将底料与围料连接在一起,相对在先技术的中层料是采用整块的片材材料节省了很多,有效利用了边角余料,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2、强度高、使用更舒适本技术的拉带组是采用至少一组由一个“O”型拉带配合左右两个“I”型拉带,“O”形拉带与面料及底料是点接触熔接,其具备一定的柔软度,而“I”型拉带与面料及底料是线接触熔接,其又具备了纵向拉带的支撑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在先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在先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3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衡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组合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的充气床其亦包含有一面料1、一底料2、一拉带组3、一中层料4及一围料5。面料1为一所需床面大小面积的塑胶片材,其同样形成有一面向上方的床表面11及一与床表面11相反而面向下方的内侧面12。底料2亦为一塑胶片材,其配合面料1的形状但是面积大约与面料1相同,底料2也形成有一面向下方的底面21及一与底面21相反而面向上方的内里面22。围料5是呈一长条形的塑胶片材形状,其围绕后形成一床体的外框支架。本技术的关键在于中层料4是由四个小形的片材组成的一组拉片组,该四个片材分别是为一组大小相同的左内拉片41、右内拉片42及一组大小相同的前内拉片43、后内拉片44;此四个拉片可采用一些塑胶片材的边角余料,左、右拉片41、42的长度接近底料2的长度,而前、后拉片43、44的长度接近底料2的宽度。拉带组3包括有一组及一组以上的呈纵向排列的拉带分组,每一组的拉带是由一个“O”型拉带31配合左右对称的两个“I”型拉带32构成,各拉带的长度与面料1及底料2的长度接近。配合图5、6所示,拉带组3是分别熔接在面料1的内侧面11及底料2的内里面22上,使面料1与底料2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而中层料4的左、右、前、后拉片41、42、43、44的一边分别熔接在底料2的内里面22接近外侧的地方,而另一边分别熔接在围料5上并位于面料1及底料2的中间;最后面料1及底料2的外边缘依次熔接在围料5的上下方的侧缘处,一具有充气空间的充气床即形成。整体材料熔接完成后,面料1、底料2及围料5可共同界定一充所空间A,当充入气体后,由于中层料4的各拉片的牵引作用,可使底料2相对支撑面6形成一腔室B,此腔室B的形成,使得整体充气床的高度提高,当使用者位于面料1的床表面11上时,其会向下对床施加的重力,充气空间A会有向下变形的作用,使得位于充气空间A下方的腔室B中的空气被挤压出腔室B之外,而腔室B可更为紧压在支承面6上,其效果可使整体充床如同一大型吸盘的作用,使充气床更为稳固定位在支承面上而不容易移动。相反地,当使用者不使用时,充气床即不再受重力压迫,充气空间A可回复原状,外侧的空气又可进入腔室B中,即底料2相对支撑面6的空间内,此时充气床可形成较为容易移动的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仅可以具备在先技术中提升床体高度、支撑稳固的功能,而且中层料4的四个拉片采用的边角余料相对在先技术中层料4’采用的整体片材形成的拉片更为节省材料;同时再请配合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拉带组3是采用“O”型拉带31配合左右对称的两个“I”型拉带32支撑床面11,“O”型拉带31与床面11是形成点或面311的熔接,其可使床面11具有一定的柔软度,“I”型拉带32与床面11是形成的线性321熔接,又具备了纵向拉带的支撑强度,使用者躺着时会感觉床面更加舒适。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其主要包括一面料、一底料、一拉带组、一中层料及一围片,拉带组连接面料及底料,围料是围绕并连接面料边缘、中层料及底料边缘;其特征在于该中层料主要是由前、后、左、右四个拉片组成,其分别将底料的四边与围片中部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中层料的前、后拉片大小相同,左、右拉片的大小相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左、右拉片的长度接近底料的长度,而前、后拉片的长度接近底料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吸地功能的充气床,其主要包括一面料、一底料、一拉带组、一中层料及一围片,拉带组连接面料及底料,围料是围绕并连接面料边缘、中层料及底料边缘;其特征在于:该中层料主要是由前、后、左、右四个拉片组成,其分别将底料的四边与围片中部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乡许耀元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塑胶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