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涛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418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包括:设有气嘴的气垫床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用作船头的气垫床头;所述气垫床体的背面至少设有一个可用作船舱的内凹腔;所述气垫床体的一端与气垫床头之间设有可将两者连为一体的活动连接件。这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产品轻而有弹性,可有效缓冲重物撞击。具有多种用途:平时可用卧具;遇有地震时可轻易侧翻,使用者可藏于气垫床体的内凹腔体内,以防地震可能造成的不测;若遇水灾,可变形为具有船头的充气船用于救生。非使用状态时,可将产品折叠成体积最小化,便于储藏或随身携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充气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技术背景现有的充气床多为单体结构,即只是一个气垫,无靠垫,通常只供人们平卧使用, 无法给人们提供斜靠卧姿状态下舒适的靠背。且这种充气床功能单一,除作为人们的卧具 之外,不能用作其它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既可改善 充气床使用舒适性,又能增加其功能的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这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包括设有气嘴的气垫床体。这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的特点是还包括一可用作船头的气垫床头;所述气垫床体的背面至少设有一个可用作船舱的内凹腔;所述气垫床体的一端与气垫床头之间设有可将两者连为一体的活动连接件。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所述气垫床体内凹腔的腔底面设有若干与气垫床体床面相通的通道;该通道既可 用作床垫的透气孔,又可用作船舱的排水孔。所述气垫床体内凹腔的腔底面设有可增加气垫床体强度和稳定性的硬质底板。所述硬质底板上布有通孔。所述气垫床头为可形成前气垫和后气垫的三层结构气囊,三层结构气囊的前、后 气垫相为独立,分别设有气嘴,充气后的前气垫和后气垫之总厚度与气垫床体的厚度相等。所述前气垫正面至少设有一个小内凹腔,小内凹腔内设有可嵌入其内的储物袋, 储物袋与前气垫的小内凹腔间通过连接拉链相连,所述用于气垫床体与气垫床头之间连接 的活动连接件是拉链。所述气垫床体和气垫床头均包裹有柔性加固网。所述气垫床体四角设有供蚊帐安装的帐杆插置孔。所述气垫床头设有救生缆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产品轻而有弹性,可有 效缓冲重物撞击。具有多种用途平时可用卧具;遇有地震时可轻易侧翻,使用者可藏于气 垫床体的内凹腔体内,以防地震可能造成的不测;若遇水灾,可变形为具有船头的充气船用 于救生。非使用状态时,可将产品折叠成体积最小化,便于储藏或随身携带。本技术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3出ο附图说明图1是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从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包括设有气嘴 11的气垫床体1和设有气嘴(图中未示)的气垫床头2。所述气垫床体1的背面设有一个可用作船舱的内凹腔12,内凹腔12的腔底面设有 若干与气垫床体床面13相通的通道14,内凹腔12的腔底设有带通孔31的硬质底板3,气 垫床体1的一端设有可与气垫床头2连接的拉链4A,气垫床体1四角设有供蚊帐安装的帐 杆插置孔15,气垫床体1外包裹有尼龙加固网(图中未示)。所述气垫床头2为可形成前气垫22和后气垫23的三层结构气囊,三层结构气囊 的前、后气垫23、22相为独立,分别设有气嘴(图中未示),充气后的前气垫22和后气垫23 之总厚度与气垫床体1的厚度相等。前气垫22正面设有小内凹腔24,小内凹腔24内设有 可嵌入其内的储物袋5,储物袋5与前气垫22的小内凹腔24间通过连接拉链6A和6B相 连,气垫床头2底部设有可与气垫床体1配合连接的拉链4B。气垫床头2包裹有尼龙加固 网(图中未示)。气垫床头2设有救生缆绳7。这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使用方法是用作充气床时,可通过气嘴分别对气垫床头2的前气垫22和气垫床体1充气,而 未充气的后气垫23则贴合在前气垫22背侧,形成一厚度适中的气垫床头2,然后将气垫床 头2置于对床面13朝上的气垫床体1 一端,并通过拉链4A与4B的配合将两者连接为一体, 即成为一张既坚挺饱满、结构稳固,又具弹性的充气床。由于气垫床体1内凹腔12的腔底 面设有若干与气垫床体床面13相通的通道14,该通道14可形成气垫床体1的透气孔,克服 了现有气垫床产品不透气使用不舒适的缺陷。遇有地震时,轻易地将气垫床体1侧翻,便可藏于气垫床体1的内凹腔12体内,以 防地震中房屋倒塌可能造成的伤害。若遇水灾用作防震救生时,通过气嘴分别对气垫床头2的前气垫22、后气垫23和 气垫床体1充满气体后,此时平置的气垫床头2与气垫床体1等厚,将气垫床头2对接于内 凹腔12朝上的气垫床体1 一端,并通过拉链4A与4B的配合将两者连接为一体,即成为一 坚挺饱满、结构稳固的救生船,内凹腔12朝上的气垫床体1即成为可载人船舱,设置在内凹 腔12底部的硬质底板3则有利于人在船舱内站立的稳定性;设置在气垫床体1内凹腔12 底面的通道14,则便于舱内积水的排出,有利于变形为船体的气垫床体1在大浪中安全使 用。若用作船体的气垫床体1或用作船头的气垫床头2遇到意外破损时,可利用连接的拉 链4A、4B将气垫床体1与气垫床头2快速分离,此时使用者可弃用已损坏的气垫床体1与 气垫床头2,选择其中完好的气垫床体1或气垫床头2作为救生浮体。设置在气垫床头2上 的缆绳7可用于牵拉救生。设置在小内凹腔24内的储物袋5则可用于小件贵重物品的存 放。由于储物袋5与气垫床头2已连为一体,而气垫床头2的漂浮可确保藏有贵重物品的储物袋5完好无损。权利要求一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包括设有气嘴的气垫床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用作船头的气垫床头;所述气垫床体的背面至少设有一个可用作船舱的内凹腔;所述气垫床体的一端与气垫床头之间设有可将两者连为一体的活动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垫床体内凹腔的腔底面设有若干与气垫床体床面相通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床体内凹腔的腔底面设有可增加气垫床体强度和稳定性的硬质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底板上布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床头为可形成前气垫和后气垫的三层结构气囊,三层结构气囊的前、后气垫 相为独立,分别设有气嘴,充气后的前气垫和后气垫之总厚度与气垫床体的厚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垫正面至少设有一个小内凹腔,小内凹腔内设有可嵌入其内的储物袋,储物 袋与前气垫的小内凹腔间通过连接拉链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气垫床体与气垫床头之间连接的活动连接件是拉链。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垫床体和气垫床头均包裹有柔性加固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垫床体四角设有供蚊帐安装的帐杆插置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垫床头设有救生缆绳。专利摘要一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包括设有气嘴的气垫床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用作船头的气垫床头;所述气垫床体的背面至少设有一个可用作船舱的内凹腔;所述气垫床体的一端与气垫床头之间设有可将两者连为一体的活动连接件。这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产品轻而有弹性,可有效缓冲重物撞击。具有多种用途平时可用卧具;遇有地震时可轻易侧翻,使用者可藏于气垫床体的内凹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形为救生船的充气床,包括:设有气嘴的气垫床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可用作船头的气垫床头;  所述气垫床体的背面至少设有一个可用作船舱的内凹腔;  所述气垫床体的一端与气垫床头之间设有可将两者连为一体的活动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笑明靳涛林凯金
申请(专利权)人:靳涛靳笑明林凯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