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722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其技术要点包括电气柜,所述电气柜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内安装有多层供电路元件安装的内板,所述柜体的外侧底部设有抽风组件,所述柜体的外侧设有一端连通抽风组件且竖直向上的集风管,所述内板底部设有用于吸取柜体内部空气的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的吸气方向朝向下方的内板,所述内板底部靠近集风管的一侧设有连通吸气组件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上设有穿出柜体侧壁且连通集风管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电气柜内部除尘散热的优点。

Electric energy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204090407U的中国专利公开散热电气柜,其技术要点包括柜体,内板设置有镂空部,内板对应柜门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通风的开孔,开孔对应安装轨设置,内板背向柜门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管,进风管的开口处设置有鼓风机,进风管和开孔均与镂空部连通设置。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散热电气柜,其在进风管开口处设置风扇提供风源,使风进入镂空部,镂空部的内产生压强,镂空部的空气会随着分布在内板上的各个开孔对应吹到安装在内板上的各个电路元件上,以此来对电气柜内部进行散热;但是,其电扇提供风源向内板上的电路元件进行吹风散热的同时,空气带着灰尘一起进入电气柜内,电气柜内容易积累灰尘,灰尘会使电路元件加速老化,降低电路元件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其具有对电气柜内部除尘散热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包括电气柜,所述电气柜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内安装有多层供电路元件安装的内板,所述柜体的外侧底部设有抽风组件,所述柜体的外侧设有一端连通抽风组件且竖直向上的集风管,所述内板底部设有用于吸取柜体内部空气的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的吸气方向朝向下方的内板,所述内板底部靠近集风管的一侧设有连通吸气组件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上设有穿出柜体侧壁且连通集风管的连接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抽气组件,集风管、连接管、汇流管以及吸气组件,所有的管内空气被抽离,空气压强降低,压强差会使吸气组件对柜体内部进行吸气,吸气组件朝向下方的内板,内板上安装的电路元件是灰尘较多的地方,吸气组件朝向下方的内板进行吸气,可将灰尘和热量吸入吸气组件内,吸入的空气流向汇流管,汇流管再从连接管流向集风管,所有吸出来的空气全部都流向集中管,经过抽风组件将集风管内的空气进行抽离,从而达到对电气柜内部进行除尘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气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转动安装在外管内壁上,所述外管朝向下方内板开设有开口,所述内管两端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开口的若干开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组件设置成多根吸气管,可以均匀分布在内板底部,吸气管的内管上的开孔从开口处朝向下方进行吸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孔包括等距孔组、孔距渐大组和孔距渐小组,三组所述开孔圆周等间距分布在内管侧壁上,转动所述内管有且只有一组开孔连通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组开孔之间圆周等间距分布,所以当一组开孔连通开口时,转动内管120度可将另一组开孔转至开口处,开口处只能有一组开孔进行吸气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等距孔组的孔径和孔间距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组件吸气过程中,孔径相等和孔间距相等可以使得吸气管对电器柜的内部各个位置可以均匀的吸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孔距渐大组的孔径相等,所述孔距渐大组靠近汇流管的一端朝向远离汇流管一端的孔间距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组件吸气过程中,靠近汇流管的开孔之间比远离汇流管的开孔之间要密集一些,所以吸气管对靠近汇流管的区域吸气会更强一些,适用于内板上安装的电路元件靠近汇流管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孔距渐小组的孔径相等,所述孔距渐小组靠近汇流管的一端朝向远离汇流管一端的孔间距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组件吸气过程中,靠近汇流管的开孔之间比远离汇流管的开孔之间要稀疏一些,所以吸气管对远离汇流管的区域吸气会更强一些,适用于内板上安装的电路元件远离汇流管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板底面上固定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用于固定夹持吸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块将吸气管固定在内板底面,便于吸气管对电气柜内部进行吸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根所述吸气管通过至少两个夹持块来固定,所述夹持块设为大于半圆的弧形,所述吸气管的管壁固定贴合在夹持块的弧形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夹持块的数量,可以提高吸气管的稳定性,大于半圆的弧形夹持块可以保证将吸气管固定夹持,不会掉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吸气组件,用于对整个电气柜内部进行吸气,对电气柜内部进行除尘散热处理;(2)通过在内管上设置不同的开孔组,可根据电气柜内板上的电路元件的安装位置来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凸显吸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气柜;2、柜体;3、柜门;4、内板;5、抽风组件;6、集风管;7、吸气组件;8、汇流管;9、连接管;10、吸气管;11、外管;12、内管;13、开口;14、开孔;15、等距孔组;16、孔距渐大组;17、孔距渐小组;18、夹持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水平于地面安置的电气柜1。电气柜1包括内部安装有多层内板4的柜体2、铰接于柜体2上的柜门3、安装在柜体2外侧底部的抽风组件5、连通抽风组件5且竖直向上的集风管6、安装在内板4底部且吸气方向朝向下方内板4的吸气组件7、位于内板4底部一侧并且连通吸气组件7的汇流管8、穿出柜体2侧壁且将汇流管8和集风管6连通的连接管9。如图1所示,内板4水平安装在柜体2内,内板4顶面上安装电路元件,电路元件要避免过热和灰尘,所以需要对电气柜1内部进行除尘和散热,抽风组件5作为驱动力,为内板4底下的吸气组件7提供吸力,将柜体2内的灰尘和热气吸出;在整个吸气的过程中,抽风组件5连通集风管6,集风管6连通连接管9,连接管9连通汇流管8,汇流管8连通吸气组件7,所以全部的管都是连通的状态,通过抽风组件5对管内的空气进行抽离,利用压强差对柜体2内部的空气进行吸取,从而对电气柜1内部进行除尘散热处理。如图1所示,集风管6设置有1根,竖直安装在柜体2一侧,所有吸取的气体最后都集中在集风管6进行处理;集风管6通过多根连接管9从柜体2侧壁穿进柜体2内部,并且直接连通汇流管8,汇流管8对应吸气组件7,一组吸气组件7配有一根连通的汇流管8,吸气组件7吸气后,最先流入的就是汇流管8,汇流管8在通过连接管9流入集风管6。如图1和图2所示,吸气组件7作为直接吸取柜体2内部空气的组件,每块内板4的底部和柜体2内的顶部都设置有一组吸气组件7,每组吸气组件7包括4根吸气管10,4根吸气管10均匀的分布在内板4的底面;内板4的底面设有用于固定夹持吸气管10的夹持块18,夹持块18通过胶粘或者螺纹固定在内板4的底面,每根吸气管10通过两个夹持块18来固定,所述夹持块18设为大于半圆的弧形,夹持块18的弧形设置为弹性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包括电气柜(1),所述电气柜(1)包括柜体(2)和柜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2)内安装有多层供电路元件安装的内板(4),所述柜体(2)的外侧底部设有抽风组件(5),所述柜体(2)的外侧设有一端连通抽风组件(5)且竖直向上的集风管(6),所述内板(4)底部设有用于吸取柜体(2)内部空气的吸气组件(7),所述吸气组件(7)的吸气方向朝向下方的内板(4),所述内板(4)底部靠近集风管(6)的一侧设有连通吸气组件(7)的汇流管(8),所述汇流管(8)上设有穿出柜体(2)侧壁且连通集风管(6)的连接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包括电气柜(1),所述电气柜(1)包括柜体(2)和柜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2)内安装有多层供电路元件安装的内板(4),所述柜体(2)的外侧底部设有抽风组件(5),所述柜体(2)的外侧设有一端连通抽风组件(5)且竖直向上的集风管(6),所述内板(4)底部设有用于吸取柜体(2)内部空气的吸气组件(7),所述吸气组件(7)的吸气方向朝向下方的内板(4),所述内板(4)底部靠近集风管(6)的一侧设有连通吸气组件(7)的汇流管(8),所述汇流管(8)上设有穿出柜体(2)侧壁且连通集风管(6)的连接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组件(7)包括至少两根吸气管(10),所述吸气管(10)包括外管(11)和内管(12),所述内管(12)转动安装在外管(11)内壁上,所述外管(11)朝向下方内板(4)开设有开口(13),所述内管(12)两端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开口(13)的若干开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电能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4)包括等距孔组(15)、孔距渐大组(16)和孔距渐小组(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运生陈曲波林兴任
申请(专利权)人:丰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