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童车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包括推杆及其底端铰接的前脚管,前脚管的底端外侧连接有防摔板,防摔板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防摔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双向扭簧,防摔板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环台,防摔板的顶端内侧且位于圆环台的正下方设有开口环,固定板的底面两端设有圆柱环,固定板的顶面两端均设有支杆,支杆的顶端侧面开设有方孔,固定板的内侧对称设有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推车前倾时,防摔板会先接触地面,在其背面双向扭簧的扭力作用下,缓解了推车的冲力,使防摔板与前脚管达到三角平衡状态,从而稳定的支撑着推车整体,避免了婴儿与地面接触,保护了婴儿安全。
A kind of stroller that can prevent falling inju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
本技术涉及童车防护
,具体为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
技术介绍
婴儿推车是童车的一种,其能够载着婴儿行驶。其广泛受到妈妈们的欢迎,可带着孩子外出散步。婴儿推车均设有扶手管,用于放置婴儿脱离座位。其后脚管之间也均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锁定推车保持展开状态,其座位布套上有五点式安全带,佩戴着婴儿前胸处,避免婴儿乱动而脱离座位。需要推车在安全方面做得已经很到位了,只是有时在室外推行时,家长忙于其他事情时容易忽略路面的坡度,导致推车在没有被刹车时而顺坡滚下,只是推车前翻,容易使婴儿面部摔伤。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婴儿推车易在坡面滚下而前翻摔伤婴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包括推杆及其底端铰接的前脚管,所述前脚管的底端外侧连接有防摔板,所述防摔板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防摔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双向扭簧,所述防摔板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环台,所述防摔板的顶端内侧且位于所述圆环台的正下方设有开口环,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两端设有圆柱环,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两端均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对称设有圆环,所述支杆的顶端内侧连接有卡套,所述卡套与所述前脚管卡接配合,所述卡套的一侧开口且另一侧设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与所述方孔卡接配合,所述双向扭簧的两端设有外伸头,所述双向扭簧的中间处设有内伸头,所述外伸头与所述圆环插接配合,所述内伸头与所述开口环卡接配合。优选的,所述圆环台、所述圆柱环和所述双向扭簧通过铁制销钉铰接。优选的,所述开口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防摔板的下方侧面呈45°。优选的,所述方形块的一端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卡套的内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开设有铆钉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铆钉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铆钉孔与所述前脚管开设的圆孔铆接。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底端铆接有扶手管,所述推杆的中间处铆接有后脚管,所述前脚管和所述后脚管之间铆接有座管,所述前脚管和所述后脚管的底端均安装有橡胶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可防止摔伤的童车,在前脚管的底部即橡胶轮的前方设置了防摔板,即使推车不慎从坡面滚下前倾时,防摔板会先接触地面,在其背面双向扭簧的扭力作用下,缓解了推车的冲力,同时防摔板受压力向前翻转打开,使得防摔板与前脚管的夹角变大,并在双向扭簧的扭力下平衡,从而稳定的支撑着推车整体,配合车上五点式安全带和扶手管的牵拉和支挡,避免了婴儿与地面接触,保护了婴儿安全。2、该可防止摔伤的童车,通过在前脚管底部两外侧铆接了卡套,使得防摔板整体的方孔卡接在卡套外侧面的方形块中,便于防摔板的拆装,在室内可去除防摔板,待到外面装上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摔板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摔板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摔板全剖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板一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卡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杆;10、扶手管;2、前脚管;3、防摔板;300、圆环台;301、开口环;31、固定板;310、圆柱环;311、支杆;312、方孔;313、圆环;32、双向扭簧;320、外伸头;321、内伸头;33、卡套;330、方形块;331、通孔;332、铆钉孔;4、后脚管;5、座管;50、靠背管;6、橡胶轮;7、锁定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中心线”、“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深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为了避免婴儿推车在坡面滚下后前倾使婴儿摔伤,本专利技术人设置了防摔板3,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包括推杆1及其底端铰接的前脚管2,前脚管2的底端外侧连接有防摔板3,防摔板3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31,防摔板3和固定板31之间设置有双向扭簧32,防摔板3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环台300,防摔板3的顶端内侧且位于圆环台300的正下方设有开口环301,固定板31的底面两端设有圆柱环310,固定板31的顶面两端均设有支杆311,支杆311的顶端侧面开设有方孔312,固定板31的内侧对称设有圆环313,支杆311的顶端内侧连接有卡套33,卡套33与前脚管2卡接配合,卡套33的一侧开口且另一侧设有方形块330,方形块330与方孔312卡接配合,双向扭簧32的两端设有外伸头320,双向扭簧32的中间处设有内伸头321,外伸头320与圆环313插接配合,内伸头321与开口环301卡接配合。本实施例中,防摔板3、固定板31和卡套均采用ABS材质制成一体成型结构,其坚韧性好且强度刚硬,使其经久耐用。其双向扭簧32采用弹簧钢一体成型,其扭力需做测试,能够支撑至少二十斤的重量,利于支撑着婴儿。进一步的,圆环台300、圆柱环310和双向扭簧32通过铁制销钉铰接,使得三者铰接稳固。再通过外伸头320与圆环313插接配合,内伸头321与开口环301卡接配合,使得双向扭簧32与防摔板3和固定板31连接成整体,在防摔板3受地面反作用力时,在双向扭簧32的扭力作用下,会使防摔板3翻转一定角度后达到平衡状态,稳定的支撑着整个车子。具体的,开口环301的开口方向与防摔板3的下方侧面呈45°,由于防摔板3受压后向上翻转,便会牵拉着内伸头321置于开口环301的顶部,从而避免从开口环301的开口滑脱。进一步的,方形块330的一端中心处开设有通孔331,卡套33的内侧且位于通孔331的一侧开设有铆钉孔332,通孔331与铆钉孔332相连通,通孔331内径大于铆钉孔332内径,通孔331的用处是便于铆钉的头部进入。具体的,铆钉孔332与前脚管2开设的圆孔铆接,使得卡套33稳固在前脚管2上,同时卡套33呈环状结构且开口的范围为其周长的四分之一,利于稳定包裹着前脚管2,避免防摔板3受压翻转时,带动卡套33转动。除此之外,推杆1的底端铆接有扶手管10,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包括推杆(1)及其底端铰接的前脚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管(2)的底端外侧连接有防摔板(3),所述防摔板(3)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31),所述防摔板(3)和所述固定板(31)之间设置有双向扭簧(32),所述防摔板(3)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环台(300),所述防摔板(3)的顶端内侧且位于所述圆环台(300)的正下方设有开口环(301),所述固定板(31)的底面两端设有圆柱环(310),所述固定板(31)的顶面两端均设有支杆(311),所述支杆(311)的顶端侧面开设有方孔(312),所述固定板(31)的内侧对称设有圆环(313),所述支杆(311)的顶端内侧连接有卡套(33),所述卡套(33)与所述前脚管(2)卡接配合,所述卡套(33)的一侧开口且另一侧设有方形块(330),所述方形块(330)与所述方孔(312)卡接配合,所述双向扭簧(32)的两端设有外伸头(320),所述双向扭簧(32)的中间处设有内伸头(321),所述外伸头(320)与所述圆环(313)插接配合,所述内伸头(321)与所述开口环(301)卡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摔伤的童车,包括推杆(1)及其底端铰接的前脚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管(2)的底端外侧连接有防摔板(3),所述防摔板(3)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31),所述防摔板(3)和所述固定板(31)之间设置有双向扭簧(32),所述防摔板(3)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环台(300),所述防摔板(3)的顶端内侧且位于所述圆环台(300)的正下方设有开口环(301),所述固定板(31)的底面两端设有圆柱环(310),所述固定板(31)的顶面两端均设有支杆(311),所述支杆(311)的顶端侧面开设有方孔(312),所述固定板(31)的内侧对称设有圆环(313),所述支杆(311)的顶端内侧连接有卡套(33),所述卡套(33)与所述前脚管(2)卡接配合,所述卡套(33)的一侧开口且另一侧设有方形块(330),所述方形块(330)与所述方孔(312)卡接配合,所述双向扭簧(32)的两端设有外伸头(320),所述双向扭簧(32)的中间处设有内伸头(321),所述外伸头(320)与所述圆环(313)插接配合,所述内伸头(321)与所述开口环(301)卡接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秋学,胡少磊,胡少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欧瑞斯特日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