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124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型童车,包括童车支架和挡布,所述童车支架的下方左侧末端通过减震器与前轮活动相连,所述童车支架的右侧上方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侧内部安装有压紧结构。通过把手、摩擦块、后轮、滑块、竖梁、球体和弹簧之间的配合,而需要停止推动时,使用者可松开把手即可,同时球体不再受到向下的推力,弹簧即可拉动滑块向内移动,实现摩擦块与后轮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即可自动实现童车的刹车处理,本案只需要松开用于推动的把手即可自动恢复限位能力,避免了传统的童车需要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导致多增加一步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童车


[0001]本技术涉及童车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童车。

技术介绍

[0002]童车,即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婴儿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
[0003]然而,传统的童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手动握住把手以推动整体的童车进行移动,此过程中若需要进行童车的位置限制,只能通过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此过程需要使用者再进行一步单独操作才能实现限位,这便导致增加一步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童车存在增加一步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童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改进型童车,包括童车支架和挡布,所述童车支架的下方左侧末端通过减震器与前轮活动相连,所述童车支架的下方右侧末端转动相连有后轮,所述童车支架的右侧上方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侧内部安装有压紧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压紧结构包括竖杆和弹簧,所述竖杆滑动相连在把手的左侧内部,所述竖杆的上端固接有球体,所述竖杆的下方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侧末端均通过销轴分别与竖杆和滑块转动相连,所述滑块分别滑动相连在横梁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横梁的左侧末端与童车支架固定相连,所述弹簧的两侧固接在滑块的内端,所述滑块的下端通过竖梁与摩擦块固定相连,所述摩擦块的内侧与后轮的内部转轴紧密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童车支架的中心左侧内壁固接有挡布。
[0009]优选的,所述童车支架的上端外壁安装有遮阳布。
[0010]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童车,有益效果在于:
[0011]通过把手、摩擦块、后轮、滑块、竖梁、球体和弹簧之间的配合,使用者需要手握中把手并向下按压球体,使球体可带动竖杆向下移动,进而竖杆即可通过滑块和竖梁带动摩擦块向外移动,解除摩擦块与后轮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实现童车的推动,而需要停止推动时,使用者可松开把手即可,同时球体不再受到向下的推力,弹簧即可拉动滑块向内移动,实现摩擦块与后轮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即可自动实现童车的刹车处理,本案只需要松开用于推动的把手即可自动恢复限位能力,避免了传统的童车需要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导致多增加一步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童车支架,2、后轮,3、前轮,4、压紧结构,4a1、竖杆,4a2、连杆,4a3、横梁,4a4、弹簧,4a5、竖梁,4a6、球体,4a7、摩擦块,4a8、滑块,5、挡布,6、减震器,7、遮阳布,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步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童车,包括童车支架1和挡布5,童车支架1的下方左侧末端通过减震器6与前轮3活动相连,减震器6的型号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童车支架1的下方右侧末端转动相连有后轮2,童车支架1的右侧上方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把手8,把手8的左侧内部安装有压紧结构4,童车支架的中心左侧内壁固接有挡布5,童车支架1的上端外壁安装有遮阳布7。
[0017]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紧结构4包括竖杆4a1、连杆4a2、横梁4a3、弹簧4a4、竖梁4a5、球体4a6、摩擦块4a7和滑块4a8;
[0018]竖杆4a1滑动相连在把手8的左侧内部,竖杆4a1的上端固接有球体4a6,竖杆4a1的下方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杆4a2,连杆4a2的两侧末端均通过销轴分别与竖杆4a1和滑块4a8转动相连,弹簧4a4的弹性系数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滑块4a8分别滑动相连在横梁4a3的外壁左右两侧,横梁4a3的左侧末端与童车支架1固定相连,弹簧4a4的两侧固接在滑块4a8的内端,摩擦块4a7与后轮2的内部转轴之间可形成较大摩擦力,滑块4a8的下端通过竖梁4a5与摩擦块4a7固定相连,摩擦块4a7的内侧与后轮2的内部转轴紧密贴合;
[0019]通过把手8、摩擦块4a7、后轮2、滑块4a8、竖梁4a5、球体4a6和弹簧4a4之间的配合,使用者需要手握中把手8并向下按压球体4a6,使球体4a6可带动竖杆4a1向下移动,进而竖杆4a1即可通过滑块4a8和竖梁4a5带动摩擦块4a7向外移动,解除摩擦块4a7与后轮2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实现童车的推动,而需要停止推动时,使用者可松开把手8即可,同时球体4a6不再受到向下的推力,弹簧4a4即可拉动滑块4a8向内移动,实现摩擦块4a7与后轮2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即可自动实现童车的刹车处理,相较于传统的童车需要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本案只需要松开用于推动的把手8即可自动恢复限位能力,避免了传统的童车需要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导致多增加一步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
[0020]工作原理:
[0021]当需要此改进型童车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将此装置按照图中所示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使用者可将儿童抱起,放置在支架1的内部结构处,并将儿童的腿部从挡布5处的通孔穿过,即可实现儿童乘坐,使用时通过把手8推动整体结构移动,然而,在移动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手握中把手8并向下按压球体4a6,使球体4a6可带动竖杆4a1向下移动,进而
竖杆4a1即可通过滑块4a8和竖梁4a5带动摩擦块4a7向外移动,解除摩擦块4a7与后轮2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实现童车的推动,而需要停止推动时,使用者可松开把手8即可,同时球体4a6不再受到向下的推力,弹簧4a4即可拉动滑块4a8向内移动,实现摩擦块4a7与后轮2转轴之间的紧密贴合,如此即可自动实现童车的刹车处理,相较于传统的童车需要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本案只需要松开用于推动的把手8即可自动恢复限位能力,避免了传统的童车需要使用者用脚踩下后轮的刹车才能实现限位导致多增加一步操作容易出现遗忘造成没有及时限位的问题。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童车,包括童车支架(1)和挡布(5),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1)的下方左侧末端通过减震器(6)与前轮(3)活动相连,所述童车支架(1)的下方右侧末端转动相连有后轮(2),所述童车支架(1)的右侧上方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把手(8),所述把手(8)的左侧内部安装有压紧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结构(4)包括竖杆(4a1)和弹簧(4a4),所述竖杆(4a1)滑动相连在把手(8)的左侧内部,所述竖杆(4a1)的上端固接有球体(4a6),所述竖杆(4a1)的下方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杆(4a2),所述连杆(4a2)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秋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欧瑞斯特日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