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09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包括弧形挡管、安装于弧形挡管中部的控制机构、位于弧形挡管两端的两根延伸管、两个分别与两根延伸管连接的锁紧机构和两根分别与两个锁紧机构连接的连接杆,弧形挡管与两根延伸管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外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按压压杆时,对弧形挡管、延伸管和柱状壳体进行解锁,能够使弧形挡管、延伸管和柱状壳体转动,便于放下弧形挡管,方便抱取婴儿,在将弧形挡管转动至合适位置后,停止按压压杆,弹簧带动弧形齿条回弹,将弧形挡管、延伸管和柱状壳体锁紧,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
,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
技术介绍
婴儿车作为宝宝的“专属座驾”,父母们的“省时省力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挑选时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也就成了一门大学问,安全、质量和性价比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只有事事俱细,才能让宝宝用的舒适。婴儿车前置保护杆有效的挡住宝宝,使其不往前倾,降低被外物撞击导致滑落的机会,但保护杆也会在抱取婴儿时对抱取婴儿的动作产生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包括弧形挡管、安装于弧形挡管中部的控制机构、位于弧形挡管两端的两根延伸管、两个分别与两根延伸管连接的锁紧机构和两根分别与两个锁紧机构连接的连接杆,弧形挡管与两根延伸管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外壁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延伸管连通的柱状壳体、套设于柱状壳体外部的安装筒和焊接于连接杆上的旋盖,所述旋盖与安装筒通过螺纹连接,且旋盖通过轴承与柱状壳体连接,所述柱状壳体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相对一端均铰接有短杆,且两个短杆相互铰接构成“V”形结构,所述两个短杆连接有缆绳,所述安装筒的内壁上焊接有套设于柱状壳体外侧的内齿圈,两个所述滑动杆靠近内齿圈一端均焊接有与内齿圈相啮合的弧形齿条,且两个滑动杆上均套设有位于弧形齿条与柱状壳体之间的弹簧。优选的,所述安装筒靠近延伸管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与延伸管相适配的圆形开口,且开口的直径小于柱状壳体的外径。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焊接于弧形挡管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处的套筒、滑动安装于套筒内壁上的压杆和套接于压杆顶部的杆套。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且两根缆绳分别穿过两个安装孔,两根所述缆绳分别与压杆的两侧外壁焊接。优选的,所述弧形挡管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套筒正上方的插接孔,且压杆与插接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弧形挡管和延伸管内均焊接有固定片,且固定片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缆绳孔,且两根缆绳分别穿过缆绳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按压压杆,能够将缆绳向套筒内牵引,通过缆绳带动短杆、滑动杆和弧形齿条运动,弧形齿条向柱状壳体内侧运动,弧形齿条与内齿圈分离,此时弹簧被压缩,柱状壳体通过轴承与旋盖连接,可在按压压杆的过程中转动弧形挡管,使弧形挡管的弧形面向下转动,便于自弧形挡管的弧形凹面内侧,抱取位于婴儿车上的婴儿;2、松开压杆后,弹簧恢复形变,推动弧形齿条向内齿圈方向移动,弧形齿条与内齿圈啮合,压杆在缆绳的拉动下弹起,柱状壳体、延伸管和弧形挡管被锁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的锁紧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的锁紧机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弧形挡管、2延伸管、3锁紧机构、4连接杆、5控制机构、6柱状壳体、7旋盖、8安装筒、9内齿圈、10滑动杆、11短杆、12缆绳、13弹簧、14弧形齿条、15压杆、16套筒、17杆套、18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包括弧形挡管1、安装于弧形挡管1中部的控制机构5、位于弧形挡管1两端的两根延伸管2、两个分别与两根延伸管2连接的锁紧机构3和两根分别与两个锁紧机构3连接的连接杆4,弧形挡管1与两根延伸管2为一体式结构,两个连接杆4分别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外壁连接,锁紧机构包括与延伸管2连通的柱状壳体6、套设于柱状壳体6外部的安装筒8和焊接于连接杆4上的旋盖7,旋盖7与安装筒8通过螺纹连接,且旋盖7通过轴承与柱状壳体6连接,柱状壳体6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0,两个滑动杆10相对一端均铰接有短杆11,且两个短杆11相互铰接构成“V”形结构,两个短杆11连接有缆绳12,安装筒8的内壁上焊接有套设于柱状壳体6外侧的内齿圈9,两个滑动杆10靠近内齿圈9一端均焊接有与内齿圈9相啮合的弧形齿条14,且两个滑动杆10上均套设有位于弧形齿条14与柱状壳体6之间的弹簧13。本技术中,安装筒8靠近延伸管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与延伸管2相适配的圆形开口,且开口的直径小于柱状壳体6的外径,控制机构5包括焊接于弧形挡管1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处的套筒16、滑动安装于套筒16内壁上的压杆15和套接于压杆15顶部的杆套17,套筒1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且两根缆绳12分别穿过两个安装孔,两根缆绳12分别与压杆15的两侧外壁焊接,弧形挡管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套筒16正上方的插接孔,且压杆15与插接孔的内壁滑动连接,弧形挡管1和延伸管2内均焊接有固定片18,且固定片18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缆绳孔,且两根缆绳12分别穿过缆绳孔。工作原理:通过按压压杆15,能够将缆绳12向套筒16内牵引,通过缆绳12带动短杆11、滑动杆10和弧形齿条14运动,弧形齿条14向柱状壳体6内侧运动,弧形齿条14与内齿圈9分离,此时弹簧13被压缩,柱状壳体6通过轴承与旋盖7连接,可在按压压杆15的过程中转动弧形挡管1,使弧形挡管1的弧形面向下转动,便于自弧形挡管1的弧形凹面内侧,抱取位于婴儿车上的婴儿,松开压杆15后,弹簧13恢复形变,推动弧形齿条14向内齿圈9方向移动,弧形齿条14与内齿圈9啮合,压杆15在缆绳12的拉动下弹起,柱状壳体6、延伸管2和弧形挡管1被锁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包括弧形挡管(1)、安装于弧形挡管(1)中部的控制机构(5)、位于弧形挡管(1)两端的两根延伸管(2)、两个分别与两根延伸管(2)连接的锁紧机构(3)和两根分别与两个锁紧机构(3)连接的连接杆(4),弧形挡管(1)与两根延伸管(2)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杆(4)分别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外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延伸管(2)连通的柱状壳体(6)、套设于柱状壳体(6)外部的安装筒(8)和焊接于连接杆(4)上的旋盖(7),所述旋盖(7)与安装筒(8)通过螺纹连接,且旋盖(7)通过轴承与柱状壳体(6)连接,所述柱状壳体(6)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0),两个所述滑动杆(10)相对一端均铰接有短杆(11),且两个短杆(11)相互铰接构成“V”形结构,所述两个短杆(11)连接有缆绳(12),所述安装筒(8)的内壁上焊接有套设于柱状壳体(6)外侧的内齿圈(9),两个所述滑动杆(10)靠近内齿圈(9)一端均焊接有与内齿圈(9)相啮合的弧形齿条(14),且两个滑动杆(10)上均套设有位于弧形齿条(14)与柱状壳体(6)之间的弹簧(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用的保护杆装置,包括弧形挡管(1)、安装于弧形挡管(1)中部的控制机构(5)、位于弧形挡管(1)两端的两根延伸管(2)、两个分别与两根延伸管(2)连接的锁紧机构(3)和两根分别与两个锁紧机构(3)连接的连接杆(4),弧形挡管(1)与两根延伸管(2)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杆(4)分别与婴儿车车架的两侧外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延伸管(2)连通的柱状壳体(6)、套设于柱状壳体(6)外部的安装筒(8)和焊接于连接杆(4)上的旋盖(7),所述旋盖(7)与安装筒(8)通过螺纹连接,且旋盖(7)通过轴承与柱状壳体(6)连接,所述柱状壳体(6)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0),两个所述滑动杆(10)相对一端均铰接有短杆(11),且两个短杆(11)相互铰接构成“V”形结构,所述两个短杆(11)连接有缆绳(12),所述安装筒(8)的内壁上焊接有套设于柱状壳体(6)外侧的内齿圈(9),两个所述滑动杆(10)靠近内齿圈(9)一端均焊接有与内齿圈(9)相啮合的弧形齿条(14),且两个滑动杆(10)上均套设有位于弧形齿条(14)与柱状壳体(6)之间的弹簧(1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五虎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