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涉及高铁配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导轨,导轨一端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导轨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挡块,导轨后侧壁开设有四个安装槽,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内部设置有输油机构,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顶面连接处开设有槽口,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油管,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内部分别开设有油箱和空腔,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整体曲线块内部设置输油机构,在平移门滑轮滚压施压板时润滑油会流入输油孔再进入导轨内底面,实现定期添加润滑油,减小了导轨与平移门滑轮之间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导轨与平移门的耐用性。
A kind of lower guide rail of high-speed railway car's translation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
本技术涉及高铁配件
,具体为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
技术介绍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而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以200km/h以上的速度运行的铁路系统。高铁车厢内部每天会进出大量乘客,为了满足高铁乘客的需要,车厢内部的平移门需要进行频繁的开启和关闭,所以平移门的耐用性需求较高,因此改良平移门轨道提高耐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一端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所述导轨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导轨后侧壁开设有四个安装槽,所述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内部设置有输油机构,所述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顶面连接处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油管,所述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内部分别开设有油箱和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加油管水平截面为月牙形机构,所述加油管底端与油箱连通,所述油箱底面通过管道与单向阀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输油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内部的输油袋,所述输油袋一端通过管道与单向阀连通,所述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内部相对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周侧面转动连接有施压板,所述施压板底部与输油袋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内部开设有输油孔,所述输油袋一端通过管道与输油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内底面开设有四个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凹槽底部与输油孔连通,所述橡胶塞底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输油孔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外形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输油孔竖直截面为腰形结构,所述橡胶塞顶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块和第二曲线块相对侧壁通过焊接固定。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通过在整体曲线块内部设置输油机构,在平移门滑轮滚压施压板时润滑油受力会流入输油孔中,再通过橡胶塞与凹槽之间的缝隙进入导轨内底面,实现定期对导轨内部添加润滑油,减小了导轨与平移门滑轮之间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导轨与平移门的耐用性。2、该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通过月牙形的加油管,在向油箱内部添加润滑油的时候可以保障油箱内部气压平衡,空气不会将润滑油顶出,使得润滑油就可以顺利的倒入油箱中,并且整体曲线块与挡块可以将滑轮的冲击力转换成重力势能,可以减缓滑轮对轨道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耐用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图中:1-导轨,2-第一曲线块,3-第二曲线块,4-挡块,5-安装槽,6-橡胶塞,7-施压板,8-槽口,9-加油管,10-输油孔,11-限位块,12-转轴,13-输油袋,14-单向阀,15-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包括导轨1,导轨1一端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导轨1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挡块4,导轨1后侧壁开设有四个安装槽5,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设置有输油机构,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顶面连接处开设有槽口8,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油管9,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分别开设有油箱15和空腔,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BN61Y-32型号单向阀14。其中,加油管9水平截面为月牙形机构,加油管9底端与油箱15连通,油箱15底面通过管道与单向阀14连通;因加油管9水平截面为月牙形状,在添加润滑油时油箱15内部的空气可以从加油管9一侧的凹槽流出,保证了油箱15内部的气压平衡,避免加油时油箱15内部空气将润滑油顶出。其中,输油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的输油袋13,输油袋13一端通过管道与单向阀14连通,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相对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周侧面转动连接有施压板7,施压板7底部与输油袋13固定连接,导轨1内部开设有输油孔10,输油袋13一端通过管道与输油孔10连通;通过平移门滑轮挤压施压板7,使得输油袋13内部的润滑油进入输油孔10中。其中,导轨1内底面开设有四个凹槽,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塞6,凹槽底部与输油孔10连通,橡胶塞6底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位于输油孔10内部,限位块11用于限制橡胶塞6的运动行程,防止橡胶塞6与凹槽脱离。其中,橡胶塞6外形为长条形结构,输油孔10竖直截面为腰形结构,橡胶塞6顶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条形结构可以扩大润滑油的涂抹范围,便于润滑油充分发挥作用,耐磨层为有机硅耐磨涂层,可以提高橡胶塞6的耐用性。其中,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相对侧壁通过焊接固定;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拼接而成一个整体曲线块,油箱15和单向阀14均为拼接之前安装,安装完成后再将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焊接固定。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导轨1通过在四个安装槽5内部安装螺丝固定于车厢内门下方,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拼接成的整体曲线块用于阻挡平移门下方滑轮滑动,挡块4与整体曲线块的作用相同,整体曲线块与挡块4靠近导轨1侧壁均为曲面,可以将平移门滑轮的冲击转换为向上的重力势能,可以减小平移门对整体曲线块和挡块4的损伤,提高轨道的耐用度;而输油机构可以向轨道内部定期添加润滑油,可以进一步提高轨道的耐用性,具体步骤如下:向加油管9中添加润滑油,因加油管9水平截面为月牙形状,在添加润滑油时油箱15内部的空气可以从加油管9一侧的凹槽流出,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包括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一端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所述导轨(1)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挡块(4),所述导轨(1)后侧壁开设有四个安装槽(5),所述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设置有输油机构,所述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顶面连接处开设有槽口(8),所述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油管(9),所述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分别开设有油箱(15)和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包括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一端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所述导轨(1)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挡块(4),所述导轨(1)后侧壁开设有四个安装槽(5),所述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设置有输油机构,所述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顶面连接处开设有槽口(8),所述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油管(9),所述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分别开设有油箱(15)和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管(9)水平截面为月牙形机构,所述加油管(9)底端与油箱(15)连通,所述油箱(15)底面通过管道与单向阀(1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车厢平移门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曲线块(2)和第二曲线块(3)内部的输油袋(13),所述输油袋(13)一端通过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永,张明柱,李兴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吉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