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92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包括支架和模芯,所述支架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模芯,且模芯内壁纵横向贴合有模芯水冷管,并且模芯水冷管通过模芯分流管与水冷管接头贯通连接。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模芯和底模,模芯内壁贴合有模芯水冷管,冷水从模芯水冷管中经过,通过热辐射为模芯降温,模芯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加速下壳体降温速度,进而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速度,同时,底模内部嵌设有底模水冷管,且冷水从底模水冷管中经过,为底模降温,底模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与模芯协同工作,通过内侧降温和底面降温,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从而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A hot runner injection mold for the lower shell of temperature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温控器下壳体生产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温控器下壳体是温控器的保护结构之一,下壳体材质为ABS,壁薄中空,常采用注塑模具进行生产,温控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温度控制机构,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需要提高温控器下壳体生产速度。常用的注塑模具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工件处于模腔内部,通过自然冷却定型,定型之后,动模提升,然后再进行人工脱模,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时间较长,减缓了生产速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成型后的温控器下壳体需要工人一个一个进行人工脱模,脱模效率低,还容易引起工人疲劳,从而影响生产效率。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具备工作效率高、自动脱模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工作效率高、自动脱模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模芯(2),所述支架(1)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模芯(2),且模芯(2)内壁纵横向贴合有模芯水冷管(3),并且模芯水冷管(3)通过模芯分流管(4)与水冷管接头(5)贯通连接,所述模芯(2)外表面设置有侧模(9),且侧模(9)通过横向气缸(8)与支架(1)内壁连接,所述模芯(2)下方设置有底模(10),且底模(10)内部纵横向嵌入有底模水冷管(13),并且底模水冷管(13)通过底模分流管(14)与连接软管(11)贯通连接,所述底模(10)底面通过竖向气缸(12)与支架(1)内底面连接,所述模芯(2)竖向中心处设置有注塑口(6),且注塑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模芯(2),所述支架(1)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模芯(2),且模芯(2)内壁纵横向贴合有模芯水冷管(3),并且模芯水冷管(3)通过模芯分流管(4)与水冷管接头(5)贯通连接,所述模芯(2)外表面设置有侧模(9),且侧模(9)通过横向气缸(8)与支架(1)内壁连接,所述模芯(2)下方设置有底模(10),且底模(10)内部纵横向嵌入有底模水冷管(13),并且底模水冷管(13)通过底模分流管(14)与连接软管(11)贯通连接,所述底模(10)底面通过竖向气缸(12)与支架(1)内底面连接,所述模芯(2)竖向中心处设置有注塑口(6),且注塑口(6)贯穿支架(1)顶面与注塑机贯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9)内表面与模芯(2)外表面抵接,且侧模(9)底面开设有插槽,所述底模(10)顶面设置有插块,且插块与插槽插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慧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圣丰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