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906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4
本方案公开了注塑模具领域中的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包括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和下固定板,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设有锁模器,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中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脱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母模板与脱料板之间设有复位结构。本方案的开模行程就远小于现有三板模具的开模行程,这样本方案的三板模具就可使用吨位较小的注塑机,而吨位越小的注塑机相对价格越低,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

A three plate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三板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三板模具。
技术介绍
三板模具是一种用于注塑产品时并有料头的模具,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三板模具结构主要包括脱料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开模时,由于公、母模板之间装有开闭器,而脱料板与母模板之间没有连接和阻碍,这时,在拉力的作用下,脱料板与母模板首先分开,母模板随公模板一起向后运动,运动到设定距离L1时,在母模板与脱料板之间设置的小拉杆作用下,母模板继续随注塑机向后运动,带动脱料板运动一个设定距离L2,这样便可以将料头打下。然后注塑机继续向后运动,拉力不断增大,超过开闭器的锁紧力后,母模板与公模板分开,公模板随注塑机运动一个设定距离L3,然后在顶出机构的作用下将塑件成品顶出,便可以将塑件成品取出。由此可知,三板模的开模行程为L1+L2+L3。相对于二板模来说,三板模的开模行程较大,所用的注塑机吨位也较大,而吨位大的注塑机价格也就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开模行程较小的注塑三板模具,使其可使用吨位较小的注塑机,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包括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和下固定板,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设有锁模器,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中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脱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母模板与脱料板之间设有复位结构。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使用本方案的三板模具进行注塑工件开模时,在注塑机的拉力下,由于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装有锁模器,脱料板与上固定板首先分开,脱料板、母模板及公模板随下固定板一起向后运动,然后在拉杆的作用下脱料板保持不动,这时脱料板与上固定板的距离为L1,母模板与公模板继续一起向后运动,母模板与脱料板分离到一个设定距离L2,这样就可以取出料头,且此时复位结构的回复力小于等于锁模器的锁模力,然后母模板再随注塑机移动一个距离L4,这时复位结构的回复力大于锁模器的锁模力与母模板的重力之和,这是母模板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移动回到与脱料板接触,这样母模板就与公模板分开了,就可以取出注塑件了。这样整个开模的行程就是L1+L2+L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L4就远小于L3,这样本方案的开模行程就远小于现有三板模具的开模行程,这样本方案的三板模具就可使用吨位较小的注塑机,而吨位越小的注塑机相对价格越低,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复位孔、第二复位孔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孔设置在脱料板上,所述第二复位孔设置在母模板上,第一复位孔与第二复位孔中轴线相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复位孔的底部,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复位孔的底部,且复位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第一复位孔与第二复位孔长度之和。本方案中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复位孔和第二复位孔的底部,这样当脱料板与母模板分离时,在脱料板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母模板就会受到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使其具有向脱料板移动的趋势,当这个回复力大于锁模器的锁模力与母模板的重力之和时,母模板就会与公模板分离,从而移动到与脱料板接触的位置。进一步,所述母模板与脱料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其目的是避免母模板回复时与脱料板具有较大碰撞力,从而使母模板和脱料板受到损坏,从而减少模具的寿命。进一步,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设置在脱料板或母模板表面上的缓冲垫。使用缓冲垫降低脱料板与母模板的碰撞力。进一步,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棒、设置在脱料板上的第一缓冲孔和设置在母模板上的第二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位于同轴线,缓冲棒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缓冲孔中,缓冲棒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缓冲孔中,缓冲棒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长度之和。通过上述设置,当母模板回复时,通过缓冲棒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了脱料板与母模板较大力度的碰撞,且将缓冲棒设置在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中,相对于在母模板和脱料板的表面设置缓冲垫来说,增加模具的精密度,也便于更换缓冲棒。进一步,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脱料板上的第一电磁铁和设置在母模板上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后相互吸引,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连接有电源及开关。这样当母模板与脱料板分离取出料头后,打开开关,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且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大于锁模器的锁模力与母模板的重力之和,这样在磁力的作用下就会使母模板移动到与脱料板接触的位置,这样就使母模板与公模板分离,然后就可以取出注塑件了。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三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公模板1、母模板2、锁模器3、脱料板4、上固定板5、拉杆6、限位孔7、第一复位孔8、复位弹簧9、第二复位孔10、缓冲垫11、缓冲棒12、第二缓冲孔13、第一电磁铁14、第二电磁铁15。实施例1如附图2所示: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包括上固定板5、脱料板4、母模板2和公模板1和下固定板,公模板1与母模板2之间设有锁模器3,上固定板5上设有限位孔7,限位孔7中滑动连接有拉杆6,拉杆6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脱料板4固定连接,母模板2与脱料板4之间设有使二者分离后回复到相互接触状态的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复位孔8、第二复位孔10和复位弹簧9,第一复位孔8设置在脱料板4上,第二复位孔10设置在母模板2上,第一复位孔8与第二复位孔10中轴线相同,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复位孔8的底部,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复位孔10的底部,且复位弹簧9的自然长度等于第一复位孔8与第二复位孔10长度之和,母模板2与脱料板4之间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设置在脱料板4或母模板2表面上的缓冲垫11。实施例2如附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冲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棒12、设置在脱料板4上的第一缓冲孔和设置在母模板2上的第二缓冲孔13,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13位于同轴线,缓冲棒12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缓冲孔中,缓冲棒1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缓冲孔13中,缓冲棒12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13长度之和。实施例3如附图4所示: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包括上固定板5、脱料板4、母模板2和公模板1和下固定板,公模板1与母模板2之间设有锁模器3,上固定板5上设有限位孔7,限位孔7中滑动连接有拉杆6,拉杆6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脱料板4固定连接,母模板2与脱料板4之间设有使二者分离后回复到相互接触状态的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脱料板4上的第一电磁铁14和设置在母模板2上的第二电磁铁15,第一电磁铁14和第二电磁铁15通电后相互吸引,第一电磁铁14和第二电磁铁15连接有电源及开关。使用本方案的三板模具进行注塑工件开模时,在注塑机的拉力下,由于公模板1与母模板2之间装有锁模器3,脱料板4与上固定板5首先分开,脱料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包括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设有锁模器,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中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脱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母模板与脱料板之间设有复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包括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设有锁模器,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中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脱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母模板与脱料板之间设有复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复位孔、第二复位孔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孔设置在脱料板上,所述第二复位孔设置在母模板上,第一复位孔与第二复位孔中轴线相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复位孔的底部,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复位孔的底部,且复位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第一复位孔与第二复位孔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板与脱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兴华李灿付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