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送料轨道、第二送料轨道,第一送料轨道右端设有挡料件,第二送料轨道右端设有挡块,推料气缸垂直于第二送料轨道设置,推料气缸轴端安装推料块,推料块上加工有上料槽,进料气缸平行设置在第二送料轨道的内侧右部,进料气缸右侧设有组装轨道,回转气缸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及组装轨道之间,回转气缸轴端设有回转摆臂,回转摆臂上加工有对称的下料导槽,下料导槽具有往内突出的凸部,第一送料轨道内侧还设有转运机构,冲压机构设在组装轨道外侧;车间一般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弹簧片在接线端子内的装配,本技术方案提供了自动装配的装置,工作效率高,装配效果好。
An assembling machine for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spring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
技术介绍
图8、图9所示为本案涉及的接线端子17,该接线端子17包括基部171及与基部固连的第一翻边172、第二翻边173,第一翻边172在左侧部分弯曲形成第一限位片174,第二翻边173在右侧部分弯曲形成第二限位片175,图10、图11为本案涉及的弹簧片18,该弹簧片18大致呈S型,具体为:弹簧片具有与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紧贴的贴合部181,具有与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匹配的弯曲部182,由弯曲部182延长形成的延伸部183;弹簧片通过弯曲部的弯曲变形可以卡设到接线端子内,完成组装并作为组件用于电连接器内部,目前,该组装的工作在车间由工作人员手工完成,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在内外侧设有平行的第一送料轨道、第二送料轨道,所述第一送料轨道的右端固定一挡料件,所述第二送料轨道的右端设有挡块,推料气缸垂直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设置,所述推料气缸的轴端安装有推料块,所述推料块上加工有上料槽,且所述推料块处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与所述挡块之间,进料气缸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轨道的内侧右部,所述进料气缸的延长线上设有组装轨道,所述组装轨道的右侧设有限位组件,回转气缸设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及所述组装轨道之间,所述回转气缸的轴端设有回转摆臂,所述回转摆臂上加工有对称的下料导槽,所述下料导槽具有往内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突出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递增,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在输出端的内侧还设有转运机构,冲压机构设在所述组装轨道的外侧;下料导槽内的凸部的设计,使得弹簧片在经过下料导槽时,延伸部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在离开下料导槽后,卡入到组装轨道上的接线端子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送料轨道与第一振动料盘连接用于输送弹簧片,所述第二送料轨道与第二振动料盘连接用于输送接线端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第一振动料盘实现弹簧片的振动下料,由第二振动料盘实现接线端子的振动下料,下料规律稳定。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伸入所述组装轨道的限位轴及旋合在所述组装轨道上的螺纹轴,压弹簧设于所述限位轴、所述螺纹轴之间,所述限位轴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螺纹轴的外端设有手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轴限制右侧的接线端子的位置,在进料气缸的作用下,右侧的接线端子克服压弹簧的弹力输出。优选地,所述转运机构为机械手用于抓取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的弹簧片送至所述下料导槽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机械手抓取,弹簧片的转移准确、迅速。优选地,所述组装轨道右侧通过衔接轨道与集料箱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衔接轨道输出,通过集料箱收集组装完成的成品。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车间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弹簧片在接线端子内的装配,本技术方案提供了自动装配的装置,工作效率高,装配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图3为图2中B位置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C位置的放大图(冲压机构省略);图5为组装轨道右侧的放大图;图6为下料导槽的放大图;图7为图6中D-D位置的剖视图;图8、图9为接线端子的示意图;图10、图11为弹簧片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第二振动料盘;3、第二送料轨道;4、第一振动料盘;5、第一送料轨道;6、转运机构;7、挡料件;8、回转气缸;9、回转摆臂;91、下料导槽;92、凸部;10、限位组件;101、手环;102、螺纹轴;103、压弹簧;104、限位轴;1041、斜面;11、冲压机构;12、组装轨道;13、挡块;14、推料气缸;15、推料块;151、上料槽;16、进料气缸;17、接线端子;171、基部;172、第一翻边;173、第二翻边;174、第一限位片;175、第二限位片;18、弹簧片;181、贴合部;182、弯曲部;183、延长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在内外侧设有平行的第一送料轨道5、第二送料轨道3,第一送料轨道5的右端固定一挡料件7,第二送料轨道3的右端设有挡块13,推料气缸14垂直于第二送料轨道3设置,推料气缸14的轴端安装有推料块15,推料块15上加工有上料槽151,且推料块15处于第二送料轨道3与挡块13之间,进料气缸16平行设置在第二送料轨道3的内侧右部,进料气缸16的延长线上设有组装轨道12,组装轨道12的右侧设有限位组件10,回转气缸8设于第一送料轨道5及组装轨道12之间,回转气缸8的轴端设有回转摆臂9,回转摆臂9上加工有对称的下料导槽91,下料导槽91具有往内突出的凸部92,凸部92突出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递增(参见图6、图7),第一送料轨道5在输出端的内侧还设有转运机构6,冲压机构11设在组装轨道12的外侧。其中,第一送料轨道5与第一振动料盘4连接用于输送弹簧片18,第二送料轨道3与第二振动料盘2连接用于输送接线端子17;限位组件10包括伸入组装轨道12的限位轴104及旋合在组装轨道12上的螺纹轴102,压弹簧103设于限位轴104、螺纹轴102之间,限位轴104的端部设有斜面1041,螺纹轴102的外端设有手环101(参见图5);转运机构6为机械手用于抓取第一送料轨道5右端的弹簧片18送至下料导槽91上;组装轨道12右侧通过衔接轨道与集料箱连接。下料导槽内的凸部的设计,使得弹簧片在经过下料导槽时,延伸部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在离开下料导槽后,卡入到组装轨道上的接线端子内部;车间一般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弹簧片在接线端子内的装配,本技术方案提供了自动装配的装置,工作效率高,装配效果好。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技术,结合附图进行描述;接线端子的进料:接线端子由第二振动料盘下料在第二送料轨道上往右输送,接线端子到达推料块的上料槽151上,推料气缸动作使得上料槽151与组装轨道12对齐,进料气缸动作使得上料槽内的接线端子输送至组装轨道右侧等待组装,其中,挡块起到阻挡及导向的作用,限位组件起到定位组装轨道最右侧的接线端子的作用,具体见图2(在第二送料轨道上,接线端子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朝上);弹簧片的进料:弹簧片由第一振动料盘下料在第一送料轨道上往右输送,到达挡料件7处停止,由转运机构(机械手)将该弹簧片抓取并放置到回转摆臂的下料导槽91上,回转气缸动作使得回转摆臂摆动180度,该弹簧片到达组装轨道的右侧上方与接线端子对应,具体为弯曲部182与第一限位片174、第二限位片175的位置对应;冲压组装:由冲压机构往下冲压,使得弹簧片往下运动,弹簧片的延长部183与凸部92相互作用,由于凸部92往下是递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在内外侧设有平行的第一送料轨道(5)、第二送料轨道(3),所述第一送料轨道(5)的右端固定一挡料件(7),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的右端设有挡块(13),推料气缸(14)垂直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设置,所述推料气缸(14)的轴端安装有推料块(15),所述推料块(15)上加工有上料槽(151),且所述推料块(15)处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与所述挡块(13)之间,进料气缸(16)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的内侧右部,所述进料气缸(16)的延长线上设有组装轨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轨道(12)的右侧设有限位组件(10),回转气缸(8)设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5)及所述组装轨道(12)之间,所述回转气缸(8)的轴端设有回转摆臂(9),所述回转摆臂(9)上加工有对称的下料导槽(91),所述下料导槽(91)具有往内突出的凸部(92),所述凸部(92)突出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递增,所述第一送料轨道(5)在输出端的内侧还设有转运机构(6),冲压机构(11)设在所述组装轨道(1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接线端子与弹簧片的组装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在内外侧设有平行的第一送料轨道(5)、第二送料轨道(3),所述第一送料轨道(5)的右端固定一挡料件(7),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的右端设有挡块(13),推料气缸(14)垂直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设置,所述推料气缸(14)的轴端安装有推料块(15),所述推料块(15)上加工有上料槽(151),且所述推料块(15)处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与所述挡块(13)之间,进料气缸(16)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轨道(3)的内侧右部,所述进料气缸(16)的延长线上设有组装轨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轨道(12)的右侧设有限位组件(10),回转气缸(8)设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5)及所述组装轨道(12)之间,所述回转气缸(8)的轴端设有回转摆臂(9),所述回转摆臂(9)上加工有对称的下料导槽(91),所述下料导槽(91)具有往内突出的凸部(92),所述凸部(92)突出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递增,所述第一送料轨道(5)在输出端的内侧还设有转运机构(6),冲压机构(11)设在所述组装轨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雷明,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鼎力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