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装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打孔工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气缸和用于支撑吸塑盒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下板、十字架和支撑上板,所述支撑下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支撑上板与支撑下板之间通过十字架相连,所述支撑下板上还设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吸塑盒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支撑下板靠近气缸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贯穿缺口,且所述固定板靠近气缸的一侧与支撑下板靠近气缸的一侧齐平,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打孔通槽,所述气缸上设有与第一打孔通槽匹配的冲头;这种打孔工装,其能够代替人工对吸塑盒打孔,打孔效率较高。
A drill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孔工装
本技术涉及工装的
,特别涉及一种打孔工装。
技术介绍
养鸡场的小鸡刚孵出时,通常将小鸡装在泡沫箱内,由于泡沫箱易碎,在使用泡沫箱时,通常在泡沫箱周围安装吸塑盒。目前,经常使用的吸塑盒的形状如图1所示,包括吸塑框31和定位片30,定位片30设置为四个,四个定位片30分别处于吸塑框31的四个角处,四个定位片30处于同一平面内。在安装吸塑盒时,先将吸塑盒套在泡沫箱外部,使定位片30抵触泡沫箱底部,吸塑框31抵触泡沫箱侧壁,为了将吸塑盒固定在泡沫箱上,通常将螺栓依次贯穿泡沫箱和吸塑框31,再在螺栓上螺接螺母,以便将吸塑盒与泡沫箱连接在轻易。在安装吸塑盒前,为了螺栓能够顺利的穿过吸塑框31,通常对吸塑框31预先打孔,而现有的打孔方式为人工打孔,这种人孔打孔的方式虽然能够对吸塑盒打孔,但是打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孔工装,其能够代替人工对吸塑盒打孔,打孔效率较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打孔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气缸和用于支撑吸塑盒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下板、十字架和支撑上板,所述支撑下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支撑上板与支撑下板之间通过十字架相连,所述支撑下板上还设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吸塑盒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支撑下板靠近气缸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贯穿缺口,且所述固定板靠近气缸的一侧与支撑下板靠近气缸的一侧齐平,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打孔通槽,所述气缸上设有与第一打孔通槽匹配的冲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吸塑盒打孔时,将吸塑盒放置在支撑架上,使定位片抵触支撑上板,支撑上板的侧壁和支撑下板的侧板均与吸塑框抵触,且吸塑框背离定位片的一端抵触限位块,此时固定板靠近气缸的一侧处于吸塑框内并抵触吸塑框侧壁,启动气缸,气缸带动冲头朝向靠近固定板方向移动,直至冲头插入到第一打孔通槽内,此时吸塑框被贯穿,实现代替人工对吸塑盒进行打孔的目的,打孔效率较高。进一步设置:所述冲头与气缸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气缸上,所述冲头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冲头被损坏,则可对损坏的冲头进行更换,以便能够继续进行打孔工作。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冲头与第一安装槽可拆卸连接,所述冲头与第二安装槽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第二打孔通槽,第二打孔通槽的中心线与第一打孔通槽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且第二打孔通槽处于第一打孔通槽上方,所述第二打孔通槽与第一打孔通槽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心线与第一打孔通槽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中心线与第二打孔通槽的中心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孔时,若将冲头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则冲头插入到第一打孔通槽内,若冲头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则冲头插入到第二打孔通槽内,使用者可以根据打孔位置的需求对冲头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便满足不同打孔位置的需求。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移动过程中,导向杆贯穿固定板并在固定板内移动,从而对连接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高了连接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杆设置为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将导向杆设置为一个相比,将导向杆设置为两个,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下板与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存放本工装时,若用于存放的空间较小,可可将支撑下板从底板上拆卸下来,将支撑架单独存放,为存放本工装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下板上设有安装上块,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下块,所述安装上块上设有燕尾条,所述安装下块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条与燕尾槽滑动配合,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锁紧板,所述燕尾条的一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锁紧板并螺接有螺母,所述锁紧板的两端分别抵触燕尾条和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分支撑下板与底板时,将螺纹杆上的螺母拆卸下来,将拉动支撑下板,支撑下板通过安装上块带动燕尾条移动,使燕尾条与燕尾槽分离,螺纹杆与锁紧板分离,从而完成支撑下板的拆卸;在安装支撑下板时,将燕尾条插入到燕尾槽内并抵触锁紧板,且使螺纹杆贯穿锁紧板,再将螺母螺接在螺纹杆上,使螺母抵触锁紧板,完成支撑下板的安装。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保护气缸的防护壳,所述气缸处于防护壳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壳的设置能够对气缸进行保护,减小了其他物体砸在气缸上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上板上设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定位片进行限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支撑上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块靠近支撑上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吸塑盒套在支撑架上后,将定位块安装在支撑上板上并将定位片压紧,且使第一橡胶层抵触定位片,以便对定位片进行限位,提高打孔时吸塑盒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对吸塑盒打孔时,将吸塑盒放置在支撑架上,使定位片抵触支撑上板,支撑上板的侧壁和支撑下板的侧板均与吸塑框抵触,且吸塑框背离定位片的一端抵触限位块,此时固定板靠近气缸的一侧处于吸塑框内并抵触吸塑框侧壁,启动气缸,气缸带动冲头朝向靠近固定板方向移动,直至冲头插入到第一打孔通槽内,此时吸塑框被贯穿,实现代替人工对吸塑盒进行打孔的目的,打孔效率较高;2、在打孔时,若将冲头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则冲头插入到第一打孔通槽内,若冲头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则冲头插入到第二打孔通槽内,使用者可以根据打孔位置的需求对冲头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便满足不同打孔位置的需求;3、在存放本工装时,若用于存放的空间较小,可可将支撑下板从底板上拆卸下来,将支撑架单独存放,为存放本工装带来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用于体现吸塑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支撑架与气缸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螺纹杆与燕尾条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杆与固定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橡胶层与支撑上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冲头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架;3、支撑下板;4、十字架;5、支撑上板;6、安装上块;7、燕尾条;8、安装下块;9、燕尾槽;10、锁紧板;11、螺纹杆;12、螺母;13、定位块;14、第一橡胶层;15、限位块;16、气缸;17、冲头;18、连接板;19、第一安装槽;20、第二安装槽;21、防护壳;22、安装片;23、缺口;24、固定板;25、连接座;26、第一打孔通槽;27、第二打孔通槽;28、导向杆;29、导向孔;30、定位片;31、吸塑框;32、垫块。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气缸(16)和用于支撑吸塑盒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包括支撑下板(3)、十字架(4)和支撑上板(5),所述支撑下板(3)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支撑上板(5)与支撑下板(3)之间通过十字架(4)相连,所述支撑下板(3)上还设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吸塑盒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5),所述支撑下板(3)靠近气缸(16)的一侧设有缺口(23),所述底板(1)上设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贯穿缺口(23),且所述固定板(24)靠近气缸(16)的一侧与支撑下板(3)靠近气缸(16)的一侧齐平,所述固定板(24)上设有第一打孔通槽(26),所述气缸(16)上设有与第一打孔通槽(26)匹配的冲头(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气缸(16)和用于支撑吸塑盒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包括支撑下板(3)、十字架(4)和支撑上板(5),所述支撑下板(3)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支撑上板(5)与支撑下板(3)之间通过十字架(4)相连,所述支撑下板(3)上还设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吸塑盒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5),所述支撑下板(3)靠近气缸(16)的一侧设有缺口(23),所述底板(1)上设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贯穿缺口(23),且所述固定板(24)靠近气缸(16)的一侧与支撑下板(3)靠近气缸(16)的一侧齐平,所述固定板(24)上设有第一打孔通槽(26),所述气缸(16)上设有与第一打孔通槽(26)匹配的冲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17)与气缸(16)之间通过连接板(18)相连,所述连接板(18)设置在气缸(16)上,所述冲头(17)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8)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9)和第二安装槽(20),所述冲头(17)与第一安装槽(19)可拆卸连接,所述冲头(17)与第二安装槽(20)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24)上还设有第二打孔通槽(27),第二打孔通槽(27)的中心线与第一打孔通槽(26)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且第二打孔通槽(27)处于第一打孔通槽(26)上方,所述第二打孔通槽(27)与第一打孔通槽(26)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安装槽(19)的中心线与第一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平,冯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赛新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