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30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第二感性互耦单元、第三感性互耦单元、第四感性互耦单元、第五感性互耦单元、第六感性互耦单元、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5、电容C17和电容C18,解决了在小体积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适用在高频段、陡峭的阻带衰耗的带通滤波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使信号的处理分成了两个支路,并且这两个支路在此输出端口处的信号相位正好相位差为180°,这样一来两信号大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在高频率点处形成一个下陷零点即形成了阻带陡峭所需要的带外零点,带外零点的生成大大加快了阻带衰耗。

A loaded capacitor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ceramic dielectric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
本技术属于通信
,特别涉及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
技术介绍
微型化、高性能是整个微型电子器件行业以来的大方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收发模块、组件、相控阵雷达及各种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中,对于其中的器件的指标要求越来越严苛,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器件,在保证其高性能的基础上,其微型化的研究成为了滤波器行业的热点问题。目前很多抑制要求很高的带通滤波器会采用图1的结构来设计,其中,电感L6和电容C1构成了第一个感性互耦单元,电感L7和电容C2构成了第二个感性互耦单元,电感L8和电容C3构成了第三个感性互耦单元,电感L9和电容C4构成了第四个感性互耦单元,电感L10和电容C5构成了第五个感性互耦单元,电感L11和电容C6构成了第六个感性互耦单元,这种直接将6个感性互耦单元逐个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带通滤波器很难达到对高频段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的要求,而如果采用普通的分布元件又实现不了小尺寸及陡峭的阻带衰耗。传统的带通滤波器设计在针对高的阻带衰耗时,一般是进行加级,增强其中的耦合,促使衰耗变得更加陡峭,这种增加加多个感性互耦单元的方案确实可以提高抑制方面的性能,但是就要牺牲其他,比方说体积,插损,驻波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解决了在小体积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适用在高频段、陡峭的阻带衰耗的带通滤波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包括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第二感性互耦单元、第三感性互耦单元、第四感性互耦单元、第五感性互耦单元、第六感性互耦单元、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5、电容C17和电容C18;输入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阻抗TERM3,输入阻抗TERM3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2和电容C7,电感L12和电容C7并联连接,电感L12的1脚连接信号输入端、2脚通过电容C8连接地线;第二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4和电容C9,电感L14和电容C9并联连接,电感L14的1脚通过电感L13连接电感L12的1脚,电感L14的2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第三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6和电容C11,电感L16和电容C11并联连接,电感L16的1脚通过电感L15连接电感L14的1脚,电感L16的2脚通过电容C12连接地线;第四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8和电容C14,电感L18和电容C14并联连接,电感L18的1脚通过电感L17连接电感L16的1脚,电感L18的2脚通过电容C15连接地线;第五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20和电容C16,电感L20和电容C16并联连接,电感L20的1脚通过电感L19连接电感L18的1脚,电感L20的2脚通过电容C17连接地线;第六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22和电容C19,电感L22和电容C19并联连接,电感L22的1脚通过电感L21连接电感L20的1脚,电感L22的2脚通过电容C18连接地线;输出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出阻抗TERM4,输出阻抗TERM4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连接电感L22的1脚,电感L22的1脚为信号输出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感L14的1脚、另一端连接电感L20的1脚。优选的,所述输入阻抗TERM3、所述电感L12、所述电容C7、所述电感L14、所述电容C9、所述电感L16、所述电容C11、所述电感L18、所述电容C14、所述电感L20、所述电容C16、所述电感L22、所述电容C19、所述输出阻抗TERM4、所述电容C8、所述电容C10、所述电容C12、所述电容C15、所述电容C17、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3、所述电感L13、所述电感L15、所述电感L17、所述电感L19和所述电感L21均由带状线构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二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三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四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五感性互耦单元和所述第六感性互耦单元之间的感性互耦是强耦合方式。优选的,定义信号处理第一支路为信号经过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入后,再逐个经过所述第一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二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三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四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五感性互耦单元和所述第六感性互耦单元,最后达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定义第二支路为信号经过所述信号输入端输入后,再经过所述第一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二感性互耦单元、所述第五感性互耦单元和所述第六感性互耦单元,最后达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感性互耦单元和所述第五感性互耦单元之间通过加载电容原理,经过一个电容耦合;信号处理第一支路的相位根据以下公式获得:+90°-90°+90°-90°+90°-90°+90°=90°;信号处理第二支路的相位根据以下公式获得:+90°-90°+90°+90°+90°-90°+90°=270°;信号处理第一支路与信号处理第二支路之间相位差相差180度,形成凹陷零点。本技术所述的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解决了在小体积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适用在高频段、陡峭的阻带衰耗的带通滤波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电路结构使信号的处理分成了两个支路,并且这两个支路在此输出端口处的信号相位正好相位差为180°,这样一来两信号大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在高频率点处形成一个下陷零点即形成了阻带陡峭所需要的带外零点,带外零点的生成大大加快了阻带衰耗,本技术的每个感性互耦单元均通过加载电容的方式连接一个接地电容,使得开路传输线大大变短,缩短了整体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的传统的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载电容型终端开路传输的等效图;图4是本技术的加载电容型感性互耦的等效图图5是本技术的信号处理第一支路与信号处理第二支路的等效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的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包括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第二感性互耦单元、第三感性互耦单元、第四感性互耦单元、第五感性互耦单元、第六感性互耦单元、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5、电容C17和电容C18;输入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阻抗TERM3,输入阻抗TERM3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2和电容C7,电感L12和电容C7并联连接,电感L12的1脚连接信号输入端、2脚通过电容C8连接地线;第二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4和电容C9,电感L14和电容C9并联连接,电感L14的1脚通过电感L13连接电感L12的1脚,电感L14的2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第三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6和电容C11,电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第二感性互耦单元、第三感性互耦单元、第四感性互耦单元、第五感性互耦单元、第六感性互耦单元、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5、电容C17和电容C18;/n输入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阻抗TERM3,输入阻抗TERM3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n第一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2和电容C7,电感L12和电容C7并联连接,电感L12的1脚连接信号输入端、2脚通过电容C8连接地线;/n第二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4和电容C9,电感L14和电容C9并联连接,电感L14的1脚通过电感L13连接电感L12的1脚,电感L14的2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n第三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6和电容C11,电感L16和电容C11并联连接,电感L16的1脚通过电感L15连接电感L14的1脚,电感L16的2脚通过电容C12连接地线;/n第四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8和电容C14,电感L18和电容C14并联连接,电感L18的1脚通过电感L17连接电感L16的1脚,电感L18的2脚通过电容C15连接地线;/n第五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20和电容C16,电感L20和电容C16并联连接,电感L20的1脚通过电感L19连接电感L18的1脚,电感L20的2脚通过电容C17连接地线;/n第六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22和电容C19,电感L22和电容C19并联连接,电感L22的1脚通过电感L21连接电感L20的1脚,电感L22的2脚通过电容C18连接地线;/n输出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出阻抗TERM4,输出阻抗TERM4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连接电感L22的1脚,电感L22的1脚为信号输出端;/n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感L14的1脚、另一端连接电感L20的1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感性互耦单元、第二感性互耦单元、第三感性互耦单元、第四感性互耦单元、第五感性互耦单元、第六感性互耦单元、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5、电容C17和电容C18;
输入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入阻抗TERM3,输入阻抗TERM3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
第一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2和电容C7,电感L12和电容C7并联连接,电感L12的1脚连接信号输入端、2脚通过电容C8连接地线;
第二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4和电容C9,电感L14和电容C9并联连接,电感L14的1脚通过电感L13连接电感L12的1脚,电感L14的2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
第三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6和电容C11,电感L16和电容C11并联连接,电感L16的1脚通过电感L15连接电感L14的1脚,电感L16的2脚通过电容C12连接地线;
第四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18和电容C14,电感L18和电容C14并联连接,电感L18的1脚通过电感L17连接电感L16的1脚,电感L18的2脚通过电容C15连接地线;
第五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20和电容C16,电感L20和电容C16并联连接,电感L20的1脚通过电感L19连接电感L18的1脚,电感L20的2脚通过电容C17连接地线;
第六感性互耦单元包括电感L22和电容C19,电感L22和电容C19并联连接,电感L22的1脚通过电感L21连接电感L20的1脚,电感L22的2脚通过电容C18连接地线;
输出阻抗匹配电路包括输出阻抗TERM4,输出阻抗TERM4的一端连接地线、另一端连接电感L22的1脚,电感L22的1脚为信号输出端;
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感L14的1脚、另一端连接电感L20的1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治杨茂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波而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