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69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和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以及形成于电池单体之间的缝隙,电池箱内还布置有:竖直布置于电池模组左侧的左挡板,竖直布置于电池模组右侧的右挡板,水平布置于电池模组底侧、并且与左挡板及右挡板的底边抵靠连接的底板;左挡板与电池箱左侧壁间隔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左风道,右挡板与电池箱右侧壁间隔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右风道,底板与电池箱底壁间隔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下风道,左挡板上贯通开设透风孔,右挡板上贯通开设风扇孔,风扇孔内安装向左送风的风扇。本申请这种电池包安全可靠,散热效率高,具有优良的温度均一性。

A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行业正在处于爆发式发展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及快充、快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此过程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电池热量堆积问题,因此,电池包热管理逐渐成为影响电动汽车变革的关键因素。现今,电池热管理技术主要集中在风冷和液冷两方面。液冷方案中一直存在未被攻克的绝缘和漏液问题,因此液冷系统虽然控温效果更佳,却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风冷方案需要考虑风道的设计,对电池包内部空间有所要求,且风道的设计会影响整个电池包的温度均一性。此外,风冷系统主要是通过空气作为导热介质,冷却效率低。且传统的风冷方案中留有一定的对外风道,无法保证电池包的密封性,存在浸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安全可靠、散热效率高且具有优良的温度均一性的电池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以及收容于所述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以及形成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缝隙,所述电池箱包括顶部敞口的箱体以及设于该箱体顶部敞口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1)以及收容于所述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若干电池单体(201)以及形成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缝隙(202),所述电池箱(1)包括顶部敞口的箱体以及设于该箱体顶部敞口处的箱盖(101),所述箱体由水平布置的底壁(102)以及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壁四周的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前侧壁(105)和后侧壁(10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内还布置有:/n竖直布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左侧的左挡板(3),/n竖直布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右侧的右挡板(4),以及/n水平布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底侧、并且与所述左挡板(3)及所述右挡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1)以及收容于所述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若干电池单体(201)以及形成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缝隙(202),所述电池箱(1)包括顶部敞口的箱体以及设于该箱体顶部敞口处的箱盖(101),所述箱体由水平布置的底壁(102)以及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壁四周的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前侧壁(105)和后侧壁(10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内还布置有:
竖直布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左侧的左挡板(3),
竖直布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右侧的右挡板(4),以及
水平布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底侧、并且与所述左挡板(3)及所述右挡板(4)的底边抵靠连接的底板(5);
所述左挡板(3)与所述左侧壁(103)间隔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左风道(701),所述右挡板(4)与所述右侧壁(104)间隔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右风道(702),所述底板(5)与所述底壁(102)间隔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下风道(703),所述左挡板(3)上贯通开设透风孔(301),所述右挡板(4)上贯通开设风扇孔(401),所述风扇孔(401)内安装向左送风的风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0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条凸筋(102c),所述底板(5)架设于这两条凸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尖顾江娜关云来杨加松许玉林王爱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