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65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罩壳,罩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把手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罩壳内连接有与第一齿轮相联动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操作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将安装调温轴的时候,先将调温轴插接在壳体上,将调温轴端部插接到操作杆端部的插接槽内,转动把手,使把手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能够啮合第二齿轮转动,在第二齿轮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能够带动操作杆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对调温轴的安装,能够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

An assembly device of auxiliary temperature regulating rod and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器生产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式温控器适用于工业、商业及民用建筑的室内温度控制。机械式温控器通过检测室内温度,并与用户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自动控制空调设备,以达到室内恒温目的。主要控制设备有:风机盘管、采暖、三线或二线电动阀及楼宇管理系统。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式(气压式)温度控制器,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感温器和触点式微型开关组成。其中,感温器叫做温压转换部件,它是一个封闭的囊体,主要由感温头、感温管和感温腔三部分组成。根据感温腔的形式不同,感温器又分为波管式和膜盒式两种。感温头位于蒸发器的表面或电冰箱箱体内,用以感应电冰箱箱内的温度。感温管内充有感温剂,温度控制器旋钮用以设定电冰箱的制冷温度。当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上升并超过温度控制器旋钮设定的温度时,感温管内感温剂的压力增大,感温腔中的隔膜在压力的作用下压迫传动支板,使触点接通,电路闭合,压缩机开始运转,电冰箱开始制冷。当蒸发器表面的温度逐渐下降至设定值时,感温管内感温剂的压力下降,弹簧的收缩力大于感温腔隔膜对传动支板产生的推力,传动支板即在弹簧的收缩作用下微微向上抬起,使得触点断开,压缩机便随之停止运转。电冰箱制冷温度的调节是通过调节温度控制器旋钮实现的。当调整温度控制器旋钮时,温度控制器旋钮便带动调温凸轮转动,从而使温度控制板控制弹簧的张力。一般温度控制器旋钮会与调温杆连接,在转动温度控制器旋钮的时候,温度控制器旋钮会带动调温杆转动,调温杆一般螺纹插接在安装壳体中,如图1所示,调温杆1的一端的截面设置为多边形,调温杆1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口2,调温杆1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3,壳体4中开设有螺孔5,调温杆1与螺孔5相螺纹配合。在生产组装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的时候,会将调温杆转动插接在壳体内,现有的装配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手动去旋钮调温杆,但是由于调温杆的结构较小,手工装配的难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具有辅助调温杆安装的优点,能够减小工作人员的安装难度,同时提高安装的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罩壳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罩壳内连接有与第一齿轮相联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与调温轴端部相卡接配合的插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调温轴安装在壳体上的时候,先将调温轴插接在壳体上,将调温轴端部插接到操作杆端部的插接槽内,转动把手,使把手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能够啮合第二齿轮转动,在第二齿轮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能够带动操作杆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对调温轴的安装,能够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第一齿轮在啮合第二齿轮的时候转速不同,在工人转动把手的时候较为省力,把手转动幅度较小就能够实现操作杆的快速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与罩壳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的设置能够使把手转动之后能够回复到原位,从而把手的转动路径能够始终保持一致,使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更加的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壳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档杆,所述把手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档杆,所述限位档杆与第二限位档杆相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档杆的设置能够对把手的转动幅度进行限位,保证操作杆的转动圈数始终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调温轴的安装位置大致相同,能够提高安装的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壳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操作杆的一端转动插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套接在连接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罩壳内壁相抵接,另一端与移动板的端部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温轴与操作杆相抵接的时候,弹簧受到挤压,移动板会在连接杆上进行滑移,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使调温轴与操作杆相抵紧,从而能够在安装的时候更加的精准,在调温轴与操作杆相脱离的时候,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板能够带动第二齿轮回复原位,保证调温轴的顺利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操作杆远离插接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滑动插接在安装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轴能够与转动轴相拆卸连接,在安装不同调温轴的时候可以便捷的操作杆进行更换,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调温轴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远离操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在与安装槽相插接的时候,磁片能够保证插接杆与安装槽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在拆卸的时候也较为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外侧的防滑纹能够增加工作人员手部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的对把手进行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将调温轴安装在壳体上的时候,先将调温轴插接在壳体上,将调温轴端部插接到操作杆端部的插接槽内,转动把手,使把手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能够啮合第二齿轮转动,在第二齿轮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能够带动操作杆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对调温轴的安装,能够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2、第一齿轮在啮合第二齿轮的时候转速不同,在工人转动把手的时候较为省力,把手转动幅度较小就能够实现操作杆的快速转动;3、扭簧的设置能够使把手转动之后能够回复到原位,从而把手的转动路径能够始终保持一致,使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更加的便利;4、限位档杆的设置能够对把手的转动幅度进行限位,保证操作杆的转动圈数始终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调温轴的安装位置大致相同,能够提高安装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
技术介绍
中调温杆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本技术中装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用于体现连接杆与弹簧的具体位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用于体现移动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温杆;2、安装槽口;3、外螺纹;4、壳体;5、螺孔;6、支撑板;7、罩壳;71、第一限位档杆;72、第二限位档杆;8、把手;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转动轴;12、操作杆;13、插接槽;14、扭簧;16、连接杆;17、弹簧;18、移动板;19、安装槽;20、插接杆;21、磁片;22、防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上固定连接有罩壳(7),所述罩壳(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8),所述把手(8)位于罩壳(7)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罩壳(7)内连接有与第一齿轮(9)相联动的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远离第二齿轮(10)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12),所述操作杆(12)远离转动轴(11)的一端开设有与调温轴端部相卡接配合的插接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上固定连接有罩壳(7),所述罩壳(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8),所述把手(8)位于罩壳(7)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罩壳(7)内连接有与第一齿轮(9)相联动的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远离第二齿轮(10)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12),所述操作杆(12)远离转动轴(11)的一端开设有与调温轴端部相卡接配合的插接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9)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8)与罩壳(7)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调温杆与壳体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档杆(71),所述把手(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档杆(72),所述限位档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彬王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润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