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良专利>正文

集中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60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由换热介质吸收燃烧热能、送至散热管路、实现集中供热的热能供应装置,它包括有热源装置、受热床和受热床的上水管、回水管,受热床为换热介质流动升温的延伸通道,热源装置为若干容于受热床中的间隔设置的燃烧装置,其烟道相互连通、集中排烟。本技术解决了大规模城镇集中供热的技术难题,可实现24小时供热,节煤、节水、利于环保。(*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由换热介质吸收燃烧热能、将其由管网移送供热、用于实现集中供热的一种热能供应装置。已有的供热系统,主要的基本组成包括有热能供应装置和将热能供应装置连入一封闭管路使之成为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送热管网,在多数情况下其中的热能供应装置为锅炉,其余一般为热能电站对发电机冷却过程的冷却机构。前者只能完成小地域范围的供热,则整个城市不得不划分为若干小规模且相互独立的供热小区,要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使其达到统一标准的冬季供热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而引发许多投诉令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应付,更多的是城市烟囱林立给环保管理带来许多压力,是多年来一直要着力解决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后者的确使上述弊病降到最低,但其存在有赖于热能电站这一基本要件,所以同样存在适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各区、片独立分散供热产生的上述实际不足,用以实现城镇大规模集中统一供热工作的一种集中供热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集中供热装置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内容为该集中供热装置包括有热源装置、容纳换热介质的受热床和将受热床与热能释放管网连通的上水管、回水管,本技术方案不同于已有技术的部分组成是受热床为使换热介质由其回水管至上水管流动的延伸通道,热源装置为包裹于受热床的受热面中的、若干沿换热介质流向间隔设置的、以燃烧方式散热的燃烧装置,各热源装置的排烟道相互连通、集中排烟。本技术所展示的集中供热装置,采用的是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热源装置来不断地为其加热升温的方法,来持续积累换热介质的热能存贮值实现其强大的供热能力的。该结构方式提高了供热装置的出力,为实现大面积、大规模城镇集中供热创造了条件,因此本技术的应用取代了现有各城市小区供热锅炉的独立供热方式,可将各城市小区的供热管路连为一体成为大规模供热管网,实现统一集中供热;该供热结构改变了现有单体锅炉的间断供热方式,可持续供热,水的散失率低,节煤达30%左右、节水20%,既使在中间时间段实施压煤供热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供热效果,所以不改变现有正常司炉操作程序的前提下也能实现24小时供暖。本技术的结构方式还有利于对产生的烟气进行集中粉尘环保处理,改变现有零散供热方式难以进行环保治理的不利局面,实现无尘排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以下结合附图所给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附图说明图1为本集中供热装置的整体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集中供热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每一热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集中供热装置实施例中,其换热介质以较为典型的介质水为例,其装置的组成包括有容纳水的受热床1、热源装置2和受热床1上将受热床1与热能释放管网连通的上水管4、回水管3,其受热床1为容纳介质水、使其中的介质水由回水管3延伸流至上水管的通道4,通道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层13,在本实施例中,受热床1为弯曲延伸通道,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水管4和回水管3,上水管或回水管中设有使介质水强制流动的液泵12,沿该受热床介质流动方向依次间隔一段距离、嵌入受热床1中设有若干热源装置2,即由受热床1将这些热源装置2串接起来,热源装置2被受热床包裹的周面为受热床1的受热面,热源装置2为燃煤燃烧放热及热能交换的燃烧换热装置,在该热源装置2内还可以设有与受热床换热介质循环连通的其它受热面部件,如热管或加热管等受热换热面10,提高换热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热源装置的烟气流道5通过一连通烟道6相互连通,实现集中排烟,烟气流道5及连通烟道6也沉入受热床的换热介质水中,成为受热床吸收来源于热源装置烟气热能的又一部分受热面。本技术之结构可以方便地由一套烟气除尘装置8对集中起来的烟气进行统一的烟气粉尘处理,如通过引见机7等设备将所产生的烟气强制集中送入一套粉尘净化处理装置8,以吸附其中的粉尘,最终排放的是达到无粉尘气体,从而实现高等级的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热源装置2之间设有一将受热床1分隔成以各热源装置2为主体的热源单元的隔板9,隔板9高度低于受热床1顶棚高度,在正常供热工作时,受热床1中的介质水应超过该隔板9高度,该设置可以使热源装置2的受热面处始终保持一定量的受热介质,以防干烧,还可以使受热介质水在其热源单元中升温达到一定温度后再进入下一个热源单元中继续升温,就可以防止每一热源装置单元因受大量的冷水冲击而影响燃烧效果,基本保持其原有的燃烧状态。为防止受热床1内压力过高,受热床顶棚上设有所需的排气孔11。权利要求1.一种集中供热装置,它包括有热源装置、容纳换热介质的受热床和受热床上将受热床与热能释放管网连通的上水管、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受热床(1)为将换热介质由回水管(3)流动升温送至上水管(4)的延伸通道,热源装置(2)为包裹于受热床(1)的受热面中的、沿换热介质流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以燃烧方式散热的燃烧装置,各热源装置的排烟道相互连通、集中排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热源装置的烟气流道(5)通过一连通烟道(6)相互连通,烟气流道(5)及连通烟道(6)作为受热面沉入受热床(1)的换热介质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热源装置(2)之间设有高度低于受热床顶棚高度的隔板(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由换热介质吸收燃烧热能、送至散热管路、实现集中供热的热能供应装置,它包括有热源装置、受热床和受热床的上水管、回水管,受热床为换热介质流动升温的延伸通道,热源装置为若干容于受热床中的间隔设置的燃烧装置,其烟道相互连通、集中排烟。本技术解决了大规模城镇集中供热的技术难题,可实现24小时供热,节煤、节水、利于环保。文档编号F24H1/46GK2491768SQ01241769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王良, 王学贤 申请人:王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供热装置,它包括有热源装置、容纳换热介质的受热床和受热床上将受热床与热能释放管网连通的上水管、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受热床(1)为将换热介质由回水管(3)流动升温送至上水管(4)的延伸通道,热源装置(2)为包裹于受热床(1)的受热面中的、沿换热介质流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以燃烧方式散热的燃烧装置,各热源装置的排烟道相互连通、集中排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王学贤
申请(专利权)人:王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