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磁路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本申请涉及超导电力电工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磁路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技术在锻件穿透加热、表面淬火加热、中高频焊接以及感应熔炼等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在透热处理方面的应用包括钢管扩径,钢坯热锻,铜铝等有色金属的热压延加工;在工业热处理方面的应用包括表面淬火、透热淬火、回火和消除应力、退火和正火、焊缝退火、粉末金属烧结等;在焊接方面的应用包括金属管焊接、金属板焊接等;感应加热在金属熔炼方面的应用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熔炼、铸造等。感应加热技术应用相关领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被列入六大高耗能行业。据统计,感应加热设备消耗的电能总量占国家电能总消费量的1~5%,2015年我国电能总消费量为59202.87亿千瓦时,其中感应加热设备消耗量563.03~2960.14亿千瓦时之间。目前大中型感应加热设备应用中,加热钢铁的有效电热转换效率在50-60%之间;铜铝等非铁磁性工件的有效电热转换效率在35-45%之间。传统感应加热技术的原理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磁路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包括:/n导磁铁芯,所述导磁铁芯为一个柱状铁芯,并且所述导磁铁芯的上端设置有上导磁板,所述导磁铁芯的下端设置有下导磁板;/n超导线圈,所述超导线圈环绕所述导磁铁芯,并且所述超导线圈通过电流引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使所述超导线圈承载电流,进而产生磁场;/n所述超导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导磁铁芯周向分布的多个并联的铁轭,每个铁轭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导磁板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气隙,并且/或者每个铁轭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导磁板侧壁之间也具有第一气隙,所述第一气隙用于放置待加热工件;/n在所述待加热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气隙后,外部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磁路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包括:
导磁铁芯,所述导磁铁芯为一个柱状铁芯,并且所述导磁铁芯的上端设置有上导磁板,所述导磁铁芯的下端设置有下导磁板;
超导线圈,所述超导线圈环绕所述导磁铁芯,并且所述超导线圈通过电流引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使所述超导线圈承载电流,进而产生磁场;
所述超导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导磁铁芯周向分布的多个并联的铁轭,每个铁轭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导磁板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气隙,并且/或者每个铁轭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导磁板侧壁之间也具有第一气隙,所述第一气隙用于放置待加热工件;
在所述待加热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气隙后,外部电源向所述超导线圈输入电流,所述导磁铁芯将所述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传导至并联的多个铁轭,以形成多个并联的磁路,所述待加热工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以产生感应电流来加热所述待加热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铁轭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气隙,所述第二气隙也用于放置待加热工件;
在导磁铁芯将所述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传导至并联的多个铁轭,以形成多个并联的磁路后,放入所述第二气隙的待加热工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以产生感应电流来加热所述待加热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铁轭上的第二气隙相互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肖立业,杨本康,刘博,黄璞,宋乃浩,靖立伟,张京业,林良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