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习之专利>正文

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16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产汽管(1)、加热管(2)组成,其中产汽管(1)、加热管(2)都为环状,加热管(2)设置在产汽管(1)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加热元件设置在产汽管内,以直接加热方式产生蒸汽,热效率高,热损失少;周置温度大大降低,对使用不会产生影响和危险;而且加热元件干烧状况少,工作温度降低,使用寿命延长。(*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产生蒸汽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快速产生蒸汽的装置。本申请人在申请号为96114706.7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快速产生蒸汽装置,该装置的发热元件与产汽管并排压铸成一体,可快速产生蒸汽,但由于该结构主要通过传导加热产生蒸汽,压铸体周围温度较高,热损失较大,同时对周围的零部件产生一定影响,且外壳温度也较高,对使用造成不便及危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产汽快的前题下具有结构合理、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安全的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本技术由产汽管(1)、加热管(2)组成,其中产汽管(1)、加热管(2)都为环状,加热管(2)设置在产汽管(1)腔体内。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由产汽管(1)、加热管(2)组成,其中产汽管(1)为环状管体,可使盛入的水量较少且管路较长,在保证快产汽的情况下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产汽管(1)由上、下两块冲压板件接合而成,边缘设有用于安装的固定片(14),产汽管(1)的内侧上部开有口且向内延伸连成一体,形成一集汽腔(12),其中央位置设有出汽口(13),集汽腔(12)可有效地聚集蒸汽并向上排出,产汽管(1)的侧面设有与盛水盆相通的进水口(11);加热管(2)也为环状,其设置在产汽管(1)腔体中间位置,在进入及穿出产汽管(1)的接口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产汽管(1)上。在采用本技术结构的产品中,温控器(3)一般设置在产汽管(1)的上部壳体处,这样可避免加热管(2)干烧,有效保护加热管(2)。本技术由于将加热元件设置在产汽管内,以直接加热方式产生蒸汽,热效率高,热损失少;周围温度大大降低,对使用不会产生影响和危险;而且加热元件干烧状况少,工作温度降低,使用寿命延长。权利要求1.一种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由产汽管(1)、加热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产汽管(1)、加热管(2)都为环状,加热管(2)设置在产汽管(1)腔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产汽管(1)内侧上部开有口且向内延伸连成一体,形成集汽腔(12),出汽口(13)设置其上部中央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产汽管(1)由上、下两块冲压板件接合而成,边缘设有用于安装的固定片(1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管(2)在与产汽管(1)接口位置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产汽管(1)上。专利摘要一种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本技术由产汽管(1)、加热管(2)组成,其中产汽管(1)、加热管(2)都为环状,加热管(2)设置在产汽管(1)腔体内。本技术由于将加热元件设置在产汽管内,以直接加热方式产生蒸汽,热效率高,热损失少;周置温度大大降低,对使用不会产生影响和危险;而且加热元件干烧状况少,工作温度降低,使用寿命延长。文档编号F24H1/14GK2357258SQ9722983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王习之 申请人:王习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热式快速产生蒸汽装置,由产汽管(1)、加热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产汽管(1)、加热管(2)都为环状,加热管(2)设置在产汽管(1)腔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习之
申请(专利权)人:王习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