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095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枢模具结构,包括:在马达电枢的模具结构中使用的圆筒状的铁芯;线圈;以及模具树脂,铁芯包括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第1铁芯片包括沿着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1磁极,相邻的第1磁极的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成有连接部,第2铁芯片包括沿着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2磁极,相邻的第2磁极的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成有非连接部,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以连接部之间、非连接部之间、以及连接部与非连接部重合的方式沿着铁芯的中心轴方向层压,线圈缠绕在层压的第1以及第2铁芯片的第1以及第2磁极上,模具树脂通过第1以及第2铁芯片与线圈进行模具成形,在铁芯的内周面上通过非连接部划定了开口窗部,开口窗部被模具树脂填充。

Armature mol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枢模具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26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20152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的电枢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电枢模具结构的技术。例如,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135022号,树脂流入位于构成电枢的铁芯的内面侧的磁极顶端部。马达的电枢与转子之间的空隙的距离优选为确保到电枢铁芯的内周的距离为一定。但是树脂流入磁极顶端部。因此,需要确保到内接的圆的距离为一定。其结果,会产生导致转矩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确保到电枢模具结构中的内接的圆的距离为一定,并且改善树脂的填充性。由此,可以确保强度。并且,还可以抑制转矩降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枢模具结构,包括:在马达电枢的模具结构中使用的圆筒状的铁芯;线圈;以及模具树脂,所述铁芯包括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所述第1铁芯片包括沿着所述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1磁极,相邻的所述第1磁极的所述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枢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在马达电枢的模具结构中使用的圆筒状的铁芯;线圈;以及模具树脂,/n所述铁芯包括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n所述第1铁芯片包括沿着所述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1磁极,/n相邻的所述第1磁极的所述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成有将所述相邻的第1磁极连接的连接部,/n所述第2铁芯片包括沿着所述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2磁极,/n相邻的所述第2磁极的所述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成有将所述相邻的所述第2磁极隔离的非连接部,/n所述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以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非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非连接部重合的方式沿着所述铁芯的中心轴方向层压,/n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层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6 JP 2018-2201521.一种电枢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马达电枢的模具结构中使用的圆筒状的铁芯;线圈;以及模具树脂,
所述铁芯包括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
所述第1铁芯片包括沿着所述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1磁极,
相邻的所述第1磁极的所述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成有将所述相邻的第1磁极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第2铁芯片包括沿着所述铁芯的周向配置的第2磁极,
相邻的所述第2磁极的所述铁芯的内周侧顶端部形成有将所述相邻的所述第2磁极隔离的非连接部,
所述第1铁芯片以及第2铁芯片以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非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非连接部重合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学相良弘树北岛纯清水麻衣松下孝
申请(专利权)人: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