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压铆机,包括机台、设于机台的平台、设于平台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的压铆底座、活动设于压铆底座的上方的压铆头、装设于平台并用于将压铆底座顶起的多个顶起机构及装设于机台并用于驱动压铆头横移、纵移和升降的移动驱动装置,多个顶起机构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平台,平台设置有多个顶起孔,多个顶起机构分别与多个顶起孔一一对应设置,顶起机构包括装设于平台的底部的顶起驱动器及装设于顶起驱动器的输出端的顶起件,顶起驱动器驱动顶起件经由顶起孔靠近或远离压铆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铆压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强度低,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且便于更换压铆底座。
A press riv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铆机
本技术涉及压铆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压铆机。
技术介绍
压铆机,又称铆钉机、旋铆机和铆合机,其是一种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新型铆接设备。其通过压铆机的特殊冲压力作用下将专用紧固件铆接或涨铆方式“冷焊”在金属板材上。现有的压铆机的压铆头是在固定的位置上升降移动以将紧固件压铆在物料上,其结构虽然简单,但性能单一,需要人工对物料进行压铆,自动化程度低,且只能对物料的固定位置进行压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压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铆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强度低,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和便于更换压铆底座的压铆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铆机,其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平台、设置于平台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的压铆底座、活动设置于压铆底座的上方的压铆头、装设于平台并用于将压铆底座顶起的多个顶起机构及装设于机台并用于驱动压铆头横移、纵移和升降的移动驱动装置,多个顶起机构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平台,所述平台设置有多个顶起孔,多个顶起机构分别与多个顶起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顶起机构包括装设于平台的底部的顶起驱动器及装设于顶起驱动器的输出端的顶起件,所述顶起驱动器驱动顶起件经由顶起孔靠近或远离压铆底座。进一步地,所述顶起件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用于与压铆底座的底部滚动抵触。进一步地,所述平台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呈矩形阵列设置,多个固定孔均贯穿平台。进一步地,所述平台设置有用于对压铆底座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经由固定孔与平台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平台设置有用于将物料固定在压铆底座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经由固定孔与平台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龙门架、横移驱动机构、纵移驱动机构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纵移驱动机构装设于机台,所述龙门架的两端均与纵移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横移驱动机构装设于龙门架的顶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装设于横移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压铆头装设于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龙门架装设有滑块,所述机台或/和平台装设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纵移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台的两侧的两组纵移丝杆螺母组件及用于驱动两组纵移丝杆螺母组件的纵移丝杆转动的纵移驱动器,所述龙门架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纵移丝杆螺母组件的纵移螺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纵移驱动器包括纵移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缠绕于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的第一传动带及缠绕于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的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同轴地装设于纵移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纵移电机装设于机台。进一步地,所述纵移驱动器还包括装设于机台的磁粉制动器及转动设置于机台的两个张紧轮,两个张紧轮分别用于调节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的张紧力,所述纵移电机的输出轴与磁粉制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时,将物料放置在压铆底座上,压铆底座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然后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带有铆钉的压铆头将铆钉铆压在物料的设定位置上,从而实现铆钉与物料铆接;通过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压铆头自动化地对物料进行铆压,只需对物料进行一次定位装夹即可对物料的多个铆压位置进行铆压,减少了对物料定位装夹的次数,缩短了对物料铆压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铆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根据不同规格的物料,能够更换不同规格的压铆底座,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由于压铆底座的重量大且与平台紧密接触,单单是人工更换的话,更换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更换不方便,所以当需要更换压铆底座时,多个顶起机构的顶起驱动器驱动顶起件穿过顶起孔后升起,使得顶起件突伸出平台的顶面,顶起后的多个顶起件的顶面形成一个承载面,位于压铆底座底部的顶起机构将压铆底座顶起,使得压铆底座与平台分离,进而使得压铆底座与平台之间具有间隙,便于将压铆底座移离平台,从而便于更换压铆底座,降低了更换压铆底座的劳动强度,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将新的压铆底座放置在承载面的设定位置后,多个顶起机构复位工作,使得新的压铆底座承载在平台的设定位置,从而完成压铆底座的更换。其中,当顶起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顶起件容设于顶起孔内,顶起件的顶面低于平台的顶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起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台;2、平台;21、顶起孔;22、固定孔;3、压铆底座;4、顶起机构;41、顶起驱动器;42、顶起件;43、万向球;5、移动驱动装置;51、龙门架;52、横移驱动机构;521、横移丝杆;522、横移螺母;523、横移架;524、横移电机;53、纵移驱动机构;530、磁粉制动器;531、纵移丝杆螺母组件;532、纵移电机;533、第一主动轮;534、第二主动轮;535、第一从动轮;536、第二从动轮;537、第一传动带;538、第二传动带;539、张紧轮;54、升降驱动机构;55、滑块;56、滑轨;6、定位机构;7、固定机构;8、压铆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铆机,其包括机台1、设置于机台1的平台2、设置于平台2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的压铆底座3、活动设置于压铆底座3的上方的压铆头8、装设于平台2并用于将压铆底座3顶起的多个顶起机构4及装设于机台1并用于驱动压铆头8横移、纵移和升降的移动驱动装置5,多个顶起机构4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平台2,所述平台2设置有多个顶起孔21,多个顶起机构4分别与多个顶起孔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顶起机构4包括装设于平台2的底部的顶起驱动器41及装设于顶起驱动器41的输出端的顶起件42,所述顶起驱动器41驱动顶起件42经由顶起孔21靠近或远离压铆底座3,所述机台1设置有控制面板(图中未显示),所述控制面板与移动驱动装置5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顶起驱动器41可以采用气缸。实际工作时,将物料放置在压铆底座3上,压铆底座3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然后移动驱动装置5驱动带有铆钉的压铆头8将铆钉铆压在物料的设定位置上,从而实现铆钉与物料铆接;通过移动驱动装置5驱动压铆头8自动化地对物料进行铆压,只需对物料进行一次定位装夹即可对物料的多个铆压位置进行铆压,减少了对物料定位装夹的次数,缩短了对物料铆压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铆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根据不同规格的物料,能够更换不同规格的压铆底座3,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由于压铆底座3的重量大且与平台2紧密接触,单单是人工更换的话,更换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更换不方便,所以当需要更换压铆底座3时,多个顶起机构4的顶起驱动器41驱动顶起件42穿过顶起孔21后升起,使得顶起件42突伸出平台2的顶面,顶起后的多个顶起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平台、设置于平台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的压铆底座、活动设置于压铆底座的上方的压铆头、装设于平台并用于将压铆底座顶起的多个顶起机构及装设于机台并用于驱动压铆头横移、纵移和升降的移动驱动装置,多个顶起机构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平台,所述平台设置有多个顶起孔,多个顶起机构分别与多个顶起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顶起机构包括装设于平台的底部的顶起驱动器及装设于顶起驱动器的输出端的顶起件,所述顶起驱动器驱动顶起件经由顶起孔靠近或远离压铆底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平台、设置于平台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承载和定位的压铆底座、活动设置于压铆底座的上方的压铆头、装设于平台并用于将压铆底座顶起的多个顶起机构及装设于机台并用于驱动压铆头横移、纵移和升降的移动驱动装置,多个顶起机构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平台,所述平台设置有多个顶起孔,多个顶起机构分别与多个顶起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顶起机构包括装设于平台的底部的顶起驱动器及装设于顶起驱动器的输出端的顶起件,所述顶起驱动器驱动顶起件经由顶起孔靠近或远离压铆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件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用于与压铆底座的底部滚动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呈矩形阵列设置,多个固定孔均贯穿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设置有用于对压铆底座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经由固定孔与平台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设置有用于将物料固定在压铆底座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经由固定孔与平台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松,马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嘉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