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外围安装有换热夹套;所述反应釜由两对称设置的两反应室组成,且两反应室之间通过隔离组件隔离;每一所述反应室中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安装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其上端穿过反应釜,且与搅拌电机连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设置两个半隔离的反应室,使得物料能够充分混合,提高聚合反应率;将隔离板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中央,并在隔离板两侧延伸出多个换热板组,使得多个换热板组分布在不同的液位高度,能够与不同液位高度的反应液进行换热反应,换热效果好。
A SBR polymerization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属于丁苯橡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丁苯橡胶是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单体,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它采用自由基引发的乳液聚合或阴离子溶液聚合工艺而得的,工业上多采用乳液聚合法。在丁苯橡胶的聚合反应中,首先用计量泵将规定数量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叔十烷基硫醇与苯乙烯在管路中混合溶解,再在管路中与处理好的丁二烯混合;然后与乳化剂混合液(乳化剂、去离子水、脱氧剂等)等在管路中混合后进入冷却器,冷却至10℃;再与活化剂溶液(还原剂、螯合剂等)混合,从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的底部进入聚合系统进行反应。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的作用是使反应物均匀地进行反应,并均匀可控地导出热量,因此,反应釜的大小、传热方式以及搅拌形式是反应釜的重要特征。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其换热形式有夹套形式和列管形式,搅拌形式有桨式和普鲁曼金(BRUMANGIN)式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普遍存在着反应速度慢、转化率低以及产品质量差的缺点。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亟待设计一种新的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物料混合均匀,聚合反应完全,且搅拌稳定,换热效果好。本技术的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外围安装有换热夹套;所述反应釜由两对称设置的两反应室组成,且两反应室之间通过隔离组件隔离;每一所述反应室中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安装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其上端穿过反应釜,且与搅拌电机连接,待聚合反应的物料经送料装置送入反应釜的第一反应室中,先通过第一反应室中的搅拌桨对物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并初步发生聚合反应,当第一反应室中的反应液液位超过隔离组件的隔离板高度,则反应液进入第二反应室中,通过第二反应室中的搅拌桨对物料进行搅拌,使其发生完全的聚合反应;设置两个半隔离的反应室,使得物料能够充分混合,提高聚合反应率;搅拌桨由各自的搅拌电机(减速电机)带动转动,可对两个反应室中的反应液以不同的搅拌速率进行搅拌、混合,可控性强;两所述反应室包括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入反应单体和辅助助剂混合液的第一进料管及用于输入反应氧化剂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反应室顶部设有用于输入反应终止剂的第三进料管;所述第二反应室底部设置有用于输出反应生产物的出料管及用于输出废液的废液管,反应单体和辅助助剂混合液和氧化剂分别通过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由第一反应室底部输入至第一反应室中,并在第一反应室内的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混合;当第一反应室的液位高于隔离板的高度是,第一反应室中的反应液进入至第二反应室中;反应后,将终止剂通过第三进料管由第二反应室顶部送入至第二反应室中,并通过第二反应室中的搅拌桨对反应液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后的浆液由出液管输出;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板,及一体固定于隔离板两侧的多个换热板组;所述隔离板和换热板组均为空心结构,且换热板组与隔离板内部联通;所述隔离板与反应釜其内壁焊接固定,且隔设于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之间;所述隔离板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氮管,且进氮管穿过反应釜底部露出于反应釜外侧;所述隔离板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出氮气的出氮管,且出氮管穿过反应釜顶部露出于反应釜外侧,将低温液氮从隔离板的底部输入,并依次经隔离板进入各个换热板组中,用于与聚合反应产生的热量进行换热,换热后产生的氮气从隔离板的顶部输出;将隔离板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中央,并在隔离板两侧延伸出多个换热板组,使得多个换热板组分布在不同的液位高度,能够与不同液位高度的反应液进行换热反应,换热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包括主传动轴,及沿主传动轴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三桨叶;所述第一桨叶为桨式搅拌桨;所述第二桨叶和所述第三桨叶均为推进式搅拌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釜底部倾斜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中央固定有轴承座总成;所述主传动轴其底部与轴承座总成组装,在反应釜底部设置带有轴承座总成的支架,并将主传动轴通过轴承座总成与支架连接,通过支架为主传动轴的旋转提高支撑,提高搅拌稳定性。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换热板组由两外层换热板及位于两外层换热板之间的中间换热板组成;所述中间换热板中央开设有用于安装主传动轴的通孔,且通孔中固定有轴套,各个换热板组分别通过中间换热板和两块外层换热板分别与聚合反应液进行换热,换热效果好;在中间换热板中央设置带有轴套的通孔,使得主传动轴能够通过轴套与中间换热板连接,能够为主传动轴提高支撑,使得主传动轴的旋转更加稳定。再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换热板两侧分别向着外层换热板方向凸出,且呈弧形结构;两所述外层换热板均呈弧形结构,且两外层换热板对称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设置两个半隔离的反应室,使得物料能够充分混合,提高聚合反应率;将隔离板设置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中央,并在隔离板两侧延伸出多个换热板组,使得多个换热板组分布在不同的液位高度,能够与不同液位高度的反应液进行换热反应,换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隔离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标注为:1-反应釜,2-换热夹套,3-反应室,31-第一反应室,32-第二反应室,4-隔离组件,41-隔离板,42-换热板组,421-外层换热板,422-中间隔热板,5-搅拌桨,51-主传动轴,52-第一桨叶,53-第二桨叶,54-第三桨叶,6-搅拌电机,7-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第三进料管,10-出料管,11-废液管,12-进氮管,13-出氮管,14-支架,15-轴承座总成,16-通孔,17-轴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外围安装有换热夹套2;所述反应釜1由两对称设置的两反应室3组成,且两反应室3之间通过隔离组件4隔离;每一所述反应室3中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安装有搅拌桨5;所述搅拌桨5其上端穿过反应釜1,且与搅拌电机6连接;两所述反应室3包括第一反应室31和第二反应室32;所述第一反应室31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入反应单体和辅助助剂混合液的第一进料管7及用于输入反应氧化剂的第二进料管8;所述第二反应室32顶部设有用于输入反应终止剂的第三进料管9;所述第二反应室32底部设置有用于输出反应生产物的出料管10及用于输出废液的废液管11;所述隔离组件4包括隔离板41,及一体固定于隔离板41两侧的多个换热板组42;所述隔离板41和换热板组42均为空心结构,且换热板组42与隔离板41内部联通;所述隔离板41与反应釜1其内壁焊接固定,且隔设于第一反应室31和第二反应室32之间;所述隔离板41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氮管12,且进氮管12穿过反应釜1底部露出于反应釜1外侧;所述隔离板41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出氮气的出氮管13,且出氮管13穿过反应釜1顶部露出于反应釜1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外围安装有换热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由两对称设置的两反应室组成,且两反应室之间通过隔离组件隔离;每一所述反应室中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安装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其上端穿过反应釜,且与搅拌电机连接;/n两所述反应室包括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入反应单体和辅助助剂混合液的第一进料管及用于输入反应氧化剂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反应室顶部设有用于输入反应终止剂的第三进料管;所述第二反应室底部设置有用于输出反应生产物的出料管及用于输出废液的废液管;/n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板,及一体固定于隔离板两侧的多个换热板组;所述隔离板和换热板组均为空心结构,且换热板组与隔离板内部联通;所述隔离板与反应釜其内壁焊接固定,且隔设于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之间;所述隔离板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氮管,且进氮管穿过反应釜底部露出于反应釜外侧;所述隔离板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出氮气的出氮管,且出氮管穿过反应釜顶部露出于反应釜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苯橡胶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外围安装有换热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由两对称设置的两反应室组成,且两反应室之间通过隔离组件隔离;每一所述反应室中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安装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其上端穿过反应釜,且与搅拌电机连接;
两所述反应室包括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入反应单体和辅助助剂混合液的第一进料管及用于输入反应氧化剂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反应室顶部设有用于输入反应终止剂的第三进料管;所述第二反应室底部设置有用于输出反应生产物的出料管及用于输出废液的废液管;
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板,及一体固定于隔离板两侧的多个换热板组;所述隔离板和换热板组均为空心结构,且换热板组与隔离板内部联通;所述隔离板与反应釜其内壁焊接固定,且隔设于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之间;所述隔离板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液氮的进氮管,且进氮管穿过反应釜底部露出于反应釜外侧;所述隔离板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出氮气的出氮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向飞,王凯,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双涵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