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和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支撑装置,所述密封罩的顶部且位于传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解压口和进料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部插接有插接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设置有贯通搅拌轴的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的第一搅拌装置,能够对釜体的侧壁进行挂动,从而防止原料积累在釜体的侧壁上,同时通过第二搅拌装置的设置,能够增加整个装置的搅拌效果,从而使得内部的原料的反应速度变快,接着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设置,便于原料的清理和送入。
A kind of reaction kettle with high efficiency of anti adhe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反应釜在长期对原料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反应釜内部的搅拌装置会和其内部的反应原料发生触碰,从而长时间的搅拌会导致原料会残留在搅拌装置的表面上,导致在清理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和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支撑装置,所述密封罩的顶部且位于传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解压口和进料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部插接有插接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设置有贯通搅拌轴的滑槽,所述插接轴的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搅拌轴上的滑槽内部,所述搅拌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插接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的第一搅拌装置,能够对釜体的侧壁进行挂动,从而防止原料积累在釜体的侧壁上,同时通过第二搅拌装置的设置,能够增加整个装置的搅拌效果,从而使得内部的原料的反应速度变快,接着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设置,便于原料的清理和送入。作为优选,所述釜体和密封罩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圈,所述釜体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固底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密封橡圈的设置,能够增加釜体和密封罩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密封性更强,同时在釜体的外部设置有加固底座,从而增加了釜体整体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外磁钢座,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外磁钢座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外磁钢座的内部,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轴封与搅拌轴相互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装置的设置,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同时在电机的输出端和搅拌轴的连接出设置有轴封,从而避免釜体内部的液体流向电机的一端,从而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坏。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加强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加固底座的底部四角上,所述加强杆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加固底座四角上设置有支撑杆,从而对整个装置的起到支撑,同时通过在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加强杆,从而增加整个装置的强度,使得支撑装置对釜体的支撑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便于放置插接轴的空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空腔大于插接轴的宽度,从而便于对插接轴的收纳。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套、连接杆、弧形搅拌叶和竖向搅拌杆,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在搅拌轴的表面上,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连接套的两侧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搅拌装置的设置,使得装置的搅拌效果更好,同时通过连接套的设置,避免搅拌轴直接连接在搅拌轴上,导致对搅拌轴造成影响。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套的一端和弧形搅拌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搅拌叶和釜体的内壁相互搭接,所述竖向搅拌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底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搅拌叶的设置,能够避免内部的液体在釜体内部发生挂壁,从而增加对釜体内壁的清理效果,同时在连接杆上设置有竖向搅拌杆,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的搅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设置有遮挡罩,两个所述搅拌杆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插接轴的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搅拌轴底部转动连接的搅拌杆,从而配合第二搅拌装置,增加整个装置的搅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杆和插接轴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搅拌杆靠近插接轴的一侧上设置有空槽,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空槽的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搅拌杆上设置有空槽,同时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空槽内部,能够对弹簧起到收纳的效果,从而当搅拌杆和插接轴相互触碰时,能够使得两个的贴合效果更紧密。作为优选,所述遮挡罩的内部开设有对应搅拌杆位置的限位槽,所述遮挡罩呈倒圆台型设置,所述限位槽和搅拌杆相互滑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遮挡罩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同时限位槽的大小和搅拌杆相互契合,从而能能够对搅拌杆表面粘附的材料进行剥离,从而使得装置的清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搅拌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釜体;2、密封罩;3、密封橡圈;4、加固底座;5、支撑杆;6、加强杆;7、电机;8、外磁钢座;9、轴封;10、解压口;11、出料口;12、进料口;13、搅拌轴;14、插接轴;15、空腔;16、连接套;17、连接杆;18、弧形搅拌叶;19、竖向搅拌杆;20、遮挡罩;21、限位槽;22、搅拌杆;23、空槽;24、弹簧;25、滑槽;26、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密封罩2,釜体1和密封罩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圈3,釜体1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固底座4,密封罩2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7和外磁钢座8,电机7固定连接在外磁钢座8的顶部,电机7的输出端延伸进外磁钢座8的内部,电机7的底部通过轴封9与搅拌轴13相互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5和加强杆6,支撑杆5设置在加固底座4的底部四角上,加强杆6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5之间。如图1至图4所示,密封罩2的顶部且位于传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解压口10和进料口12,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1,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13,搅拌轴13的内部设置有便于放置插接轴14的空腔15,搅拌轴13的底部插接有插接轴14,搅拌轴13的表面设置有贯通搅拌轴13的滑槽25,插接轴14的顶部设置有滑块26,滑块26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搅拌轴13上的滑槽25内部,搅拌轴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插接轴1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套16、连接杆17、弧形搅拌叶18和竖向搅拌杆19,连接套16固定连接在搅拌轴13的表面上,连接杆17固定连接在连接套16的两侧上,连接杆17远离连接套16的一端和弧形搅拌叶18相互固定连接,弧形搅拌叶18和釜体1的内壁相互搭接,竖向搅拌杆19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7的底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和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支撑装置,所述密封罩(2)的顶部且位于传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解压口(10)和进料口(12),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1),所述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底部插接有插接轴(14),所述搅拌轴(13)的表面设置有贯通搅拌轴(13)的滑槽(25),所述插接轴(14)的顶部设置有滑块(26),所述滑块(26)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搅拌轴(13)上的滑槽(25)内部,所述搅拌轴(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插接轴(1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和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支撑装置,所述密封罩(2)的顶部且位于传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解压口(10)和进料口(12),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1),所述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底部插接有插接轴(14),所述搅拌轴(13)的表面设置有贯通搅拌轴(13)的滑槽(25),所述插接轴(14)的顶部设置有滑块(26),所述滑块(26)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搅拌轴(13)上的滑槽(25)内部,所述搅拌轴(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插接轴(1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和密封罩(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圈(3),所述釜体(1)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固底座(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7)和外磁钢座(8),所述电机(7)固定连接在外磁钢座(8)的顶部,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延伸进外磁钢座(8)的内部,所述电机(7)的底部通过轴封(9)与搅拌轴(13)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附高效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5)和加强杆(6),所述支撑杆(5)设置在加固底座(4)的底部四角上,所述加强杆(6)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现代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