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36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涉及空调领域。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将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结合使用的场景下,解决两种换热器的内容积不匹配的问题。该换热装置包括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储液管;其中,储液管与微通道换热器焊接固定;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多个扁管连通;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通过第一冷媒管连通至储液管内的空腔中;储液管内的空腔通过第二冷媒管连通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第二集流管。本申请应用于换热。

A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
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
技术介绍
相比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更低的制冷剂充注量、更紧凑的结构、更低的成本以及更轻的重量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微通道换热器已经逐步应用于制冷设备,如空调、热泵热水器等领域。目前,在一些场景中,出现了将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结合使用的解决方案。具体的,例如在空调中,室内换热器采用翅片管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采用翅片管换热器。这种应用场景下,由于微通道换热器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内容积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就会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能够在将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结合使用的场景下,解决两种换热器的内容积不匹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储液管;其中,储液管与微通道换热器焊接固定;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多个扁管连通;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通过第一冷媒管连通至储液管内的空腔中;储液管内的空腔通过第二冷媒管连通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第二集流管。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换热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微通道换热器旁焊接能够储存冷媒的储液管,从而在换热装置工作时,当从第一出口或者第二出口流入冷媒时,能够将微通道换热器容纳不了的冷媒存储在储液管内的空腔中,避免了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翅片管换热器结合使用时两种换热器的内容积不匹配的问题。另外,本申请中的换热装置通过将储液管与微通道换热器焊接固定的方式,将储液管与微通道换热器进行了集成化设计,便于换热装置的安装。例如,在空调中,根据室外机的机壳结构不同,换热装置的位置、形状也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将储液管与微通道换热器焊接固定的方式,便可以在调整换热装置的位置、形状时进行一体调整。如在不同的空调中,则需要将换热装置折弯成“L”型、圆型等不同形状,此时本申请中的换热装置则可以对储液管与微通道换热器进行一并折弯,从而优化空调中各部件的位置布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空调;11-室外换热装置;12-压缩机;13-四通阀;14-节流装置;15-室内换热装置;20-换热装置;21-微通道换热器;211-第一集流管;2111-分流管;212-第二集流管;213-多根扁管;22-储液管;221-空腔;23-焊接点;24-第一冷媒管;25-第二冷媒管;26-电子膨胀阀;27-分流头;28-分流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的专利技术原理进行介绍:目前,利用热泵系统进行制冷或制热的空调等电器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普及使用。如图1所示,为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10中的主要功能单元包括:室外换热装置11、压缩机12、四通阀13、节流装置14、室内换热装置15。其中,当空调10处于制冷状态下时,压缩机12对冷媒进行压缩,高压冷媒通过四通阀13流入室外换热装置11中进行放热冷凝;然后冷媒通过节流装置14进入室内换热装置15中;由于节流装置14的存在,冷媒进入室内换热装置15后压力减小,冷媒开始吸热蒸发;最终冷媒通过四通阀13再次回到压缩机12中,完成制冷循环。当空调10处于制热状态下时,则通过四通阀13将冷媒的流向翻过来实现相关功能。在传统的空调等电器中,图1中的室外换热装置11和室内换热装置15通常采用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后来,逐渐开始有厂商开始使用性能相对优异的微通道换热器来替代翅片管换热器的功能。但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容霜性能和排水性能相比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的表现较差,因此微通道换热器在湿工况下的机组制热性能衰减快。为了实现通用化设计,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在空调的室外换热装置中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在室内换热装置中采用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但这样一来,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的内容积差异就会导致机组制冷/制热时的内容积与冷媒量不匹配的问题。例如,下表1为同一机型的空调产品中,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的内容积对比结果。参数翅片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内容积(单位:升/L)5.140L2.034L表1由表1可以看出,同一机型的空调产品中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的内容积相差较大。为了解决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的内容积不匹配的问题,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通过在空调系统中增加高压储液器的方式,来存储微通道换热器侧的冷媒。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高压储液器都存在成本高、体积大等问题,不便于安装在空调内。进而,本申请中考虑到可以采用将微通道换热器和用于存储冷媒的储液管进行集成的方式,来解决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的内容积不匹配的问题。基于上述专利技术构思,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微通道换热器21以及储液管22。其中,储液管22与微通道换热器21焊接固定。具体的,如图2中,储液管22与微通道换热器2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储液管;其中,所述储液管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焊接固定;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所述多个扁管连通;/n所述第一集流管通过第一冷媒管连通至所述储液管内的空腔中;/n所述储液管内的空腔通过第二冷媒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n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储液管;其中,所述储液管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焊接固定;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所述多个扁管连通;
所述第一集流管通过第一冷媒管连通至所述储液管内的空腔中;
所述储液管内的空腔通过第二冷媒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
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管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采用一体化焊接工艺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通过所述储液管的底部连通至所述空腔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媒管延伸至所述空腔内的部分的管体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媒管延伸至所述空腔内的部分的管体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延伸至所述空腔内的部分的管体高度h1满足:其中,H表示所述空腔的高度;
所述第二冷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法立李丛来张恒周敏石丽华高永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