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料仓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包括壳体组件、破碎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体、进料管、出料管和支撑柱,所述筒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进料管,所述筒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出料管,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破碎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通槽和电阻丝;通过设置两个电阻丝对筒体内部进行升温,再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上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对粉体进行搅拌,使得粉体不断地穿过第一搅拌叶上的通槽进行细化粉碎,本实用装置避免了粉体受外部潮湿空气结成块状,保证了粉体质量和均匀的输送粉体。
An automatic powder crushing feed 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
本技术属于料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
技术介绍
在饲料、食品、生物质、化工、建材和医药等行业中,料仓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无动力储料设备,也可设置在混合机、制粒等设备的上方做为配料准备仓使用,料仓是物料输送处理过程中的中间媒介设备。原有的料仓在存储粉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料仓内的粉体潮湿,结成块状,导致粉体质量降低,输送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旨在解决原有的料仓在存储粉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料仓内的粉体潮湿,结成块状,导致粉体质量降低,输送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包括壳体组件、破碎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体、进料管、出料管和支撑柱,所述筒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进料管,所述筒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出料管,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破碎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通槽和电阻丝,所述筒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搅拌电机,且位于所述进料管的一侧,所述搅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杆,且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延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搅拌杆上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一搅拌叶和所述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上方,所述第一搅拌叶上设置有所述通槽,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电阻丝,所述搅拌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料管、螺旋输送电机、螺旋输送轴和螺旋叶片,所述出料管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旋输送电机,所述螺旋输送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螺旋输送轴,且所述螺旋输送轴的一端延伸入所述输料管内部,所述螺旋输送轴的表面上环绕有所述螺旋叶片,所述螺旋输送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电磁阀,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所述排气管。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筒体还包括观察窗,所述筒体的前端设置有所述观察窗。本技术提供优选的,六个所述第二搅拌叶间距相等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搅拌杆上。本技术提供优选的,两个所述电阻丝对称分布在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电阻丝的型号为Cr20Ni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通过设置两个电阻丝对筒体内部进行升温,再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上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对粉体进行搅拌,使得粉体不断地穿过第一搅拌叶上的通槽进行细化粉碎,本实用装置避免了粉体受外部潮湿空气结成块状,保证了粉体质量和均匀的输送粉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中:1-壳体组件、11-筒体、12-进料管、13-出料管、14-支撑柱、15-电磁阀、16-排气管、17-观察窗、2-破碎组件、21-搅拌电机、22-搅拌杆、23-第一搅拌叶、24-第二搅拌叶、25-通槽、26-电阻丝、3-输送组件、31-输料管、32-螺旋输送电机、33-螺旋输送轴、34-螺旋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包括壳体组件1、破碎组件2和输送组件3,壳体组件1包括筒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3和支撑柱14,筒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管12,筒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出料管13,筒体1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14。破碎组件2包括搅拌电机21、搅拌杆22、第一搅拌叶23、第二搅拌叶24、通槽25和电阻丝26,筒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电机21,且位于进料管12的一侧,搅拌电机21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杆22,且搅拌杆22的一端延伸入筒体11的内部,搅拌杆22上环绕设置有第一搅拌叶23和第二搅拌叶24,第一搅拌叶23位于第二搅拌叶24的上方,第一搅拌叶23上设置有通槽25,筒体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阻丝26,搅拌电机2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输送组件3包括输料管31、螺旋输送电机32、螺旋输送轴33和螺旋叶片34,出料管13的下方设置有输料管31,输料管31的一端设置有螺旋输送电机32,螺旋输送电机32的输出端设置有螺旋输送轴33,且螺旋输送轴33的一端延伸入输料管31内部,螺旋输送轴33的表面上环绕有螺旋叶片34,螺旋输送电机3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料管12通过螺纹固定在筒体11的上方,用于粉体进入筒体11内部储存,出料管13通过螺纹固定在筒体11的下表面,方便出料;支撑柱13通过焊接固定在筒体11的底部,用于支撑筒体11;搅拌电机21通过螺丝固定在筒体11的上表面上,用于为搅拌叶23的转动提供输出动力,搅拌杆22的一端通过螺丝搅拌电机21输出端固定连接,一端延伸入筒体11内部,与第一搅拌叶23和第二搅拌叶2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用于传递转动动力;第二搅拌叶24位于出料管13的内部,避免粉体出料时结成块状发生堵塞;输料管31通过焊接固定在出料管13的下方;螺旋输送电机32通过螺丝固定在输料管31的一端,用于驱动螺旋叶片34旋转;螺旋输送轴33通过螺丝固定在螺旋输送电机32的输出端上;螺旋叶片34通过焊接环绕分布在螺旋输送轴33上,用于输送粉体。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电磁阀15,出料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15。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料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15,用于控制粉体的流量大小。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排气管16,筒体11的侧壁上设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6。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管16通过螺纹固定连在筒体11的侧壁上,方便筒体11里的热气排出,保证了粉体的质量。进一步的,筒体11还包括观察窗17,筒体1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17。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1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17,方便工作人员查看筒体11的内部情况。进一步的,六个第二搅拌叶24间距相等对称的分布在搅拌杆2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第二搅拌叶24间距相等对称的分布在搅拌杆22上,避免了粉体在出料管13内部发生堵塞。进一步的,两个电阻丝26对称分布在筒体11的内侧壁上,电阻丝26的型号为Cr20Ni8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个电阻丝26对称分布在筒体11的内侧壁上,使得粉体受热更加均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将粉体通过进料管12倒入筒体11的内部进行储存,当粉体受到外面空气影响变潮时,启动电阻丝26对粉体进行加热,再启动搅拌电机21通过搅拌杆22带动第一搅拌叶23和第二搅拌叶24对粉体进行搅拌,快速均匀地加热,同时第一搅拌叶23上的通槽25可以对结成块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破碎组件(2)和输送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筒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3)和支撑柱(14),所述筒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进料管(12),所述筒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出料管(13),所述筒体(11)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柱(14);/n所述破碎组件(2)包括搅拌电机(21)、搅拌杆(22)、第一搅拌叶(23)、第二搅拌叶(24)、通槽(25)和电阻丝(26),所述筒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搅拌电机(21),且位于所述进料管(12)的一侧,所述搅拌电机(2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杆(22),且所述搅拌杆(22)的一端延伸入所述筒体(11)的内部,所述搅拌杆(22)上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一搅拌叶(23)和所述第二搅拌叶(24),所述第一搅拌叶(23)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叶(24)的上方,所述第一搅拌叶(23)上设置有所述通槽(25),所述筒体(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电阻丝(26),所述搅拌电机(2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输料管(31)、螺旋输送电机(32)、螺旋输送轴(33)和螺旋叶片(34),所述出料管(13)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输料管(31),所述输料管(3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旋输送电机(32),所述螺旋输送电机(32)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所述螺旋输送轴(33),且所述螺旋输送轴(33)的一端延伸入所述输料管(31)内部,所述螺旋输送轴(33)的表面上环绕有所述螺旋叶片(34),所述螺旋输送电机(3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自动破碎给料料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破碎组件(2)和输送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筒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3)和支撑柱(14),所述筒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进料管(12),所述筒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出料管(13),所述筒体(11)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柱(14);
所述破碎组件(2)包括搅拌电机(21)、搅拌杆(22)、第一搅拌叶(23)、第二搅拌叶(24)、通槽(25)和电阻丝(26),所述筒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搅拌电机(21),且位于所述进料管(12)的一侧,所述搅拌电机(2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搅拌杆(22),且所述搅拌杆(22)的一端延伸入所述筒体(11)的内部,所述搅拌杆(22)上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一搅拌叶(23)和所述第二搅拌叶(24),所述第一搅拌叶(23)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叶(24)的上方,所述第一搅拌叶(23)上设置有所述通槽(25),所述筒体(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电阻丝(26),所述搅拌电机(2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输料管(31)、螺旋输送电机(32)、螺旋输送轴(33)和螺旋叶片(34),所述出料管(13)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输料管(31),所述输料管(3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千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宝兴西宝超细粉体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