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160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其可以增强空气在加热装置内部的停留时间,同时提高空气与热源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空气加热效果,提高实用性,包括外圆管、外锥形管、内圆管、内锥形管、出气管、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底座,外圆管的顶端和外锥形管的底端均设置有外挡板,并且外锥形管的顶端与外圆管的底端连通,外圆管与外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一腔室,外圆管的四周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四组安装角座,并且每组安装角座的底端均纵向设置有支柱,每组支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脚板,底脚板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右侧区域固定连接,内圆管的顶端与内锥形管的底端连通。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yclone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空气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加热和如何使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尽可能的吸收更多热量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其在物料烘干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现有的空气加热装置,在使用中,首先将加热装置内部预热,然后利用鼓风机,将外界气体抽入至加热装置中,使空气在加热装置内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空气进行加热,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加热装置,空气在加热装置内部的停留时间较短,且空气与热源之间的换热面积较小,所以往往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加热装置对空气的加热效果较差,不能满足现实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导致其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空气在加热装置内部的停留时间,同时提高空气与热源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空气加热效果,提高实用性的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包括外圆管、外锥形管、内圆管、内锥形管、出气管、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底座,所述外圆管的顶端和外锥形管的底端均设置有外挡板,并且所述外锥形管的顶端与外圆管的底端连通,外圆管与外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一腔室,外圆管的四周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四组安装角座,并且每组安装角座的底端均纵向设置有支柱,每组所述支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脚板,底脚板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区域固定连接,所述内圆管的顶端与所述内锥形管的底端连通,并且内锥形管的顶端与所述外圆管顶端的外挡板的底端中部连接,所述内圆管的底端设置有内挡板,并且内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通孔,固定通孔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上下贯穿的气孔,所述出气管外壁的上侧与固定通孔的内壁连接,并且出气管的上半区域位于内圆管内部且与内圆管之间形成环形间隔,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固定安装在环形间隔内部,并且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区域设置有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加热使用的加热控制器,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加热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内圆管与内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二腔室,所述出气管的外部下侧穿过外锥形管底端的外挡板并伸出至外锥形管的底端外界,并且出气管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通弯管,所述外圆管的右端前侧沿着外圆管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口,并且进气口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风机。为了方便对整体内部进行保温处理,减少内部热量与外界交换而造成热量损失的因素,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外圆管、外锥形管和出气管上与外界空气接触的区域表面均贴附设置有保温装置。为了提高外圆管、外锥形管与出气管对气体的保温能力,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保温装置为岩棉保温层。为了提高外圆管、外锥形管与出气管对气体的保温能力,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保温装置为聚氨酯硬质保温层。为了方便对加热控制装置进行支撑固定,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加热控制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装置。为了提高加热控制装置的支撑放置稳定性,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支撑装置为四组支杆和四组固定板,所述四组支杆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加热控制装置的底端四角位置区域连接,并且所述四组固定板的顶端中部分别与四组支杆的底端连接,四组固定板的底端均与所述底座顶端的左侧区域连接。为了方便对风机与出气管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为后续维修和清理提供便捷,本技术改进有,所述风机的左部输出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右部输出端均通过法兰和螺栓可拆卸连接。为了提高风机与进气管之间的连通密封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法兰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新型结构的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可以通过加热控制器对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进行加热,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加热,使内圆管的内壁和外壁同时受热,同时可以通过风机将外界气体自进气管的方向沿切线方向在外圆管内部旋转转动,从而使加热后的内圆管外壁对气体进行预先加热,旋转下降的外旋气体在到达外锥形管位置时,因外锥形管圆锥形的收缩设置,使气体向整体中心轴线靠拢,当气流到达外锥形管底端位置时,气体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整体中心轴线位置由下而上继续做螺旋形流动,从而使气体经过气孔进入内圆管中,通过内圆管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对气体进行再次加热,最后加热后的气体继续向上螺旋转动,遇到内锥形管顶端的时,气体在向下螺旋转动和并进入出气管内部通过出气管向外排出,通过外圆管、外锥形管、内圆管和内锥形管的双层设置,增强气体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部的转动停留时间,减少气体直接向外排出的缺陷,增强空气在加热装置内部的停留时间,同时通过内圆管的双面受热对气体进行加热,提高空气与热源之间的换热面积,减少热源的热量损耗,提高空气加热效果,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外圆管、四组安装角座和进气管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外圆管;2-外锥形管;3-内圆管;4-内锥形管;5-出气管;6-电磁感应加热线圈;7-底座;8-安装角座;9-支柱;10-底脚板;11-加热控制器;12-连通弯管;13-进气管;14-风机;15-保温装置;16-支杆;17-固定板;18-法兰;19-螺栓;20-密封垫圈;21-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包括外圆管1、外锥形管2、内圆管3、内锥形管4、出气管5、电磁感应加热线圈6和底座7,所述外圆管1的顶端和外锥形管2的底端均设置有外挡板,并且所述外锥形管2的顶端与外圆管1的底端连通,外圆管1与外锥形管2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一腔室,外圆管1的四周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四组安装角座8,并且每组安装角座8的底端均纵向设置有支柱9,每组所述支柱9的底端均设置有底脚板10,底脚板10的底端与所述底座7的顶端右侧区域固定连接,所述内圆管3的顶端与所述内锥形管4的底端连通,并且内锥形管4的顶端与所述外圆管1顶端的外挡板的底端中部连接,所述内圆管3的底端设置有内挡板,并且内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通孔,固定通孔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上下贯穿的气孔,所述出气管5外壁的上侧与固定通孔的内壁连接,并且出气管5的上半区域位于内圆管3内部且与内圆管3之间形成环形间隔,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6固定安装在环形间隔内部,并且所述底座7的顶端左侧区域设置有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6加热使用的加热控制器11,电磁感应加热线圈6与加热控制器11电性连接,所述内圆管3与内锥形管4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二腔室,所述出气管5的外部下侧穿过外锥形管2底端的外挡板并伸出至外锥形管2的底端外界,并且出气管5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通弯管12,所述外圆管1的右端前侧沿着外圆管1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口,并且进气口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圆管、外锥形管、内圆管、内锥形管、出气管、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底座,所述外圆管的顶端和外锥形管的底端均设置有外挡板,并且所述外锥形管的顶端与外圆管的底端连通,外圆管与外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一腔室,外圆管的四周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四组安装角座,并且每组安装角座的底端均纵向设置有支柱,每组所述支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脚板,底脚板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区域固定连接,所述内圆管的顶端与所述内锥形管的底端连通,并且内锥形管的顶端与所述外圆管顶端的外挡板的底端中部连接,所述内圆管的底端设置有内挡板,并且内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通孔,固定通孔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上下贯穿的气孔,所述出气管外壁的上侧与固定通孔的内壁连接,并且出气管的上半区域位于内圆管内部且与内圆管之间形成环形间隔,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固定安装在环形间隔内部,并且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区域设置有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加热使用的加热控制器,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加热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内圆管与内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二腔室,所述出气管的外部下侧穿过外锥形管底端的外挡板并伸出至外锥形管的底端外界,并且出气管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通弯管,所述外圆管的右端前侧沿着外圆管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口,并且进气口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旋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圆管、外锥形管、内圆管、内锥形管、出气管、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底座,所述外圆管的顶端和外锥形管的底端均设置有外挡板,并且所述外锥形管的顶端与外圆管的底端连通,外圆管与外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一腔室,外圆管的四周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四组安装角座,并且每组安装角座的底端均纵向设置有支柱,每组所述支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脚板,底脚板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区域固定连接,所述内圆管的顶端与所述内锥形管的底端连通,并且内锥形管的顶端与所述外圆管顶端的外挡板的底端中部连接,所述内圆管的底端设置有内挡板,并且内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通孔,固定通孔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上下贯穿的气孔,所述出气管外壁的上侧与固定通孔的内壁连接,并且出气管的上半区域位于内圆管内部且与内圆管之间形成环形间隔,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固定安装在环形间隔内部,并且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区域设置有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加热使用的加热控制器,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加热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内圆管与内锥形管连通组成的腔室设置为第二腔室,所述出气管的外部下侧穿过外锥形管底端的外挡板并伸出至外锥形管的底端外界,并且出气管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通弯管,所述外圆管的右端前侧沿着外圆管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口,并且进气口上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焕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光县伟博纸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