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松山专利>正文

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91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属炉具技术领域,主要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吸热水套吸热面积小、炉具热交换效率低这一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内、外套11、12横截面呈波纹状,大大增加了吸热面积,提高了炉具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单位、家庭使用的燃煤、燃油锅炉、炉具等。(*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属炉具
,特别涉及一种炉用吸热水套。
技术介绍
中,人们利用锅炉将水加热,或炊、饮用或取暖、或作其他用途,锅炉使用的燃料包括油、煤等多种,为了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最大程度地转化成可被利用的热量,人们在炉膛内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吸热水套。热交换率成为衡量锅炉性能的重要指标,但
技术介绍
中锅炉使用的吸热水套普遍存在吸热面积小、致使锅炉热交换率低这一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一种吸热面积大、可提高锅炉热交换率的炉用吸热水套。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由有一定间隙的内、外套,密封内、外套上、下两端的上下堵头及进、出水口构成,其特征在于内、外套的横截面呈波纹状,内、外套的横截面也可呈相邻为两个反向开口的“U”、“V”字状或呈锯齿状。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用于燃油锅炉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本技术横截面局部俯视图;图3,本技术横截面局部俯视图;图4,本技术横截面局部俯视图。图面说明1、排烟管;2、大气连通管;3、出水口;4、炉体;5、上加热层;6、加热管;7、吸热水套;8、燃烧器口;9进水口;10、底座;11、内套;12、外套。本例由有一定间隙的内、外套11、12,密封内、外套11、12上、下两端的上下堵头及进、出水口9、3构成,内、外套11、12的横截面呈波纹状,也可呈相邻为两个反向开口的“U”、“V”字状,或是呈锯齿状,本例采用锯齿状,如图4所示,图1所示本技术位于燃油锅炉下部,与加热管6相连,构成一个吸热面积较大、热交换效率较高的吸热体。这种结构的吸热水套7也可用于民用暖气炉等诸多炉具。本技术采用内、外套11、12横截面呈波纹状的吸热水套7,大大增加了吸热面积,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被充分吸收,极大地提高了炉具的热交换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炉用吸热水套,由有一定间隙的内、外套(11)、(12),密封内、外套(11)、(12)上、下两端的上下堵头及进、出水口构成,其特征在于内、外套(11)、(12)的横截面呈波纹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其特征在于内、外套(11)、(12)的横截面呈相邻为两个反向开口的“U”字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其特征在于内、外套(11)、(12)的横截面呈相邻为两个反向开口的“V”字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其特征在于内、外套(11)、(12)的横截面呈锯齿状。专利摘要一种炉用吸热水套属炉具
,主要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吸热水套吸热面积小、炉具热交换效率低这一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内、外套11、12横截面呈波纹状,大大增加了吸热面积,提高了炉具的热交换效率,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单位、家庭使用的燃煤、燃油锅炉、炉具等。文档编号F24H1/22GK2418427SQ0021375公开日2001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田松山 申请人:田松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炉用吸热水套,由有一定间隙的内、外套(11)、(12),密封内、外套(11)、(12)上、下两端的上下堵头及进、出水口构成,其特征在于内、外套(11)、(12)的横截面呈波纹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松山
申请(专利权)人:田松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