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4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能够被放置于待清洁表面;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边刷组件,包括刷座和沿所述刷座向外延伸的柔性的刷体,所述刷座能够被致动以带动刷体围绕一个回转轴线转动;所述刷体在第一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刷体在第二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由此调节边刷组件进行清扫的范围,例如能够支持在有利于将污物清扫推送到主刷吸尘口的范围,则边刷的刷体更贴近待清洁表面,在可能将污物扫离吸尘口的范围,则边刷的刷体太高,至离开待清洁表面。

A sweeping robot with edge bru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家庭清洁作业中,传统的扫地机器人类似“行走的吸尘器”,通过吸尘口把清扫的污物吸入内置的集尘通道,最终由集尘盒所收集。由于吸尘口难以覆盖整个扫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在扫地机器人贴墙行走进行清扫或者是靠近其他障碍物进行清扫时,扫地机器人的边缘与墙之间会存在一个清扫的盲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众多市售的扫地机器人会配置边刷组件协助位于吸尘口的主刷组件进行清扫,主要是将贴近墙或者其他障碍物的污物清扫推送至主刷组件的清扫范围,使之被吸入吸尘口,另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而现有产品的边刷组件在清扫过程中是全程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并未考虑对边刷在不同情况下的清扫状态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能够被放置于待清洁表面;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边刷组件,包括刷座和沿所述刷座向外延伸的柔性的刷体,所述刷座能够被致动以带动刷体围绕一个回转轴线转动;所述刷体在第一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刷体在第二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通过限定边刷组件在转动到不同范围内时具有两种工作状态,让边刷组件的刷体能够具有针对待清洁表面的不同清扫能力,由此支持根据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范围内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扫。尤其是,可能在边刷组件的刷体转动到某个范围内时,并不期望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扫,在此时抬高刷体,乃至使刷体脱离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则可能是对扫地机器人的整个清扫作业的清扫效果的提升是有利的。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刷体在第一范围内转动时,位于所述刷座的前侧;所述刷体在第二范围内转动时,位于所述刷座的后侧。如前文揭示的,在不同的范围内,刷体相对带清洁表面的具体有所不同,而优选的是让刷体转动到刷座的前侧时下压接近待清洁表面,此范围内,边刷与待清洁表面例如地面贴合,将污物扫到主刷清扫区域,可以视为有益清扫范围。同时让刷体转动刷座的后侧时上抬乃至离开待清洁表面,此范围内,边刷不再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扫,避免将污物扫离主刷的清扫区域,将本来可以吸入吸尘口的污物推到扫地机器人主体覆盖范围的外部。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带有缺口的环形的压刷片,所述压刷片环绕于所述刷座,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刷座的后侧。可以通过压刷结构驱使刷体转动到相应范围内被下压而接近或者贴近待清洁表面。选用环绕刷座的压刷片,压刷片相对主体的底部平面凸出,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刷体压向接近待清洁表面的方向。而刷体转动到缺口处时,不再被下压或者下压的幅度缩小,从而实现了相对带情节表面的抬升。压刷片可以是与主体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例如粘接、卡接等方式与主体连接。根据需要,压刷片可以具有相对主体的底面一致的高度,也就是压刷片对刷体下压的幅度是一致的,让压刷片在刷体清扫清洁表面过程中,以一致的力度推送污物到吸尘口或者说主刷的清扫范围。而作为另外的选择,也可以设置压刷片具有一定的起伏,通过某个范围增加压刷片下压刷体的幅度,以让刷体体和待清洁表面更紧密贴合,用更大的力度清扫。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吸尘口与所述主体的侧边之间的区域。更细化的方案是让缺口的方向朝向吸尘口与主体的侧边之间,在此范围内抬升刷体,此时刷体的清扫动作基本上都是将污物从吸尘口的吸尘范围扫离的。刷体转动离开这个范围后,配合主体的前行方向,又开始想污物朝向吸尘口推送。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缺口的端部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具有由所述主体的底部延伸至压刷片的底部的过渡面或阶梯。导向结构能够实现刷体的逐渐抬升,也就是让刷体的下压幅度呈渐变驱使,减少压刷片对刷体重复摩擦的而导致的磨损。上述的过渡面或者阶梯的表面优选够造为圆滑面,减少边棱结构,进一步降低磨损。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刷片的内径大于所述刷座的外径,且所述压刷片的外径小于边刷组件转动的最大外径。容易想到的,压刷片应满足让它的内径大于刷座的外径,也就是包围刷座设置,刷体向刷体的外部延伸则会顺利地被压刷片下压,另外边刷组件转动后的最大外径优选是大于压刷片外径的,也就是直观上是伸出压刷片外部的,由此避免为了下压刷体贴近待清洁表面而使压刷片过于贴近待清洁表面。待清洁表面有可能存在干涉性凸起,如此设计,能够减少压刷片可能和这些干涉性凸起发生摩擦的概率,并且也在压刷片和待清洁表面之间预留足够大的间隙,避免有些较大的物体被夹在压刷片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然后被拖着移动。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刷体包括一端与所述刷座连接的刷柄,连接于所述刷柄另一端的刷毛束;所述压刷片的外径小于所述刷柄转动的最大外径。现有产品的边刷组件中,有部分产品的刷毛束是直接安装在刷座上的,更多是通过一个刷柄连接刷毛束和刷座,优选的是让刷柄被压刷片下压,刷柄材质选自例如硅胶等弹性材料,相对于刷毛束而言,刷柄具有更确定的形状,产生变形的趋势也更确定,被下压时能够产生基本上一致的下压幅度。并且通过刷柄被下压,也不虞刷毛束被反复下压,与压刷片摩擦后,刷毛束变得松散,而降低清扫能力。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刷座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刷座前侧的部分深度大于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刷座后侧的部分的深度。和前述的实现方式在技术构思上有共通之处的方案是,不再主体的底部设置凸出的压刷片,而是在底部形成凹陷,让刷座的位置相对上提,然后利用不同的凹陷深度下压刷体,以使刷体下压的幅度产生不同。同样能够实现对不同的清扫范围,调节刷体的清扫能力的目的。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刷座的回转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侧倾斜。另外一种实现刷体下压幅度调节的方式为将刷座的回转轴线设置为向前侧倾斜,让刷体转动过程中,到前侧时下压,到后侧上抬,同样可以实现清扫能力的调节,并且刷体也不会和其他部件发生摩擦,能够避免磨损。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刷座的回转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侧倾斜的角度范围为5°至15°。倾斜角度不宜过大,否则刷体将可能上抬幅度较大与扫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摩擦,优选控制在25°以下,优选的范围是5°至15°。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绘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的侧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中压刷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包括:/n主体,能够被放置于待清洁表面;/n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边刷组件,包括刷座和沿所述刷座向外延伸的柔性的刷体,所述刷座能够被致动以带动刷体围绕一个回转轴线转动;/n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在第一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刷体在第二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包括:
主体,能够被放置于待清洁表面;
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边刷组件,包括刷座和沿所述刷座向外延伸的柔性的刷体,所述刷座能够被致动以带动刷体围绕一个回转轴线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在第一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刷体在第二范围内转动时,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在第一范围内转动时,位于所述刷座的前侧;所述刷体在第二范围内转动时,位于所述刷座的后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带有缺口的环形的压刷片,所述压刷片环绕于所述刷座,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刷座的后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吸尘口与所述主体的侧边之间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边刷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马勋沈斌
申请(专利权)人: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