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景摄像模组及基于该摄像模组的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4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9
本申请公开了扫地机器人用全景摄像模组,其视野范围覆盖墙壁中上部和部分天花板区域,可解决现有摄像头视野较小,单幅图像无法判断扫地机器人周围环境状况的问题。具体来说,本申请的摄像模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透光罩壳、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感光元件,所述第一反射镜为凹面镜,所述第二反射镜为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透光罩壳,所述第二反射镜面的反射面朝向所述通孔,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通孔的下侧,所述通孔和感光元件之间设有透镜/透镜组。

A panoramic camera module and a sweeping robot based on the camera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景摄像模组及基于该摄像模组的扫地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领域,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视觉导航的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扫地机器人近年来逐渐普及,但目前扫地机器人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高,环境适应能力弱,重复清扫和漏扫同时并存等问题。早期扫地机器人多为随机碰撞式,该类扫地机器人按照预设清扫逻辑在待清扫表面随机游走清扫,在此过程中扫地机并不知道自身位置和所处环境情况,其清扫效果主要取决于清扫时间,虽然部分公司陆续提出了优化的随机清扫逻辑算法(如US6809490),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扫地机器人定位的问题;为提高清扫效率,惯性导航扫地机器人应运而生,该类扫地机通过在扫地机本体设置惯性传感器实现扫地机定位和环境地图构建,但是惯性传感器存在累计误差,长时间使用后定位精度低,影响清扫效果。随后IROBOT公司开发了基于灯塔定位的扫地机器人,该类扫地机器人通过在室内设置多个灯塔实现对扫地机器人的定位,其优点是不存在累计误差,但灯塔本身的高成本限制了其推广使用。随后NEATO公司向市面推出了基于激光雷达导航的扫地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景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透光罩壳(32)、第一反射镜(33)、第二反射镜(34)和感光元件(36),所述第一反射镜(33)为凹面镜,所述第二反射镜(34)为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射镜(33)底部设有通孔(331),所述第一反射镜(33)的反射面朝向所述透光罩壳(32),所述第二反射镜(34)的反射面朝向所述通孔(331),所述感光元件(36)位于所述通孔(331)的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透光罩壳(32)、第一反射镜(33)、第二反射镜(34)和感光元件(36),所述第一反射镜(33)为凹面镜,所述第二反射镜(34)为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射镜(33)底部设有通孔(331),所述第一反射镜(33)的反射面朝向所述透光罩壳(32),所述第二反射镜(34)的反射面朝向所述通孔(331),所述感光元件(36)位于所述通孔(331)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景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壳(32)部分区域不透光,所述不透光区域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反射镜(34)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景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区域为附着在透光罩壳(32)上的掩膜层(3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景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33)的光轴穿过所述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在垂直于光轴平面的投影呈圆形且其面积大于第一反射镜(33)在该平面的投影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景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壳(32)呈半球状,所述第二反射镜(34)固定在所述透光罩壳(32)内壁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
申请(专利权)人: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