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曲轴装置,该装置包括曲轴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曲轴本体端部的输出齿轮、以及设置于曲轴本体一侧的曲拐,曲轴本体的另一侧上还设有定位键,输出齿轮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曲轴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凹槽,且所述定位键的质量与所述曲拐的质量相等。通过在曲轴本体上设有定位键,从而可将输出齿轮与曲轴本体实现可拆卸连接,当输出齿轮损坏时,只需将输出齿轮拆下更换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曲轴,缩短了更换时长。
Engine crankshaf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曲轴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装置。
技术介绍
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位,发动机燃料室内产生的动力推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活塞上的活塞杆与曲轴的连接轴颈连接,进而活塞的往复运动能够通过曲轴转换成周向的旋转运动。曲轴包括曲轴体,在曲轴体的端部会安装有一个输出齿轮,而目前发动机常用的曲轴和输出齿轮是一体的,而输出齿轮和发动机外部的动力传递机械直接相连的零件,输出齿轮是最易损坏、磨损的零件,输出齿轮一旦打齿或者其它方式的损坏,曲轴将完全报废只能更换整根曲轴,在更换过程中还需要将柴油发动机解体,使柴油机寿命严重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曲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因输出齿轮一体而不易更换的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曲轴装置,包括曲轴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端部的输出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一侧并用于与发动机活塞连动的曲拐,所述曲轴本体的另一侧上还设有定位键,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曲轴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围合以容置所述定位键的第二凹槽,且所述定位键的质量与所述曲拐的质量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键为弹性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键呈圆柱型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轴本体对应所述输出齿轮位置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与所述输出齿轮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2-3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轴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耐磨层粘结于所述曲轴本体上的粘合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为氧化铜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拐包括呈间隔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一侧的连杆轴颈、以及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杆轴颈两侧的曲臂,各所述曲臂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上。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发动机曲轴装置通过在曲轴本体上设有定位键,从而可将输出齿轮与曲轴本体实现可拆卸连接,当输出齿轮损坏时,只需将输出齿轮拆下更换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曲轴,缩短了更换时长;此外,通过将定位键设置于曲轴本体的另一侧,且定位键的质量等于曲拐的质量,从而使得曲轴本体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偏转,降低了曲轴在转动过程中的晃动,增强转动的平稳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曲轴本体与输出齿轮的连接的局部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耐磨层与粘合层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曲轴本体;2-输出齿轮;3-曲拐;31-连杆轴颈;32-曲臂;4-定位键;5-耐磨层;6-粘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设置为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曲轴装置,该发动机曲轴装置包括曲轴本体1,在曲轴本体1的端部可拆卸地设置有输出齿轮2,在曲轴本体1的一侧设有曲拐3,该曲拐3可用于与发动机的活塞连动,在曲轴本体1的另一侧上还设有定位键4,该定位键4与曲拐3分别分布于曲轴本体1的两侧,此外,在上述输出齿轮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附图未作出),在上述曲轴本体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附图未作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围合可用于容置上述定位键4,且该定位键4的质量与曲拐3的质量相等。这样,通过在曲轴本体1上设有定位键4,从而可将输出齿轮2与曲轴本体1实现可拆卸连接,当输出齿轮2损坏时,只需将输出齿轮2拆下更换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曲轴,缩短了更换时长;此外,通过将定位键4设置于曲轴本体1的另一侧,使其定位键4与曲拐3分别分布曲轴本体1的两侧,且定位键4的质量等于曲拐3的质量,从而使得曲轴本体1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偏转,降低了曲轴在转动过程中的晃动,增强转动的平稳性。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定位键4为弹性件。当需要安装输出齿轮2时,此时以弹性材质制作的定位键4,可为输出齿轮2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便于输出齿轮2的拆卸与安装,此外,通过将定位键4设为弹性件,增强了定位键4的塑韧性,避免定位键4因刚性太强,在安装过程中对输出齿轮2造成损伤。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该定位键4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优选地,该定位键4呈圆柱形设置,这样,通过设为圆柱形,从而使得定位键4与曲轴本体1和输出齿轮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实现曲轴本体1与输出齿轮2的稳定安装,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键4也可设为长方体等其他形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曲轴本体1上设有耐磨层5,该耐磨层5对应输出齿轮2的位置包裹于曲轴本体1上,且该耐磨层5设置于曲轴本体1与输出齿轮2之间。这样,通过设置一层耐磨层5,增强了输出齿轮2与曲轴本体1之间的耐磨性,有效地延长了发动机曲轴的寿命。优选地,上述耐磨层5的厚度为2~3毫米,具体地,该耐磨层5可为2毫米、2.5毫米、2.6毫米,在本实施例中,该耐磨层5的厚度为2.5毫米,这样,一方面可保证较高的耐磨性,另一方面避免耐磨层5较厚而增加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曲轴本体1上还设有粘合层6,通过粘合层6可将耐磨层5粘结于曲轴本体1上。优选地,上述粘合层6为氧化铜件,当然,也可设置为其他材质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曲轴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曲拐3包括连杆轴颈31和曲臂32,该连杆轴颈31呈间隔设置于曲轴本体1的一侧,在连杆轴颈31的两侧设有曲臂32,各曲臂32的一端分别与连杆轴颈31连接,各曲臂32的另一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曲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端部的输出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一侧并用于与发动机活塞连动的曲拐,所述曲轴本体的另一侧上还设有定位键,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曲轴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围合以容置所述定位键的第二凹槽,且所述定位键的质量与所述曲拐的质量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曲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端部的输出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曲轴本体一侧并用于与发动机活塞连动的曲拐,所述曲轴本体的另一侧上还设有定位键,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曲轴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围合以容置所述定位键的第二凹槽,且所述定位键的质量与所述曲拐的质量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键为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曲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键呈圆柱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本体对应所述输出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岳如,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依梯凯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