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基因Ppo1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基因Ppo1突变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色泽是小麦面粉及面制品品质评价的重要感官指标(Mares和Campcell,2001;张立平等,2005)。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造成面粉及其制品颜色褐变的最主要原因(Fuerst等,2006;Morris,2018),可以解释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50%-70%的色泽褐变(Kruger等,1994;Martin等,2011)。PPO催化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醌类物质或催化多酚类变为氧合醌,后者发生自身非酶促聚合或与蛋白质氨基酸残基或糖类发生反应,产生褐色或黑色的沉积物,从而导致面制品褐变(Jukanti等,2004;Parveen等,2010)。由此可见,PPO不仅影响面制品表观色泽,还影响食品特性及营养价值(Akond等,2010),因而倍受面粉加工业和育种家关注。培育籽粒低PPO活性小麦品种,降低面粉及其制品的酶促褐变,已成为小麦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小麦籽粒PPO活性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其中基因型是最主要决定因素(葛秀秀等,2003),表明遗传途径降低小麦籽粒PPO活性是可行的。诸多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籽粒PPO活性主要受第二同源染色体上主效基因Ppo1的调控,尤其是Ppo-A1和Ppo-D1(Mares和Campbell,2001;Raman等,2005;张立平等,2005;Sadeque和Tur ...
【技术保护点】
1.蛋白质,为蛋白质A或/和蛋白质B;/n所述蛋白质A为如下任一:/n(A1)将Ppo-D1蛋白的第299位的甘氨酸替换为精氨酸后得到的;/n(A2)将(A1)所限定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能力的由(A1)衍生的蛋白质;/n(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n(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n所述蛋白质B为如下任一:/n(B1)将Ppo-A1蛋白的第251位的脯氨酸替换为亮氨酸后得到的;/n(B2)将(B1)所限定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能力的由(B1)衍生的蛋白质;/n(B3)与(B1)-(B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n(B4)在(B1)-(B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n
【技术特征摘要】
1.蛋白质,为蛋白质A或/和蛋白质B;
所述蛋白质A为如下任一:
(A1)将Ppo-D1蛋白的第299位的甘氨酸替换为精氨酸后得到的;
(A2)将(A1)所限定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能力的由(A1)衍生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所述蛋白质B为如下任一:
(B1)将Ppo-A1蛋白的第251位的脯氨酸替换为亮氨酸后得到的;
(B2)将(B1)所限定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能力的由(B1)衍生的蛋白质;
(B3)与(B1)-(B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B4)在(B1)-(B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A1)所示蛋白质为由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B1)所示蛋白质为由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3.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蛋白质的核酸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为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蛋白质的基因;所述基因为基因A或/和基因B;
所述基因A为如下任一所示的DNA分子:
(a1)SEQIDNo.3所示的DNA分子;
(a2)在严格条件下与(a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蛋白质A的DNA分子;
(a3)与(a1)或(a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蛋白质A的DNA分子;
所述基因B为如下任一所示的DNA分子:
(b1)SEQIDNo.4所示的DNA分子;
(b2)在严格条件下与(b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蛋白质B的DNA分子;
(b3)与(b1)或(b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胜男,刘建军,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曹新有,程敦公,赵振东,刘成,郭军,韩冉,訾妍,李法计,汪晓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