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增压装置,包括外网风进口和蓄能罐以及外网风管和蓄能罐之间安装的增压风缸、风动马达;所述增压风缸内包括增压风缸活塞,增压风缸活塞一端通过曲拐传动装置与风动马达连接;所述风动马达上部与外网风管道相通,下部包括与排气管道相通的风动马达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能增压装置,有效避免了棒材生产线因外网风管输送的风能压力发生波动变小导致的设备磨损和损坏,降低了设备维修维护成本,增长了生产周期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安全实用通用性好,可广泛用于依赖使用外网风能输送风能的生产工段,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A kind of wind energy super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能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风能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棒材生产线使用的风能来自外单位的远程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会有压力波动的情况。850吨冷剪在剪切时使用高压风能使冷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气囊快速充气,使冷剪上剪刃快速下降达到剪切效果。外单位输送的风气体压力波动导致低压力的气体使冷剪离合器和制动器气囊充气缓慢,导致冷剪上剪刃下降速度缓慢,达不到剪切效果,直接卡在螺纹钢上造成闷车事故,并且这种闷车事故一般是突然发生的,无法提前预知和避免。突然产生的闷车事故使传动电机剧烈磨损传动皮带,生产线设备发生严重的磨损甚至损坏,维修处理闷车事故导致的设备故障需是非常耗时的,影响正常生产产出,增加了设备的维护维修成本。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风能增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棒材生产线使用的风能压力波动损坏生产线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棒材生产线使用的风能压力波动导致闷车事故,设备发生磨损和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能增压装置,包括外网风进口和蓄能罐以及外网风管和蓄能罐之间安装的增压风缸、风动马达;所述增压风缸内包括增压风缸活塞,增压风缸活塞一端通过曲拐传动装置与风动马达连接;所述增压风缸活塞上有活塞进气口和活塞排气口;所述蓄能罐上端与外网风管道相通;所述与蓄能罐相通管道上以及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处均包括单向阀;所述风动马达上部与外网风管道相通,下部包括与排气管道相通的风动马达排气口;所述活塞进气口对应外网风管道连接的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进气口,所述活塞排气口对应排气管道上的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排气口;所述增压风缸靠近蓄能罐端开有与外网风管道相通的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增压风缸正对蓄能罐顶端包括与蓄能罐相通的管道;采用以上方案,本技术公开的风能增压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风能增压装置,通过增加外网风管道上的蓄能罐以及外网风管和蓄能罐之间安装的增压风缸、风动马达,在外网风管输送风能时使蓄能罐维持恒定得高于外网风压得风能,当外网风管输送的风能压力发生波动变小时,蓄能罐输出储存的风能供给,避免棒材生产线因外网风管输送的风能压力变小波动造成的闷车事故,减少突然产生的闷车事故导致的传动电机传动皮带剧烈磨损以及生产线设备的损坏,提高生产周期,维持棒材生产线连续不间断生产,降低维修维护成本,提高产出及工作效率;2、本技术的风能增压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操作,安全实用,有利于推广应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风能增压装置,有效避免了棒材生产线因外网风管输送的风能压力发生波动变小导致的设备磨损和损坏,降低了设备维修维护成本,增长了生产周期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安全实用通用性好,可广泛用于依赖使用外网风能输送风能的生产工段,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能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风能增压装置的增压风缸活塞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动马达;2、增压风缸;3、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进气口;4、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排气口;5、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6、外网风进口;7、风动马达排气口;8、单向阀a;9、单向阀b;10、单向阀c;11、蓄能罐;12、曲拐传动装置;13、增压风缸活塞;14、活塞进气口;15、活塞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风能增压装置,包括外网风进口6和蓄能罐11以及外网风进口6和蓄能罐11之间安装的增压风缸2、风动马达1;所述增压风缸2内包括增压风缸活塞13,增压风缸活塞13一端通过曲拐传动装置12与风动马达1连接;所述增压风缸活塞13上有活塞进气口14和活塞排气口15;活塞进气口14对应与外网风管道连接的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进气口3,活塞排气口15对应排气管道上的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排气口4;所述增压风缸2靠近蓄能罐11端开有与外网风管道相通的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5;增压风缸2正对蓄能罐11顶端包括与蓄能罐11相通的管道;所述蓄能罐11上端与外网风管道相通;所述与蓄能罐11相通管道上以及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5处包括单向阀a8、单向阀b9、单向阀c10;所述风动马达1上部与外网风管道相通,下部包括与排气管道相通的风动马达排气口7;工作时:通过外网风由外网风进口6经过单向阀c10进入蓄能罐11,外网风由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进气口3和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5进入增压风缸2中,此时增压风缸活塞13中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低压风压相同;外网风进入风动马达1使转盘转动,由曲拐传动装置12推动增压风缸活塞13向前运动将低压风能压缩成高压风能,此时单向阀b9阻止高压气体返回管道中,高压气体经单向阀a8进入蓄能罐11中,此时增压风缸2的有杆腔风能由活塞排气口15经由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排气口4排出,有杆腔风压为0;当风动马达1带动曲拐传动装置12拉回增压风缸活塞13时,由于负压单向阀b9打开,外网风经由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5进入增压风缸2,无杆腔辅助推动活塞运动同时使增压风缸2无杆腔充满外网低压风能,同时活塞排气口15关闭,活塞进气口14与辅助活塞运动有杆腔进气口3相通,低压风能进入增压风缸2有杆腔,使有杆腔和无杆腔风压相同达到平衡;此时蓄能罐11内的风压高于外网风压,单向阀c10关闭。经过实际使用,增压风缸活塞往复运动,使蓄能罐11中存储高压风能,当外网风风能压力波动变小时,蓄能罐11释放高压风能补充风能输送管道的压力8,依赖外网风能工作的棒材生产线未出现因外网风管输送的风能压力变小波动造成的闷车事故,避免了突然产生的闷车事故导致的传动电机传动皮带剧烈磨损以及生产线设备的损坏,与未安装风能增压装置的生产线相比,生产周期长,实现了棒材生产线连续不间断生产,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提高了产出及工作效率。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能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网风进口(6)和蓄能罐(11)以及外网风进口(6)和蓄能罐(11)之间安装的增压风缸(2)、风动马达(1);所述增压风缸(2)内包括增压风缸活塞(13),增压风缸活塞(13)一端通过曲拐传动装置(12)与风动马达(1)连接;所述增压风缸活塞(13)上有活塞进气口(14)和活塞排气口(15);所述蓄能罐(11)上端与外网风管道相通;所述与蓄能罐(11)相通管道上以及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5)处包括单向阀a(8)、单向阀b(9)、单向阀c(10);所述风动马达(1)上部与外网风管道相通,下部包括与排气管道相通的风动马达排气口(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网风进口(6)和蓄能罐(11)以及外网风进口(6)和蓄能罐(11)之间安装的增压风缸(2)、风动马达(1);所述增压风缸(2)内包括增压风缸活塞(13),增压风缸活塞(13)一端通过曲拐传动装置(12)与风动马达(1)连接;所述增压风缸活塞(13)上有活塞进气口(14)和活塞排气口(15);所述蓄能罐(11)上端与外网风管道相通;所述与蓄能罐(11)相通管道上以及辅助活塞运动无杆腔进气口(5)处包括单向阀a(8)、单向阀b(9)、单向阀c(10);所述风动马达(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有刚,王西臣,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