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压易弯轻质鞋,分为三部分:脚掌部、后跟部及弯曲部,且脚掌部与后跟部通过弯曲部连接,因此,当用户在行走时,脚掌部与后跟部均会在弯曲部处发生弯曲,使得该缓压易弯轻质鞋能够轻易随着脚的弯曲变化而变化,以增加脚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避免因鞋难以弯折而导致行走时对脚进行压迫。在后跟部上开设多个安装槽,不仅减轻鞋的整体重量,使得缓压易弯轻质鞋保持轻量化,而且改善鞋的整体结构弹性。由于安装槽内设有弹性物,因此,当脚的压力集中作用在后跟部上时,压力会从后跟部顺利传递至多个弹性物上,使得脚在鞋底上得到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并且通过在鞋底内增加弹性物,保证缓压易弯轻质鞋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Low pressure and easy to bend lightweight sh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压易弯轻质鞋
本技术涉及鞋领域,具体涉及缓压易弯轻质鞋。
技术介绍
在鞋业领域中,国内存在着科技力量薄弱,科技进步贡献率很低,科研、开发、设计、信息等方面的人才及相关的软硬件匮乏等问题。制鞋企业多为低水平重复,自主设计比重小,舒适性、功能性新产品的研究与国外差距很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国内鞋业面临巨大压力。资源缺乏、能源紧张、劳资矛盾、国际反倾销和投资环境困扰我省制鞋企业的发展。为了提高鞋子的缓压、减震效果,通常会在鞋底开设大量的通孔,使得鞋底能够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然而,这样很容易改变鞋的整体结构性能,降低鞋底的结构强度,导致鞋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因来回踩踏动作而导致鞋底的结构强度失效,导致鞋底整体发生坍塌,从而严重影响鞋正常使用。同时,在鞋子上开设通孔,很容易夹入大量的砂石、木屑等其他硬物杂质,导致鞋子特别硌脚,严重降低鞋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压易弯轻质鞋,既能保证弹性、缓压,又能保证鞋子具有好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有效避免硬物杂质的夹入,提升鞋子的舒适度。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缓压易弯轻质鞋,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脚掌部、后跟部、及连接在所述脚掌部与所述后跟部之间的弯曲部,所述后跟部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弹性物,所述弹性物与所述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物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足垫,所述足垫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所述足垫覆盖所述弹性物;及鞋面,所述鞋面设置在所述鞋底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后跟部上呈矩阵式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连通槽,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相邻两个弹性物之间设有连接条,所述弹性物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连接条卡入所述连通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上设有弯曲槽,所述弯曲槽沿着所述弯曲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曲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弯曲槽并列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槽之间形成抵触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曲槽为三个,三个所述弯曲槽之间形成两个所述抵触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掌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后跟部上设有第二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上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沿着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缓压易弯轻质鞋,分为三部分:脚掌部、后跟部及弯曲部,且脚掌部与后跟部通过弯曲部连接,因此,当用户在行走时,脚掌部与后跟部均会在弯曲部处发生弯曲,使得该缓压易弯轻质鞋能够轻易随着脚的弯曲变化而变化,以增加脚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避免因鞋难以弯折而导致行走时对脚进行压迫。同时,在后跟部上开设多个安装槽,不仅减轻鞋的整体重量,使得缓压易弯轻质鞋保持轻量化,而且改善鞋的整体结构弹性。由于安装槽内设有弹性物,因此,当脚的压力集中作用在后跟部上时,压力会从后跟部顺利传递至多个弹性物上,此时,弹性物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压力在变形过程中得到有效削减,从而使得脚在鞋底上得到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进一步增加脚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并且通过在鞋底内增加弹性物,避免鞋底内完全成空腔状态,保证缓压易弯轻质鞋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缓压易弯轻质鞋结构一视角图;图2为缓压易弯轻质鞋结构另一视角图;图3为鞋底、弹性物及足垫拆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缓压易弯轻质鞋,110、鞋底,111、脚掌部,1111、第一凹槽,112、后跟部,1121、第二凹槽,1122、安装槽,1123、连通槽,113、弯曲部,1131、弯曲槽,1132、抵触部,114、防滑槽,120、弹性物,121、连接条,130、足垫,140、鞋面。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结合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缓压易弯轻质鞋100,包括:鞋底110,所述鞋底110包括脚掌部111、后跟部112、及连接在所述脚掌部111与所述后跟部112之间的弯曲部113,所述后跟部112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1122;多个弹性物120,所述弹性物120与所述安装槽11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物120放置在所述安装槽1122内;足垫130,所述足垫130设置在所述鞋底110上,且所述足垫130覆盖所述弹性物120;及鞋面140,所述鞋面140设置在所述鞋底110上。上述的缓压易弯轻质鞋100,分为三部分:脚掌部111、后跟部112及弯曲部113,且脚掌部111与后跟部112通过弯曲部113连接,因此,当用户在行走时,脚掌部111与后跟部112均会在弯曲部113处发生弯曲,使得该缓压易弯轻质鞋100能够轻易随着脚的弯曲变化而变化,以增加脚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避免因鞋难以弯折而导致行走时对脚进行压迫。同时,在后跟部112上开设多个安装槽1122,不仅减轻鞋的整体重量,使得缓压易弯轻质鞋100保持轻量化,而且改善鞋的整体结构弹性。由于安装槽1122内设有弹性物120,因此,当脚的压力集中作用在后跟部112上时,压力会从后跟部112顺利传递至多个弹性物120上,此时,弹性物120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压力在变形过程中得到有效削减,从而使得脚在鞋底110上得到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进一步增加脚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并且通过在鞋底110内增加弹性物120,避免鞋底110内完全成空腔状态,保证缓压易弯轻质鞋10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压易弯轻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n鞋底,所述鞋底包括脚掌部、后跟部、及连接在所述脚掌部与所述后跟部之间的弯曲部,所述后跟部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n多个弹性物,所述弹性物与所述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物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n足垫,所述足垫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所述足垫覆盖所述弹性物;及/n鞋面,所述鞋面设置在所述鞋底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压易弯轻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底,所述鞋底包括脚掌部、后跟部、及连接在所述脚掌部与所述后跟部之间的弯曲部,所述后跟部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
多个弹性物,所述弹性物与所述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物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足垫,所述足垫设置在所述鞋底上,且所述足垫覆盖所述弹性物;及
鞋面,所述鞋面设置在所述鞋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压易弯轻质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后跟部上呈矩阵式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压易弯轻质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连通槽,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相邻两个弹性物之间设有连接条,所述弹性物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连接条卡入所述连通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谊,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金烈马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